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论薛宝钗的性格及其时代烙印

新学网 > 语文 >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3 > 红楼梦 > 论薛宝钗的性格及其时代烙印

唯其因为宝钗与黛玉在立身处世以及对宝玉的用情上,具有涂瀛所说的这种不同特点,所以黛玉的一颦一喜,均使人感到她气质的高洁,宝钗尽管“艳冠群芳”而又“无书不知”,却使人觉得她有些“俗气”。“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温柔敦厚的仪态里却长着一颗想依附封建势力而飞上高枝的野心,这种豪情便令人感到俗不可耐。宝钗的这一气质,当然不是娘胎里带来的,只能从她的皇商家庭里去找根源,乃是封建市侩性的一种反映形式。

然而,我们说薛宝钗是封建淑女其表、市侩主义其里,并不只由于她满口“三从四德”,却暗中追求宝玉,有违封建“妇道”,还由于从她身上不仅令人闻到一股道学先生的腐酸气,同时也令人嗅到一股强烈的铜臭味。这股铜臭味又不是出于一般正统地主对物质财富的贪求与积蓄,乃是出于封建商人在待人接物上的唯钱唯财唯利以及对于货物的经营心。在她看来,一个人物的代价至多不过是几两银子的事。“含耻辱情烈死金钏”,连典型的封建正统人物王夫人,也于心不安,自感“罪过”。可宝钗却认为:“姨娘也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多冷酷,连一块“仁”字的遮羞布都不要!我们记得她哥哥,那个“打死人便如没事人一般”的呆霸王薛蟠,对人命也是这样看法的,“自谓花上几个臭钱,没有不了的”。两相对照,说法上虽有粗细文野之分,精神是何等的一致。平时她与湘云、黛玉,乃至与赵姨娘的往来,也是以钱物作为热络她们的纽带。运用“小惠”去“全大体”,正是她的拿手好戏。尤三姐自刎,柳湘莲失踪,连恶少薛蟠也因他有救命之恩而流下泪来,薛姨妈亦“心甚叹息”,都想“各处寻找”。唯独宝钗她听了并不在意,便说道:“俗语说的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也是他们前生命定。前日妈妈为他救了哥哥商量着替他料理,如今已经死的死了,走的走了。依我说,也只好由他罢了。妈妈也不必为他们伤感了。倒是自从哥哥打江南回来了一二十日,贩了来的货物想来也该发完了。那同伴去的伙计们……也该请一请酬谢酬谢才是。”原来她的心早已熔化到她家“贩了来的货物”里了。这位望之如春的少女,就是这么一个春行秋令见利忘义的巧妙的利己主义者。“敏探春兴利除弊害”,只想“节流”以延续封建大家族的生命。“贤宝钗小惠全大体”,却想“开源”以扩大贾府的收人,发展贾府的财力:“一年四百,二年八百两,取租的房钱也能看得了几间,薄地也可添几亩。”这“取租的房钱”云云,也分明是封建市侩的如意算盘;被“三从四德”的教条禁锢得头脑冬烘的封建淑女决想不及此。

薛宝钗性格中的这种市侩性,其所以是封建型,而不是近代资产阶级型,这是因为:

1、薛府是皇商,皇商是封建宫廷在工商界的代表,当时它是纯封建性的,这种经济地位决定了薛宝钗的思想特色;

2、发财致富之后,把经营所得主要不是用以扩大再经营与再生产,而是转入农村,购买土地,成为新兴地主,这是我国封建社会里封建商人的理想前途,从宝钗的买田置地的算盘上,不难看出她的经济思想与前者是一致的;

3、积极拥护封建政治,并不见她有近代市民的思想素质即向往自由平等的生活方式。

薛宝钗就是这样的人:事不关己,你望之如春;事一关已,她就春行秋令。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均能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非常讲究方式方法,做得八面玲珑,从不赤膊上阵。因此,她是随时而不安分。因此,我称薛宝钗性格为市侩化了的淑女。若问何以能“化”的?这就要从她的阶级出身,这就她所处的现实社会,这就要从当时的政治气候等等具体条件里去寻找根源了。宝钗这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有它深厚的阶级基础。

