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马”为主题,编选了三篇主体课文,包括《马》《古诗二首》《巩乃斯的马》。语文天地中提供了一篇课文《马背小学》然后提供了三个练习.:《畅所欲言》《初显身手》《笔下生花》。这三个练习都涉及到了和马有关的知识,《畅所欲言》是收集和马有关的成语和成语故事。《初显身手》教材中出示了几幅和马有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找出和马有关的艺术品,进行介绍。《笔下生花》提供了三个作文题目,分别是收集资料进行介绍、马的故事、想象作文。
教学目标:
了解马在历史上的作用,探讨马现在的用途。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能用自己的方法自学生字、词语。能有目的的搜集资料,整理资料。提高自学古诗的能力,掌握学习古代文言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难点:
理解每篇课文借助写马表达的中心。
课时安排:
《天马》 2课时
《古诗两首》 2课时
《巩乃斯的马》 2课时
《马背小学》 1课时
语文天地 3课时
备注:
自读课文、畅所欲言随文解决,《初显身手》《笔下生花》采用由说到写的方式。
天马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说明文。文中介绍了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的“天马”样子,它的由来、独特之处,以及这件古代工艺品的价值。文章语言凝练,层次清晰,读后令人倍感振奋,同时文章开头点出天马是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结尾呼应开篇,点出它的象征意义。有力的深化了主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学目标:
能在读准“鞍镫”、“璎洛”、“冶炼”等词语读音的基础上,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结合上下文理解“体态轻盈”、“神形兼备”、“璎络”等词语的意思,进一步感受课文内容,同时练习积累本篇课文的词语。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借助交流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天马的象征意义,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体会"天马"所体现的奇特艺术想象力。了解铜奔马在整体上保持平衡所包含的科学原理。从构思设计上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教学难点:
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构想:
教学时,通过展示图片等给学生创造直观形象的感受,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且将课后“金钥匙”的阅读方法融入到学习中来,课后要进行拓展性学习。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有关马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感知课文。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大家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谁来说说和马有关的成语?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和马有关。(板书课题)
二、细读课文,感知内容。
1、看到课题,你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学生提出问题)
2、出示词语,检查预习:哪些不懂的词语,咱们互相解答。
3、你的问题解决了吗?(学生问题集中在“什么是天马”。)
4、请你再仔细阅读课文,途中有问题做出标记,找出答案。
交流:你遇到了哪些问题,你有是怎样解决的。(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互相补充,互相完善。)
学生的问题有可能集中在:为什么以“天马”作为中国路有的图形标志呢?“天马”什么样子?为什么说“天马”是我国悠久文化历史的代表杰作?
5、再次细读课文,哪些词语、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将你的感受随时写下来。(如,“天马”昂首扬尾,四蹄腾空……)
交流:借助这种学习,使学生深入读书,学会在读中思考,然后通过学生的相互补充,教师点拨,总结出文章的中心:那就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中国,正在腾空飞速前进。
三、教师小结。
作业设计:
1.摘抄本课的好词好句。
2.搜集带“马”字的成语。
板书设计:
天 马
旅游标志
样子 设计巧妙 令人叹服
象征意义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快速阅读,完成“日积月累”。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本课词语。
1、交流摘抄的好词语。
2、听写词语,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强调。
二、学习快速阅读。
1、出示“金钥匙”:引导学生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
2、练习用这种方法阅读《天马》。
3、用这种方法阅读,你认为有什么好处?(学生谈各自的体会)
4、快速阅读的运用。
(1)自由练习。
(2)指名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检测学生掌握这种阅读方法的实效性。
三、练习:
1、运用这种方法阅读课外两篇文章。
2、选择一件自己喜爱的工艺品,仔细观察一下,再学习课文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四、交流马的成语
1、出示练习:
马 |
|||
马 |
|||
马 |
|||
马 |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马 |
到 |
成 |
功 |
一 |
马 |
平 |
川 |
人 |
高 |
马 |
大 |
瞎 |
人 |
摸 |
马 |
作业设计:
1、搜集和马有关的词语。
2、预习《古诗二首》
板书设计:
天 马
快速阅读 日积月累
课后反思:
古诗二首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诗的风格豪迈遒劲,凛凛有生气,反映了青年杜甫锐于进取的精神。诗的前四句正面写马,是实写。诗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传神之笔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那骨相、耳相、跑相是一流的。后面四句转写马的品格,用虚写手法,由咏物转入抒情。杜甫此诗将状物和抒情结合得自然无间,这是匹志向远大、一往无前、忠诚可靠的骏马。字里行间,我们还感受得到杜甫、房兵曹与骏马具有同样的奔腾不息的生命活力:万里横行去啊!
