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云涛
由于人们对《红楼梦》的思想内容、审美教育意义的看法一直存在着分歧,一个问题便自然地被提了出来:曹雪芹为什么要在贫困之境以病弱之身奋笔抒写一部《红楼梦》?他有什么意图?他想在《红楼梦》里寄托一种什么心思?简言之,《红楼梦》的主旨何在?对《红楼梦》的主旨的理解,历来众说纷纭。
从新红学算起,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便有种种,诸如:一,“作者本意原为记述当日闺友闺情”。①二,“感叹自己身世”,为“情场忏悔而作”。②三,歌颂爱情。③四,表现政治斗争。④这四种其实就只两类。一、二、三种为一类,中心意思是说写的爱情问题。第四种为一类,说《红楼梦》的主旨是表现政治斗争,它是一部政治历史小说。后一种观点在“文化大革命”中颇为盛行,占据压倒各种说法的绝对优势。然而,不管论者如何细心地去寻找《红楼梦》里面阶级斗争的蛛丝马迹,都显得材料不足,许多地方的分析十分牵强。显然,此说不符合作品的实际。关于爱情和与爱情相连的种种说法,倒使人觉得有些道理。持这种说法的人很多。但是,因此就认为《红楼梦》的主旨是表现爱情,似也不大恰当。理由是尽管《红楼梦》以大量篇幅和以饱满激情写了宝玉、黛玉、宝钗等人的恋爱纠葛,但是,《红楼梦》却以更多的篇幅写了远远超出爱情问题的社会生活,表现了远非爱情问题所能包涵的社会问题。
第一,从情节来讲,宝玉、黛玉、宝钗等人的爱情纠葛只是作品的一条主线,与这条主线平行的还有其他的重要线索。比如贾宝玉的成长和他的生活道路,这也是《红楼梦》的一条重要线索。它不仅贯穿作品始终,而且关联着《红楼梦》里一切大小事件,宝玉的生活起居、思想言行可以说是作品的一条经线。正是这条经线把所有事件贯穿起来,把所有人物联系起来。在写法上,往往是由宝玉如何行动而牵连、延伸到其他人物、其他事件上去,宝玉是《红楼梦》里一切事件发生发展的轴心,许多事因他而生,许多事又因他而结束。作品在处理详略描写的关系上也以宝玉的所见所闻而定。如迎春出阁,本是一件大事,但当时宝玉在病中,详情不知,作者便只在七十九回补充交代一句:“再过些时,又闻得迎春出了阁。”因此,严格地讲,《红楼梦》的主线,与其说是宝、黛、钗的爱情纠葛,毋宁说是宝玉的成长和生活道路。后者同《红楼梦》里的各种生活、事件、人物的联系更直接更密切,这条线才是真正贯彻了作品的整个始终。
第二,从人物构成上讲,在数以十计的主要人物中,与宝、黛、钗的爱情纠葛直接有关的,是不多的。许多主要人物以及数以百计的其他人物,可说与宝玉他们的爱情纠葛是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的。然而,这些人物在《红楼梦》里,没有一个显得多余,他们被一条纽带连结在一起,成为一个形象体系。这根纽带显然不是宝玉的爱情。
第三,从涉及问题上讲,《红楼梦》涉及的问题很多,远不只是一个婚姻爱情问题。仅以对宝玉的直接描写来看,既写了他同黛玉、宝钗的恋爱生活,又写了他同其他女子的亲昵爱慕情形;既写了他的感情生活,又写了他对政治、人生的思索;既写了他那些值得肯定的民主主义思想意识,又写了他若干应该予以否定的那种浪荡公子的无聊行径和庸懒品性。更不要说《红楼梦》还突出地写到官场腐败,敲诈勒索,宗室纠纷,主仆矛盾等问题,这些问题与宝玉的爱情是没有多大联系的。我觉得,要正确理解《红楼梦》的主旨,有必要顾及曹雪芹创作《红楼梦》前和创作阶段的生活状况和思想状况。
