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论《红楼梦》的三种思想意识

李惠明

新学网 > 语文 >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3 > 红楼梦 > 论《红楼梦》的三种思想意识

曹雪芹人生观念上的矛盾在小说中构成了这样一种事实异趣:一旦当曹雪芹的笔触进入到他的理想大观园世界的时候,他的“情痴”感情连着活泼泼的人生冲动形成一种海潮般的正义力量赞美和讴歌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创造生活中美好纯洁的人生境界,而一旦当他的笔触面对整个黑暗的大观园以外的世界区域和超验世界区域的时候,作者的思想感情便为悲观宿命意识所主宰,对封建社会的现实人生表示了彻底的绝望和否定。当然,就曹雪芹而言,历史的苦难在这里:他对理想世界的追求缺少明确的目标,而只有感情的偏爱;而对现实的批判、否定由于找不到更进步的思想武器而无法作出根本性的清醒认识。批判的不彻底和追求的无目的使作者坠入了悲观主义的伤时骂世和对超验世界的顶礼膜拜的情绪之中。这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作为个人,谁又能跨越历史和时代围作起来的生命栅栏呢?曹雪芹的悲观宿命意识作为观念性的思想情绪存在于小说当中,它对整部小说的影响是很大的,姑且不说在贾宝玉思想意识中那种“化烟化灰”的对生命存在的憎恶感情,也不说蕴含在林黛玉艺术形象身上的那股力透纸背的对自身生命的感伤意识,也不说大观园世界区域内众多女儿们极其悲惨的命运遭际都是某种天意的巧妙安排(“薄命司”应当是象征无法抗拒的命运力量),⑷我们只是从作者对“情”的双重理解方面看看悲观宿命意识的穿透力量。

“情痴”观念原来是曹雪芹用来对理想人物赞美的一个思想武器,但是即使是在“情”的观念上,也表现了作者的迷惘和矛盾、犹豫和困惑。这是由于悲观宿命意识的渗透而引起的。倒过来也可以这样说,对“情”的双重理解和态度正是悲观宿命意识的一个最具体皊?表现。

《红楼梦》当中有“情切切”“意绵绵”那种极度浓烈的“情痴”思想。在具体故事中,它化作感情细腻、真实动人的种种细节:有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琐琐碎碎的“心事”“幽情”,有贾宝玉与花袭人等女婢之间的缠绵情意,有林黛玉的“斟情”,有薛宝钗“羞涩”,有龄官的“痴情”,有金钏儿的“情烈”,还有晴雯的矫情,司棋的恋爱,妙玉的芳心,等等,等等。这一切都是作者“情痴”思想观念的全部表露,也是作者主情论思想武器的具体反映。但是与这个极端的主情论相对应,小说还表现了对“情”的否定和看破方面。从“情即是幻”的命题性理解中,把对“情”的误解和否定推到极点。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人们一般都认为它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我个人认为这一回不仅具有结构、形式意义上的作用,而且具有思想内容意义上的作用。尽管整部《红楼梦》是以“情痴”观念来构筑自己正面理想大厦的。但在曹雪芹思想的深层处观念性地存在着“情即是幻”的思想意识。“警幻仙姑”形象便是这种思想意识的补分表现。“情即是幻”的思想与“色即是空”的思想是同一原理,它们都导源于悲观宿命意识。“情即是幻”即等于“情即是空”“情即是假”。正因为世人并不明白这一层既浅显又深奥的道理,所以需要“警幻”。“警幻”之谓,就是棒喝世人从“梦幻”“虚假”的尘世俗情中醒悟过来。这些思想意识明显是作者带有宗教情绪的悲观主义思想意识的表露。作者虚构太虚幻境,一方面有宿命意识,一方面又有警幻用意。警幻是为了点明宿命,而正由于宿命才需要警幻。因为只有从虚假的情天孽海中走出来,才能超脱世俗之情,走向对现实的清醒认识从而批判现实。“警幻”的意义是很丰富的,既有看破红尘的消极悲观意识,又有警世补天的深刻用意;既有间接的批判、否定意识、又有一定程度上的宿命意识。过去研究者们对《红楼梦》的这种“警幻”用意,或者只把它理解为艺术形式结构的需要,或者仅仅从阶级观点的角度把“警幻”看作是统治阶级对贾宝玉的争夺。事实上,“警幻”是跟“色空”观念一样,是小说悲观宿命人生观念的某种具体性衍化。

这里再举一例说明《红楼梦》的“警幻”用意。

除了第五回“警幻仙姑”外,“警幻”思想表现得最充分的是第十二回的“贾天祥正照风月鉴”。这一段故事借贾瑞贪欲丧身的话头,作者阐发了“美人──骷髅”的思想意识。这里具有极为深刻的“警世”意义。它告诉人们:美人是假而骷髅才是真的。美人即骷髅也,世人对“骄妻美妾”“风月浓情”所赋予的种种情思事实上是极其虚假空洞的。他们执迷于美人、情欲,其实无异于把自己交给死神和空虚。当然,“美人──骷髅”的思想还有它更为深刻的地方;从时间的转轴来说,具体的活生生的个人生命终将被时间的巨轮碾碎,无论美如王熙凤还是丑如贾天祥都将归结到不存在。想到存在对我来说仅仅只是一种过程而决不是顶点,所谓我的存在,当我的肉体不存在的时候就显得毫无意义,人又何必为美人、情欲所累呢?尽管这是一种悲观主义的情调,但这是一种对人生的真实感的悲哀,因而它有着极为深刻的地方。并不仅仅是在“警幻”意义上,而且是在人生存在意义上这种思想意识达到了通常乐观主义所无法达到的高度。这种“美人──骷髅”的思想与莎士比亚《哈姆莱特》中主人公在坟场捧着宫廷的弄臣的骷髅头颅所表达的人生观念是相通的。虽然它们都几乎是根本性的灰暗和消沉情绪,但它恰恰又是极为真实的,真实到使人不寒而栗!除了贾瑞之死外,秦可卿与秦钟兄妹构成了另外二例“警幻”实例。其用意如一,毋须多述。

《红楼梦》当中的悲观宿命意识更多的是通过谶语、灯谜、诗词、戏文、曲赋的预演告示来达到的。这种预演告示除了喻指情节故事和人物命运发展外,主要用来象征一种无法抗拒的命运力量,这种命运力量常常被归结到宿命。如第五回“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如第二十回“制灯谜贾政悲谶语”,如第七十回“偶填柳絮词”,还有贾元春“省亲大观园”时点的四出戏等等。这些总体上的命运预演告示,连带着全部宿命意识使《红楼梦》达到了时代悲剧和人生悲剧的真正高度,“悲凉之雾,遍被华林”。

关于《红楼梦》当中的“情痴”思想,许多人只注意到它的肯定方面,即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和对人本性的张扬,而忽略了“情痴”观念的否定方面,即对人生现实的某种透彻醒悟,它是以“以情警世”为旨意的。脂砚斋曾在关于“太虚幻境”一节的评点中指出过小说的这种“警世”用意:菩萨天尊皆因僧道而有,以点俗人,独不许幻造太虚幻境,以警情者乎。观者恶其荒唐,余则喜其新鲜。有修庙造塔祈福者,余今意欲起太虚幻境,以较修七十二司更有功德⑸。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