教学目标:
理解、积累“剽悍、驯良、遒劲、阔绰、慷慨以赴、相得益彰、有过之无不及”词语。品味、积累优美的词句,体会语言的生动形象,整体感知马的形象。了解杜甫,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志向。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马的形象,体会语言的生动形象
教学难点:
品味、积累优美的词句。
教学构想:
教学时,整体感知诗意,不用逐词逐句的诗句对译,然后熟读成诵,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充分,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加以背诵。加强对比,了解诗人的背景资料。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房兵曹胡马》,理解诗意。
学生学习过程:
一、播放课件,激发兴趣
1、播放大沙漠,大草原的录像,谈一谈各自的感受。
2、在这一泻千里的地方,空阔辽远的地方,骏马驰骋,那是多么令人畅快啊!今天来学习唐朝诗人杜甫的《房兵曹胡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
1.自由读,注意读准诗中的几个字的读音。
2.指名读,纠正:骁、宛、堪“这几个字的读音。
三、质疑学习
1.细读《房兵曹胡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做出标注。
2.交流有问题的地方,学生互相解答,老师点拨、纠正。
(骁腾、竹皮双耳峻,借助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方法,同时借助参考书,引导学生自学理解诗意。)
理解诗句意思
要点:
(1)篇首直接点题,交代出胡马产地,令人感到它不同寻常。因为“大宛”一向以出产汗血马而著称于世。接下来写马的形态:骨相瘦劲,状如锋棱。这里表现出了诗人对马的审美情趣:他总是重视马的清骨神韵,偏爱瘦马而厌弃肥马。这种审美情趣在以胖为美的盛唐时期,不能不说是超然脱俗的。
(2)颌联写了马的外部形态。诗人略去胡马的首尾、毛色等不写,只取具有特征性的“双耳”和“四蹄”来写,形容“耳峻”,象竹筒削成;夸张“蹄轻”,能急速生风。这是对也的气质、品格的刻划,同时也借以言志,寄托情怀。
(3)颈联承接上句,品评之意,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能有这样纵横飞驰、勇往直前的马,主人真是可以与它同生共死、共患难了。
(4)尾联更是因马及人,人马合写,表达了对马主人的殷切希望之情。“骁腾有如此”是对上文的总结,“万里可横行”希望友人能够英勇杀敌,保卫祖国横行于疆场之上,立功于万里之外。这也是诗人壮阔胸怀的自我写照。
3.配乐朗读:体会古诗意境,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1)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同时指出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及生平也是理解诗歌情感的方法之一。
(2)学生根据查阅的资料介绍。教师做适当补充:这是诗人早期的作品,显示出了健康积极的思想。这与他后来的艺术风格有所不同。
(3)学生谈自己体会到的情感。
作业设计:
1、背诵古诗,说说诗句的含义。
2、自学生字
3、搜集有关马的诗词。
板书设计:
房兵曹胡马
唐 杜甫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马诗》,理解诗意。
学生学习过程:
一、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引出新课。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关于马的诗歌。虽然也是唐代的诗人所作,虽然也是关于马的诗,但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尽相同。希望大家将上节课所用到的方法来学习这首诗。
三、学习《马诗》。
1、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哪位同学对李贺有所了解,讲给大家听一听。教师做适当的补充。
李贺是唐代的著名诗人,字长吉,又称“李昌谷”。李贺为唐宗室之后,自幼家贫,却才华横溢,有“少年心事拿当云”的壮志,他七岁时,就以诗歌之制名动京华。但由于他父亲名“晋肃”,“晋”与“进士”的“进”谐音,因此朝廷不许他参加科举考试,后韩愈上文为他辩解,也未获成功。李贺一生抑郁不得志,只做过一个奉礼郎的小官,终年二十七岁。
2、生初读古诗。
(1)学生自己尝试读通顺
(2)读给自己的同位听,注意将字音读准确,最好能读出古诗的抑扬顿挫。
(3)全班的范围内读一读。
3、理解诗意。
(1)学生在小组内根据自己以前学习古诗时运用的方法来读懂诗意。
(2)全班交流这首诗的意思浅显,教师只对个别难以理解的字加以指导即可。
金络脑:把黄金笼头套在马的脑袋上。络,戴、套。
何当:什么时候。
快走:指马飞奔。
全诗的意思:
大沙漠里,黄沙像厚厚的白雪;燕山山头,弯弯的月亮像钩子一样挂在天空。我什么时候才能骑上戴着黄金笼头的骏马,在秋天的大地上飞奔呢?