因为文学创作,总是作家有所感而发的,特别是象《红楼梦》这样的花了十来年时间才写出的长篇巨著,作者竟然甘愿在“蓬牖茅椽,绳床瓦灶”的贫困境况下以全部血泪乃至生命去坚持写叙,定然有一种使他长久激动不已的感触在支持他。什么是他当时最大的感触呢?从有限的资料中似可窥出一些端倪。我觉得以下几点对于了解曹雪芹的创作动机是不可忽视的。
1、脂砚斋批语有:“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⑤二,敦敏诗《题芹圃画石》云:“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块垒时”。⑥三,敦敏诗《赠芹圃》这首七律的尾联云:“新愁旧恨知多少,一醉酕醄白眼钭。”⑦以上三条足以向我们表明:
2、曹雪芹是怀着极大的悲伤写《红楼梦》的,一部《红楼梦》真可以说是用曹雪芹的眼泪写成的。
3、曹雪芹写作《红楼梦》是为了写出“胸中块垒”,足见曹雪芹心中有不平之气,有郁积,有忧愤。
4、曹雪芹写《红楼梦》时不仅有旧恨,还有新愁。旧恨是什么?新愁又是什么?四,曹雪芹有傲骨,而傲骨之谓,显然是对处世而言,言其不取悦于权势,不见容于当今。
由是看来,曹雪芹写作《红楼梦》前思想上有着巨大的悲伤,这悲伤又似乎是因由社会政治问题而非儿女情怀中事,写作《红楼梦》,就是为了发抒出这深沉的郁闷与悲伤。这悲伤的内容似与曹家的遭遇直接相关,众所周知,曹家失宠于雍正皇帝,由此所招致的破产与没落必然给曹雪芹带来很大的刺激,使他极为悲伤,也使他异常忧愤。对此,他必然会产生无限的忧愁幽思,这大概就是他创作《红楼梦》的思想基础。那个时代的曹雪芹不可能把他家运的没落归罪于最高统治者,他只可能认为是贵族本身不争气,辜负了皇上的恩典。因此,很自然地,他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贵族阶级内部。面对已经败落的家世,百感交集:对过去富贵豪华生活的怀念,对昔日知心友情的留恋,对民主自由生活方式的向往,对若干荒淫奢侈行为的追悔,对这个社会各种巧取豪夺、野蛮暴虐行为的憎恨,以及希望贵族阶级能够重新兴旺的真切心情,等等交织在一起,便是他当时的重要思想状况,也便是他胸中的所蕴含的基本内容。“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块垒”,这大概就是曹雪芹的创作动机。当然,未尝不可认为当年的爱情挫折是他悲伤的根本原因。但是,家庭的破产以及由此出现的一系列可想而知的辛酸遭遇同爱情上的悲剧比较起来,前者就严重得多,巨大得多,给他的刺激深沉得多。同时,曹家败落前曹雪芹尚年幼。据考证,曹家被撤职抄家时,曹雪芹才四五岁,此后虽受到“少留房屋,以资养赡”的照顾,但其情状决不会是象贾府那样的贵族生活。至乾隆四年,家道再次败落,从此便一败涂地了。这时曹雪芹也不过十四岁左右。这样一个少年,会产生一种视为生死的爱情吗?会由此而悲痛欲绝,并且为此流着眼泪去写一部专著来或歌颂或纪念或忏悔吗?此外,假如是因爱情的失意而引起的悲痛,又何言“新愁旧恨”呢?因此,说曹雪芹为爱情而写,是欠妥的。我认为,曹雪芹的本意,无非是要写出他深切体验过的那个虽然曾给过他幸福,却又给予了他烦恼,并给他带来痛苦的封建贵族家庭具体的衰败情犊?,以抒发自己的情思,以引起封建贵族阶级对衰败形势的严重注意。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