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告诉我们:“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那么,事实又究竟是怎样呢?
其一,薛宝钗小恙梨香院,宝玉去看她。她让宝玉在炕沿上坐了,笑道:“成日家说你的这玉,究竟未曾细细的赏鉴,我今儿倒要瞧瞧。”说着便挪近前来。宝玉亦凑了上去,从项上摘了下来,递在宝钗手内。宝钗看毕,又从新翻过正面来细看,口内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念了两遍,乃回头向莺儿笑道:“你不去倒茶,也在这里发呆作什么?”莺儿嘻嘻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看毕,又从新翻过正面来细看”,并且还“念了两遍”,足见宝钗至少是看过了三遍五。莺儿正是从她的“念”中听出“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的。宝钗是个聪敏人,不是个傻大姐,当她看了一遍后是否已经想到玉上的两句话正好与自己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足见她并不是个标准的封建淑女。不待说,“淑女”是羞于出口的,而她竟念出来,并且念了两遍。或因忘情,或是“装愚”,故意念给莺儿听,企图借她的口以说出自己心里的话,不管怎样,有一点是肯定的,这就是“移了性情”。而以后者的可能性为最大,因为曹雪芹笔下的薛宝钗,她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很世故,我们不能以一般天真烂漫的小姑娘来衡量她的内心活动。要特别注意的是:宝黛的初恋阶段是从这一回开始的,宝黛钗三者之间的纠葛是从这一回显露的。是故,这一回的回目,庚辰本上是:“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甲戌本留有回前诗,题曰:“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朗。”作者如此提出问题,岂不发人深思?
其二,元春端午赏赐给宝钗的节礼独与宝玉一样,均有两串红麝香珠。宝玉感到纳闷,问袭人:“这是怎么个原故?怎么林姑娘的倒不同我的一样,倒是宝姐姐的同我一样!别是传错了罢?”别以为这是“呆话”,从封建礼法来看,元春这么做,确实耐人寻味。或者是归省时看中了宝钗,藉此以示意贾母和王夫人与薛府结成秦晋之好?或者是知道贾母和王夫人在宝玉婚姻问题上的意向,借此以体恤亲长之情?无论如何至少在客观上是有利于“金玉良缘”之说。问题是:宝钗怎么看的?书里写得很清楚:“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昨儿见元春所赐的东西,独他与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可见她是作过揣测的,认为这是对贾薛二府应结成秦晋的示意。曾有人指出:“宝钗雅好朴素,谢绝雕饰,独沉甸甸日悬一锁于胸前,是插标出售不误主顾之招牌也,取巧之道也。”说得虽过于尖刻,然不无道理。一个“雅好朴素,谢绝雕饰”的人,面对红麝香珠,猜度着元妃的用意,不由“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却不置之于匣,反在大热天里笼之于腕,出人人前:你道此人有意思没意思!倘说此乃出于对元妃的尊重不得已而笼之,那么,元妃赏给她的节礼中还有黛玉也有的上等宫扇,正好可以纳凉,她又为什么不随身携带呢?足见宝钗的腕笼红麝香珠与项戴金锁是一个用意,就是想藉以说明“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这岂是“封建社会的循规蹈矩的少女”所能做得出来的?这一回的回目,庚辰本等均是:“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茜香罗和红麝串分别暗伏蒋玉菡与花袭人、贾宝玉与薛宝钗的婚合;说明宝玉的爱情悲剧与婚姻悲剧的种子已在这一回里正式埋下。回目中着一“羞”字,则画龙点睛式地写出了宝钗她笼红麝串时的心理。难道不是这样吗?
其三,宝钗静慎安详,从容大雅,望之如春,有方家言谈举止,可也有失态的时候。宝玉大承笞挞那天,宝钗前往送药,见宝玉“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真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难怪“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竟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假若认为这并不足以说明宝钗对宝玉是有儿女私情,那就让我们再看一个场面。宝钗到怡红院,“意欲寻宝玉谈讲以解午倦”。宝玉“穿着银红纱衫子,随便睡着在床上”。袭人坐在宝玉身旁做针线,旁边放着蝇帚子。宝钗问是给谁做的活计,袭人往床上努努嘴。袭人感到脖子低的怪酸的,想出去走走,要宝钗略坐一坐。宝钗“只顾看着活计,便不留心一蹲身,刚刚的也坐在袭人方才坐的所在,因又见那活计实在可爱,不由的拿起针来替他代刺。”究竟是什么活计使宝钗感到?实在可爱”,以致爱得到了忘情的地步呢?是宝玉的“白绫红里的兜肚,上面扎着鸳鸯戏莲的花样”。这不是偶然的。其兄呆霸王薛蟠曾当面揭过她的底:“我早知道你的心了。从先妈和我说你有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你留了心,见宝玉有那劳什骨子,你自然如今行动护着他。”所辰本等均是:“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茜香罗和红麝串分别暗伏蒋玉菡与花袭人、贾宝玉与薛宝钗的婚合;说明宝玉的爱情悲剧与婚姻悲剧的种子已在这一回里正式埋下。回目中着一“羞”字,则画龙点睛式地写出了宝钗她笼红麝串时的心理。难道不是这样吗?
其三,宝钗静慎安详,从容大雅,望之如春,有方家言谈举止,可也有失态的时候。宝玉大承笞挞那天,宝钗前往送药,见宝玉“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真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难怪“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竟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假若认为这并不足以说明宝钗对宝玉是有儿女私情,那就让我们再看一个场面。宝钗到怡红院,“意欲寻宝玉谈讲以解午倦”。宝玉“穿着银红纱衫子,随便睡着在床上”。袭人坐在宝玉身旁做针线,旁边放着蝇帚子。宝钗问是给谁做的活计,袭人往床上努努嘴。袭人感到脖子低的怪酸的,想出去走走,要宝钗略坐一坐。宝钗“只顾看着活计,便不留心一蹲身,刚刚的也坐在袭人方才坐的所在,因又见那活计实在可爱,不由的拿起针来替他代刺。”究竟是什么活计使宝钗感到?实在可爱”,以致爱得到了忘情的地步呢?是宝玉的“白绫红里的兜肚,上面扎着鸳鸯戏莲的花样”。这不是偶然的。其兄呆霸王薛蟠曾当面揭过她的底:“我早知道你的心了。从先妈和我说你有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你留了心,见宝玉有那劳什骨子,你自然如今行动护着他。”所以。我同意话石主人的看法:宝钗“自奇缘识锁,宫赏两同,遂有儿女之私。虽务为持重,而送丸药显露情言,绣鸳鸯难云无意。”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