4、结合诗人李贺的生平及创作风格来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马诗》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悲愤,带着幽冷、凄婉的色彩。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诗并背诵。
四、两首古诗进行比较。
两位唐代诗人杜甫、李贺均写了与马有关的诗歌,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
五、拓展
1.背诵两首古诗。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马的古诗,说一说。
作业设计:
1、写本课的生字。特别指导“骁”。
2、背诵《马诗》。
3、尝试说一说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板书设计:
马诗
唐 李贺
课后反思:
巩乃斯的马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读后使人回味无穷的文章。文章描述了我在新疆巩乃斯草原在一场来势凶猛的暴雨冲击下,我见到了最壮阔的马群奔跑的场面。文章描述的场面令人震撼,又使人倍感鼓舞,赞颂了在困难面前临危不惧、镇定、从容的品格。
教学目标:
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结合上下文理解“争先恐后、“前呼后拥”、“淋漓尽致”等词语的意思,进一步感受课文内容,同时练习积累本篇课文的词语。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借助交流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描写的马群奔跑的壮阔场面。
教学重点:
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难点:
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能结合课文谈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构想:
读中感悟,知道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受到感染,并且要加以想象,想象群马奔腾的场面,指导学生边读边领会。读写结合,学习语言文字,学习其中的比喻句等。
教学准备:
录音机、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感受文章描写的马群奔跑的壮阔场面。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天马》和两篇有关写马的古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当代散文家周涛写作的《巩乃斯的马》。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将字音读准确,将课文读通。
2、理解词语,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3、指名读课文,说说读完后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自由交流,鼓励学生运用文中优美的词语,做到活学活用。)
4、出示草原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师:谁能来描述一下你看到的画面。
同学们想象一下,此时此刻一阵暴雨来了,来的很快,你来想像一下有多快。
5、出示课文第一段,说说课文是怎么描写的,你感受到了什么?
6、交流课前查阅的“巩乃斯”草原的知识简介。
三、精读课文
1、就在那场暴雨的冲击下,我见到了最壮阔的马群奔跑的场面,那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感受一下,都描写了哪些场面?(学生在默读的过程中形成感知,了解作者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感受,推举中心发言人表达小组的意见。
3、刚才我们了解了暴风雨来后万马奔腾的场面,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作者给我们描述的这段文字特别有震撼力,那么再一次默读课文,找出你感触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在旁边做出批注。
(借助这次交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句子感受临危不惧、从容镇定的品格。)
4、集体交流感受,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争先恐后、“前呼后拥”、“淋漓尽致”等词语)谈体会。
五、指导朗读
1、这么美的课文,这么壮阔的场面,同学们一定想美美的读一读,找出你喜欢的段落认真的朗读。
2、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
六、总结
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
2、收集和马有关的绘画、摄影、邮票、音乐等艺术品。
板书设计:
巩乃斯的马
暴风雨来后万马奔腾的场面
争先恐后、前呼后拥、淋漓尽致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明理由。
二、拓展想像,体会课文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看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
教师放的录音,教师配乐吟诵
2、交流自己看到的景象
3、你看到的画面和你想象中的一样吗?
如果此时此刻,就站在草原上,面对这样的景象,你想说些什么?
4、美读第3段。
三、朗读全文: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1、小组交流:从对暴雨中马群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结合课文谈一谈,你的感受?
2、面对这样壮阔的场面,你想说些什么?
