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学原
写了诗,就要评诗。评诗,是曹雪芹塑造这个诗社社长的青春形象的又一精彩之笔。且看首次评诗:
对于诗情勃发一挥而就的潇湘之作,众人不禁叫好:“果然比别人又是一样心肠”,“都道当以这首为上”。但李纨却没有随大流,她自有评论:“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此评确实不同凡响,意义深远,所以敏探春首先拥护。当怡红公子提出商榷意见时,李纨不容分说,道:都听我的,“再多说者必罚!”
我们怎能不为之叫绝:这才是李社长之评!
作为社长,李纨对于第一次诗会是必须予以全方位地考虑、谨慎安排的。这一次诗会对于诗社的发展和前途是十分重要的。作为社长,她必须让诗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使诗人们的热情能得以保持、发扬。而关键的人物显然不是宝、黛、探等,而是宝钗。评定钗为第一,应当说是最有思想最正确的评论。黛玉虽屈居第二,但在这个诗意横溢的场合中,这位极富诗人气质的少女,已经全身心地沉浸在诗的海洋中去了,对于名次问题,她是并不在意的(以后的历次诗会中一贯如此)。何况她已得到众人的高度赞许,她的自尊心已完全得到满足,李纨对她和蘅稿的评语又是极为确切的,所以她是绝不致于耍小心眼儿的。而宝钗则不但没有得到众人热烈的喝彩,而且成了宝玉“商榷”的对象,如果李社长处理不当,宝钗一旦返回固有的心路上去,那是很可能给诗社带来消极影响的。李纨如此一评,她的目的便达到了:宝钗的积极参与心理保持住了,她不但为憨湘云设计出最佳的做东方案,还发表了一篇颇为通达的诗论。可以说,在大观园诗论中,她的那番论述是不失为上乘诗论之一的(但同时,她又贬低了女性诗歌创作的价值,她并没有忘记她的女儿“本分论”。可见她的心虽然一时被大家的诗情热浪激活了,随着姐妹们一起涌进了诗的浪潮,但其立足点并未改变)。湘云说要作菊花诗,她热心地为之策划,又提出了“只出题,不限韵”,不限数量,人人能作,不作亦可的灵活主张。这些,显然都是开明而积极的。这颗复苏起来的少女的诗心,在李纨和众人的护持和影响下,保持了相当长时间,直到林黛玉在酒令中接连说出《牡丹亭》、《西厢记》中的唱词时她才“清醒”起来,拷问了黛玉;到薛宝琴新编怀古诗中再次出现《西厢记》、《牡丹亭》的内容时,她才警觉起来,再也不愿继续“同流合污”,于是开始发难,进而设置障碍,提出她要作东邀一社:既限题又限韵还限数,不但用韵要求甚严,而且要咏《太极图》,与前所论完全相反。诚如宝琴所说:“可知姐姐不是真心起社了,这分明是难人!”
通过评诗,小说家深沉地展现了李纨的思想性格之丰厚内蕴。当宝钗对宝琴的两首怀古诗公然发难要求抹掉时,黛玉忙拦住,尖锐批评她“芯胶柱鼓瑟,矫揉造作”,探春也立刻表态支持黛玉。论争相当尖锐地展开了,趋向表面化了。在这种情势之下,李纨又一次表现出社长之才能:她没有让黛玉引发的火药味进一步增浓,适时出面,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的平缓态度发表了长篇议论:纵论文史,品藻人物,连“关圣帝”的虚伪老底都被她不紧不慢地兜了出来。十首怀古诗的写作和论争表明:大观园的诗歌活动已不再是与当时社会和时代不相关涉的游戏,宝琴如同一支亮丽的华尔兹在大观园中奏响了,她使园里的人们知道: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她们动心了,诗社空前兴旺了。连神圣化的关夫子的画皮都敢于去扯,其历史的厚重度岂可忽视?对关夫子都可以说长道短了,何况乎《西厢记》、《牡丹亭》?自然,李纨并没有简单化,她不但有论据,有论证,而且滴水不漏,不留把柄;最终的结论也是平实而有力的:“这竟无妨,只管留着。”宝钗无可反驳,只得作罢。这场文艺思想的冲突,经李纨的处理,既分清了是非,又没有导致矛盾的表面化,可以说结局是理想的。至此,我们已不能不刮目相看这位年青寡妇,她相当充分地体现了长嫂兼社长的那种非权力权威的风范。贾宝玉说她:“是不善作(诗),却善看,又最公道。”确是知人的评。章必功说:“李纨论诗,依孔门诗教,主张温柔敦厚。”我认为章先生是论错了。单就咏海棠而言,此说或许尚可通过,但是对咏菊诗呢?对怀古诗呢?虽然李纨仍不失其长嫂之厚道,但与“孔门诗教”有什么共同之处?我们是无法得出“李纨评诗是旗帜鲜明维护封建妇德”之类结论来的。恰恰相反,从评诗中,我们发现李纨是一个知识相当广博、内蕴相当丰富的少妇,是一个相当有社会活动潜在能量的女子。通过评诗,李纨的性格丰富起来了。
诗社建成了,为了使诗社巩固、发展,除了增强内部凝聚力之外,是绕不过经费这一重要问题的。于是曹雪芹又安排了一场李纨智斗内务总理王熙凤的好戏,将进园后李纨性格的发展引向第二个高峰。
向凤姐要资助,开始是探春出面的,凤姐采取了推与躲的手法,于是李纨出马。李纨一出马,凤姐便改变了手法:以攻为守,气势咄咄逼人。李纨则毫不示弱,立即大举反攻,势若暴风骤雨,唇枪舌剑,嬉笑怒骂,十八般武艺都使上了,什么“无赖泥腿市侩”、“诗书大官名门”、“下作贫嘴恶舌”这类短平快的特殊句式都用上了,什么“黄汤灌狗肚”、“狗长尾巴尖”之类语言都倾泻而出,而且新账老账一起抖了出来,立刻形成一种英雄与英雄交手、强女人与强女人对话的阵势。结果,向来以“辣”出名的王熙凤当众甘拜下风,连声叫着“好嫂子”,装小讨宠,只有求饶之力,没有招架之功。李纨却毫不心慈手软,而是步步紧逼:“这诗社你到底管不管?”把凤辣子直逼到南墙上。但王熙凤毕竟是王熙凤,她竟能绝处求生,作出了最漂亮的反应:“这是什么话?我不入社花几个钱,不成了大观园的反叛了!还想在这里吃饭不成?”赞助多少、何时交钱,说得一清二楚。于是众人大笑。这简直是神来之笔──原来纨凤都是“脂粉队里的英雄”!人们既欣赏凤姐的绝顶聪明、狡黠,又欣赏李纨的柔中有刚,刚时直如狮子搏兔,雄风飚起,势不可挡。李纨性格中显现出了奇光异彩。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