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在上述的种种历史条件下,由于薛府要借贾府的“权势”来光耀门楣提携子孙,聊保自己的“富”,由于贾府要借薛府的“金钱”来聊防后手不接,维持大家族的秩序以持续自己的“贵”;也由于薛宝钗具有“停机德”和“治才”,符合贾府妄图改造贾宝玉和“齐家”的需要,因而终于做了宝二奶奶,这就造成了贾宝玉的爱情悲剧。由于贾宝玉与薛宝钗在思想性格上体现了初步民主主义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对立,特别是在人生道路问题上彼此有不可逾越的思想鸿沟;由于封建势力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内在的软弱性,无法彻底征服新生力量,反遭到后者的坚决抗击,而新生力量也因相对的暂时弱小,无力战胜陈腐势力,终于酿成了贾宝玉的婚姻悲剧乙这样,薛宝钗就在帮助封建势力埋葬了宝黛爱情的同时,也埋葬了她自己的韶华和幸福:她也是个悲剧性的人物。
说薛宝钗也是个悲剧性的人物,这是由于她并不完全是个反派,在她的婚姻观中也存在着正面的东西。要说明这一问题,就有必要把杜丽娘的婚姻观、薛宝钗的婚姻观、林黛玉的婚姻观三者作一对比。杜丽娘的婚姻观有两个特点。她对柳梦梅“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带有爱情生活上的自主性。此其一。第十四出“写真”,她的题诗有句云:“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第三十二出“冥誓”,柳梦梅问她:“喜个甚样人家?”她回答是:“但得个秀才郎情倾意惬。”第三十九出“如杭”,柳梦梅将赴选场,她举杯对柳梦梅说:“盼今朝得傍你蟾宫客,你和俺倍精神金阶对策。”并说:“这酒便是状元红了。”凡此,又说明她理想中的伴侣是“蟾宫客”,具有浓重的夫贵妻荣的思想。此其二。薛宝钗的婚姻观也有两个特点。一是,“古鼎新烹风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莫言绮觳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薛宝钗对贾宝玉的感情一开始便带有自主性。其感情之强烈虽不如杜丽娘,其主动性却不亚于杜丽娘。二是,鉴于贾宝玉不肯委身于经济之道便屡屡伺机规箴,期望其能改弦易辙成为蟾宫之客,具有浓重的夫贵妻荣的观念。林黛玉的婚姻观也是两个特点。其一,“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更向谁?尺幅鲛绡劳惠赠,为君那得不伤悲!”她对贾宝玉的爱情始终具有自主性。其感情之强烈不亚于杜丽娘,其主动性则甚于杜丽娘。其二,要求爱情以共同的叛逆思想作基础,并且彼此互相尊重,摒弃了传统的夫贵妻荣的思想。由此可见,三者均具有自主性,这是共同特点;伴不伴随夫贵妻荣思想,这是后者有别于前二者的地方。如此看来,薛宝钗的婚姻观和杜丽娘的婚姻观倒是一致的,而林黛玉的婚姻观与杜丽娘的婚姻观则大相径庭。因此,作者在性爱问题上肯定木石前盟而否定金玉良缘,显然是从人生道路和贾府家世利益上看问题。然而,薛宝钗在性爱问题上的自主性却是合理的,而其夫贵妻荣思想则是受封建文化的毒害与传统思想的熏陶的结果。作者一面批判她的“停机德”,一面又对她的结局怀悲悯之情,原因也就在此。
薛宝钗与贾宝玉在人生道路问题上存在着思想上的鸿沟,却对贾宝玉油然而生儿女私情,这并不是不可理解的。思格嘶曾这么说:“不言而喻,体态的美丽、亲密韵交往、融洽的旨趣等等,曾经引起异性间的性交的欲望,因此,同谁发生这种最亲密的关系,无论对男子还是对女子都不是完全无关紧要的。”如果说“体态的美丽、亲密的交往、融洽的旨趣”使林黛玉对贾宝玉产生了生死不渝的爱情,那么,薛宝钗对贾宝玉的爱,除了贾宝玉是贾府的“凤凰”这一条件以外,还由于“体态的美丽、亲密的交往”在起作用。
林黛玉与薛宝钗对贾宝玉的爱情均具有自主性和主动性,而一个却遭到贾母等人的扼杀一个则获得贾母等人的认可,这就说明一个问题:王公大族的婚姻问题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不是爱情,但爱情并不一定就与家世的利益相对立;反动的封建家长们对于违反家世利益的爱情是要扼杀的,而对符合家世利益的爱情则会默认。这就进一步暴露了封建礼法的虚伪。
阅红楼梦随笔》说得更明确:“须看种种世态炎凉,世俗嫁娶未有不重财者。黛玉父母早丧,孑然一身,宝钗母兄俱存,家资尚厚,贾政之取宝而舍黛也宜矣。”
《红楼梦》后四十回,写薛宝钗与贾宝玉结婚以后,一面对贾宝玉“齐眉举案”,一面处处暗下针砭,终落得“空帐悬文风,闲屏掩彩鸳。”应该说,这是符合曹雪芹原意的。然而,续作者在“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之前,一方面让薛宝钗家庭败落,使她变得像林黛玉一样的寒楚,另方面让林黛玉“利欲熏心”,使她变得像薛宝钗一样的好说“混账话”。又应该说,这是一种釜底抽薪!它抽掉了贾宝玉的恋爱、婚姻悲剧的社会经济、政治根源,把贾府取钗弃黛归因为“以黛玉羸弱,乃迎宝钗”。这又与曹雪芹的原意相去殊甚。
──原载《哈尔滨师范学院学报》1964年第1期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