两段描绘的夏日雨中群马狂奔的场面,是力量的展示,是生命的赞歌。生命的潮流在自然的鞭策下纵横驰骋,所有的外界的羁绊都不放在它们的眼里。它们自由,它们奔放。
作者这样就将对马的描写和自己对生命的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对马的赞美和对自己追求自由的情感从而得到自然的流露。借助于特定的物来表现特定的情感,让读者在对物的感知过程中,自觉地理解文章主题,获得水到渠成的效果。
3、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概括段意。
4、课文第二自然段用了不少比喻句,找出来读一读,体会课文描写的马群奔跑的壮阔场面。
四、学习生字
1、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字形,指导写法。
2、教师巡回指导,将容易出错的字进行集体订正。
五、摘抄佳句
1、朗读课文,划出你喜欢的好词、好句与小组同学交流。
2、摘抄好词好句。
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
2、预习语文天地
板书设计:
巩乃斯的马
奔驰的骏马 比作 尖兵 大将
大喊大叫声 比作 小石片落在大河的声音
课后反思
马背小学
教材分析:
本次语文天地共安排了四项内容,包括:拓展阅读《马背小学》、畅所欲言、初显身手和笔下生花。这些练习内容比较灵活,不仅让学生巩固了学过的字,而且锻炼了学生组词、用词造句的能力。
教学目标:
针对景物思路严整地提问方法。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针对景物思路严整地提问方法。
教学构想:
本文中在知道学生进行朗读、感悟上,可以采用齐读、指名读、比赛读、男女生对读等方式进行,并且要加以想象,陶冶美的情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读一读《马背上的小学》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采用学到的各种方法。围绕“马背上的小学”写了哪些内容?
2、读课文之后,有什么疑问提出来。
3、小组交流。
能在小组解决的就在小组内解决,不能解决的进行全班交流。注意在学生提问的时候教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对于那些提问比较有意义的同学进行及时表扬。
4、全班讨论。
5、全班进行朗读,分小组朗读,自己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
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短文的意思。
二、运用掌握的学习方法再次阅读短文《马背上的小学》。
1、划出你感兴趣的词语。
2、短文有几个自然段?
3、逐段指名读课文,思考每段主要说的是什么?对较难归纳的自然段,教师加以指导。
4、分小组朗读。
三、完成“日积月累”中的马的成语及马的故事。
1、完成成语
(1)将课前搜集的有关马的成语与小组同学交流。
(2)小组整理大家搜集的成语,用竞赛的形式各小组展开交流。
2、讲有关马的故事
(1)我们已经认识了杰出的艺术品天马,看到了巩乃斯的马,你还了解哪些与马有关成语故事,我们今天进行交流。
(2)先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收集与本诗有关的材料:关于词作家李幼容、哈萨克族等。也可以收集其他少数民族的相关资料。
板书设计
马背小学
李幼容
生活 希望
知识实现
课后反思
语文天地
教材分析:
“初显身手”教材中出示了几幅和马有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找出和马有关的艺术品,进行介绍。“笔下生花”提供了三个作文题目,分别是收集资料进行介绍、马的故事、想象作文。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积累词语的能力。培养学生从不同渠道及不同角度来收集资料,并能对收集来的资料进行合理整理的能力。养成www.newxue.com学生会听的习惯。使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难点:
“初显身手”环节中对于学生整理收集来的资料进行整理。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
教学构想:
组织学生搜集带“马”的成语和成语故事,然后在课堂上交流,主要采用学生课下提前收集材料课上指导的方法,并辅之以课件。
教学准备:
电脑
教学时间:
3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初显身手:
1、课前准备:
找找有关马的绘画、摄影、邮票、雕塑、音乐等艺术品,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介绍给大家。
2、上课交流:
首先小组内交流,然后小组推荐全班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对作品的样子进行细致的描述,同时介绍清楚艺术品的年代,价值,影响,以及由此自己产生的联想。
3、评选最佳解说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笔下生花:
1、与初显身手紧密结合,让学生写一写有关马的艺术品。
选出学生感兴趣的艺术品,进行展示,然后指导学生说说样子,让学生自由发言,运用恰当的比喻句,进行修饰,然后写下来。
2、有的学生通过各种途径看过马术表演,因此引导学生将看到的精彩场面描述出来。包括马的样子,在表演过程中马的神态、动作,由此产生的心理活动等。
3、从马作为交通工具这方面,引导学生将马和汽车进行对比,从和写出马和汽车的故事。
4、想象作文:出了可以想象教材中提供的《马的未来》,还可以引导学生写一写马的寓言故事,以此开发学生的思维。
以上的四个课题让学生针对自己的生活体验,选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题目来写,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
作业设计:
1、继续搜集有关马的成语与故事,办手抄报。
2、学习修改自己的作文。
板书设计
语文天地
初显身手 笔下生花
课后反思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