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论薛宝钗的性格及其时代烙印

新学网 > 语文 >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3 > 红楼梦 > 论薛宝钗的性格及其时代烙印

批判中寄于一定的同情,赞赏中给予一定的贬谪,又爱她,又恨她,但基本上是恨而不是爱,这就是作者对薛宝钗的基本态度。

这种态度,就其内核来说,不仅反映了作者对本阶级的无比憎恶,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只不能与本阶级划清思想界限,而且在感情上仍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对薛宝钗的美貌才华的过多赞美和欣赏,正是这种联系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

“直”写薛宝钗的长处,“曲”写薛宝钗的短处,“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让形象自身来说话,这就是作者在塑造这个人物时所用的主要笔法:皮里阳秋。这在写作上,应该说是一种严肃的现实主义态度。由于形象本身、由于作者的主观态度、由于表现手法上的复杂性;由于作者自身还存在着较为浓厚的封建意识,不能对薛宝钗作彻底的批判,反存在着某种惋惜的心理;也由于不少读者各执一隅之见,欲拟万端之变,不能披文以人情,沿波而讨源,因此历来就有拥薛与反薛之争。最典型的是:清人邹搜尊林抑薛,其挚友许伯谦尊薛抑林,二人“论此书,一言不合,遂相龃龉,几挥老拳,而毓仙排解之,于是两人誓不共谈《红楼》”。现在公然尊薛抑林的人虽则少了,或没有了,但对薛宝钗的看法仍很分歧。归纳起来有两派,一派认为薛宝钗是个典型的封建淑女,是封建道德的虔诚信徒;一派则认为薛宝钗根本就不是什么封建淑女,而是一个典型的女市侩。我认为这两种意见都有它的合理成分,也都有点偏颇。为了便于阐述我个人的浅见,我大胆地杜撰了一个名词:薛宝钗性格。

那么,什么是“薛宝钗性格”呢?简言之:貌似温柔,内实虚伪;看来敦厚,实很奸险;随时而不安分。或者说:封建淑女其表,市侩主义其里。

温柔敦厚是薛宝钗性格的外露特征。总凡一切封建礼教,她都拥护,并且时刻不忘用以影响周围的人。

地主阶级要维护自己的反动统治,就必须按照自己的面貌改造青年一代,培养符合本阶级利益需要的知识分子,吸引他们关心并参加国家的管理工作。与此相应的,就是以“停机德”作为女子的美德,宣扬“夫贵妻荣”思想。地主阶级用以牢笼士子,统制文化,禁锢思想,腐蚀人心的办法又是多种多样的,而八股制艺制度则是明清反动统治者所用的主要办法。薛宝钗热中于功名富贵,把自己的希望与年青人的出路完全寄托于封建统治阶级,强调“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以“仕途经济”规箴贾宝玉,要他攻读时文,“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不要“在内帏厮混”,应该“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见宝玉不听,就冷冷地旁敲侧击,说他是“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这足以说明她对封建政治是由衷地拥护与支持的。

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社会规范。如不严格遵守这一准则,就意味着对封建秩序的破坏。反映在两性关系上就是要求女子绝对处于男性的附庸地位,承认夫权的压迫是天经地义的。要求“女子无才便是德”,甘于卑,立于弱。这实际上是封建统治者的愚民政策在两性关系上的集中反映。薛宝钗四处宣扬这种奴隶哲学。她对黛玉说:“自古道女子无才便是德,总以贞静为主,女工还是第二种。其余诗词,不过是闺中游戏,原可以会,可以不会。咱们这样人家的姑娘,倒不要这样才华的名誉”;“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她还反对湘云与香菱谈诗,说:“我实在聒噪的受不得了。一个女孩儿家,只管拿着诗作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的。”平素她也“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听其言,观其人前行止,似堪当封建淑女的楷范。

照《清朝文献通考》记载:“历来满洲风俗,尊卑上下,秩然整肃,最严主仆之分”。严到什么程度呢?冥飞等《古今小说评林》引《阅微草堂笔记》说:“尹文端继善之母张氏妾也,乾隆帝封为一品夫人,文端之父操杖大诟其子,张夫人跪求乃免。”“盖妾本以婢蓄,身分自低”。这种“最严主仆之分”,就是要奴隶们五条件地服从地主阶级的统治,把他们加在自己身上的重重压迫和剥削当作天经地义的事情。它是封建统治赖以巩固的重要条件。宝玉对茗烟,黛玉对紫鹃,可以说是亲密无间,没有多大的主奴界限。这对封建等级制度实在是个严重的叛逆。宝钗则不然,主奴观念在她的思想意识中是根深蒂固的。她认为主子的需要就是奴隶的志愿,逆来顺受就是奴隶应有的生活方式,除此以外,奴隶不应有什么独立的意志、人格;否则,便有负于主子的恩典。贾琏与王熙风吵架,“两口子不好对打,都拿着平儿煞性子。”“打的平儿有冤无处诉,只气得干哭”。宝钗竟这样劝平儿:“你是个明白人,素日凤丫头何等待你,今儿不过他多吃一口酒。他可不拿你出气,难道倒拿别人出气不成?别人又笑话他吃醉了。你只管这会子委曲,素日你的好处岂不都是假的了?”这与贾母是一个腔调。贾母叫琥珀:“你出去告诉平儿,就说我的话:我知道他受了委曲,明儿我叫凤姐儿替赔不是。今儿是他主子的好日子,不许他胡闹。”这与宝玉的态度恰成鲜明的对照:“思及贾琏惟知以淫乐悦己,并不知作养脂粉。又思平儿并无父母兄弟姊妹,独自一人,供应贾琏夫妇二人。贾琏之俗,凤姐之威,他竟能周全妥贴,今儿还遭荼毒,想来此人薄命比黛玉犹甚。想到此间……不觉凄然泪下。”一是为地主阶级作辩护,积极地维护等级制度;一是为弱小者鸣不平,愤怒地诅咒等级制度。对比之下,就更明显了。

薛宝钗的处世哲学是“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这实质上是儒家的中庸之道与明哲保身哲学的变形。反映在待人接物上,用脂批的话来说,就是喜怒不形于色──与人“不疏不亲,不远不近。可厌之人,亦未见冷淡之态形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醴密之情形诸声色”。这种哲学的客观影响和主观作用,不只磨损了年轻一代的棱角,而且模糊了他们前进的方向,要人们随遇而安。它是封建统治阶级用以拉拢人、分化异己、维护现存秩序,从而巩固自己统治的得力工具。薛宝钗从“不妄言轻动”,即使在颇为尴尬的场合,也能容忍自如。有次贾宝玉对她下逐客令,叫她还是去陪贾母抹抹骨牌,她也只是笑笑:“‘我是为抹骨牌才来吗?’说着,便走了。”她待人无所厚薄,送礼也送赵姨娘一分,使赵姨娘受宠若惊,称谢不已。心想:“怨不得别人都说那宝丫头好,会做人,很大方。如今看起来,果然不错!他哥哥能带了多少东西来?他挨门儿送到,并不遗漏一处,也不露出谁薄谁厚。连我们这样没时运的,他都想到了;若是那林丫头,他把我们娘儿们正眼也不瞧,那里还肯送我们东西。”赵姨娘一生只称赞过两个人,一是马道婆,一个就是她薛宝钗。赵姨娘对她的赞美,就是作者对她处世哲学的讽刺。然而却正因为她具有这种“涵养”,她生活在尔虞我诈的贾府,才能如鱼得水。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