宝钗出身于封建皇商家庭,“家有百万之富,现领着内帑钱粮,采办杂料”。这个家庭又“本是书香继世之家”,宝钗的“祖父手里也爱藏书”,诸如“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宝钗年幼时受过两种文化的影响。一是由于父亲的酷爱,“令其读书识字”,受过比较正规的封建教育。二是偷背着人看过“西厢”“琵琶”等不少“杂书”。“自父亲死后,见哥哥不能依贴母怀,他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这说明封建的伦理教育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奴隶哲学已在她的身上开了花;尽管那些“杂书”里的才子佳人的故事对她后来的思想也不无潜在的影响。宝钗由于留心家计,“为母亲分忧解劳”,又使她懂得了“利弊大事”,染上了封建皇商家庭的恶习,失去了个性的天真,滋生了营业欲念,变成了于世路上好机转的少女。就这样,原先开在.她灵魂深处的那朵封建淑女型的小花,而今接受了封建市侩型的花粉,结出了市侩化了的封建淑女型的果实。这就决定了她对封建礼教给妇女们所规定的那一套奴隶道德,与李纨等封建淑女相比抱有貌似神离的态度。其中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是虔诚的信奉,极力使自己的身心去符合封建礼教的要求;一个则采取实用主义,极力让封建礼教适合自己的需要。更由于薛蟠“终日惟有斗鸡走马,游山玩水”,“一应经济世事,全然不知”,使宝钗逐渐成为薛府的实际当家人。而直接料理家务的结果,经验又告诉她,只有“好与”,才能“多取”;只有“动之以利”,才能使人心甘诚服。这种现实经验与儒家的中庸之道一结合,就形成了她的为人作事的准则:“虽然是个玩意儿,也要瞻前顾后,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了人,然后方大家有趣。”而“不得罪人”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己便宜”。她在协理探春理家时有一段话可以作为它的诠注:“你们只管了自己宽裕,不分与他们些,他们虽不敢明怨,心里却都不服,只用假公济私的多摘你们几个果子,多掐几枝花儿,你们有冤还没处诉。他们也沾带了些利息,你们有照顾不到,他们就替你照顾了。”应该说,这是一种巧妙的利己主义。它也说明宝钗是何等地“洞明世事”、“练达人情”。要是对自己无甚“便宜”,她是会得罪人的,那时她就不考虑是否“大家有趣”了。“痴情女情重愈斟情”,黛玉与宝玉的这次争吵,使他俩的爱情关系完全外露,贾母没有明显地表露自己的态度,倒说了句“不是冤家不聚头”。宝钗的心里感到不平静了,也无心为哥哥做寿,就跑到贾母这边来。宝玉与她寒暄,她就借寒暄刺宝玉。宝玉不意“把话说造次了”,她竟“不由的大怒”,旋即“借扇机带双敲”,当众不但“敲”了宝玉,而且还“敲”了黛玉,“敲”黛玉与宝玉的“素日嘻皮笑脸”,“敲”宝玉的对黛玉“负荆请罪”,可谓是怒不可遏,浮躁极了,弄得宝黛非常尴尬,脸上热辣辣的像吃了生姜。黛玉发怒使人感到“热”,感到可亲;宝钗发怒使人感到“冷”,感到可畏。幸好她并不轻易动怒,在更多的情况下,倒总是“克己”,而“克”的结果,也总是对她有利。“黛玉之慧,湘云之豪,探春之敏,皆大观园内所杰出者也,而宝钗则以螃蟹代东,深情体贴,燕窝养病,作意馈遗,成佩麟之心交,接梁鸿之眉案,颦卿、疯子尽入彀中;虽探春摄政,利弊立陈,以才自恃,而大体小惠,适得其宜,能使玫瑰香者当即心折无异词”。特别是以螃蟹代东,还博得贾母的赞赏:“我说这孩子细致,凡事想的妥当。”真是“不损财于无谓”。而尤三姐与柳湘莲“死的死了,走的走了”,所以她也“由他去了”,待家兄的救命恩人尚且如此,堪称“不加功于无用”。正因为薛宝钗不仅具有“停机德”,还具有这种“治才”,聊可充当势将溃颓的贾府支柱,所以贾母才选她作孙媳。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