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章
今天的观点看,寄予提出守孝三年时间太长应改为一年是完全正确的,从中也可见到寄予能言善辩但短于仁智的特点。但在当时,寄予公然敢于提出这样大胆的“非礼”问题,却是令社会不能接受的,所以孔子严厉批评他“不仁”。
《论语雍也》篇说:有一次,寄予问孔子:“有仁德的人,你如果告诉他井里有仁德,他是不是也会跟着跳下去呢?”孔子认为他这样问“仁”,问得没有道理,就批判他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对待君子,你可以叫他远远走开,却不可以陷害他;可以欺骗他,却不可以愚弄他。”
再有一次就是关于“朽木不雕”的批评了。据《论语·公冶长》篇: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类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政是。”
意即:寄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是不可琢的了。用粪土做的墙是不可以再装饰的了。我还有什么可以责备他的呢?”孔子又说:“当初我对于人,听了他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取他的话还要看一看他的行为。这一看法的改变,是寄予使我改变的。”
看来,孔子之所以对寄予发出“朽木不可雕”的严厉批评,其原因一是寄予白天睡觉,其二是不喜欢他的巧言利口。
其实,寄予还是很能干的。他在学习期间产生许多不合礼仪的思想,说明他在积极思考,敢于“巧言令色”,说明他并不盲人。这些品质是学习真本事所必需的。寄予后来为齐国临溜大夫,当齐惮公的家臣,与太子壬友善。再后来惮公被鲍子所杀,立壬为简公。陈恒又作乱,夜里袭击简公,寄予出去迎敌,未能战胜,反被乱者俘获,杀于郭关。他用行动和生命证明了他是努力遵循孔子的教诲,注重仁德的。
五、“小人”樊迟
根据《论语子路》篇记载,孔子的学生樊迟有一次向孔子请教种庄稼和种菜的问题,结果被孔子斥为“小人”。由此有学者认为樊迟的思想与孔子的思想“格格不入”;也有学者认为孔子斥责樊迟“显然是不对的”,樊迟“倒是孔门弟子中的佼佼者之一。”那么臬评价孔子对樊迟的批评呢?
樊迟,姓樊名须,字子迟。人们习惯上简称为樊迟。鲁国人,小孔子36岁。在《论语》中共出现了11次。
樊迟是个兴趣广泛,求知欲强,极喜欢向人请教问题的青年。例如,关于什么是仁,他就曾向孔子请教过三次。不仅问“仁”,还问“知”,问孝,问“崇德、辩惑”,特别是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和种菜,这是其他学生所不曾提出过的问题。
据《论语子路》篇,此事记载如下: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辅。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言,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意即:樊迟请示学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又请示学种蔬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樊迟真是小人,统治都讲究礼节,百姓就没有人敢不尊敬,统治者引为正当,百姓就没有人敢不服从;统治者诚恳信实,百姓就没有人敢不说真话。做到这样,四方的百姓都会背负着小儿女来投奔,为会要自己种庄稼呢?”
孔子说樊迟是“小人”这件事,曾经被作为孔子轻视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的例证。其实这是不对的。孔子说樊迟是“小人”是说他关心的问题还是一个士所关心的,而成了一个老百姓了。孔子的本意是应为社会应该有分工,对于统治者来说,应该精通的是政治,特别是要懂得“礼”,用“礼”来管理国家,那么老百姓就不仁不尊敬,就不敢不服从。统治者做到以礼行事,天下四方的老百姓就会扶老携幼地前来投奔,种庄稼种菜的工作自然就会有人去做,哪里还用得统治者自己动手呢?作为“士”去关心本应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岂不是本末倒置,影响了对“仁”,“礼”的学习吗?再说,孔子自己确实不仁种庄稼种蔬菜,他无法回答樊迟而且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在这方面不如老农、老圃,正是圣人的自知之明,也说明孔子对老农、老圃的尊重。
实际上,在对待樊迟的问题上,孔子不仅有批评,更有表扬。据《论语颜渊》篇:
樊迟从于舞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辩惑。”子曰:“善问哉!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先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充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意即:樊迟陪侍孔子在舞雩台下游逛。樊迟说:“请问怎样提高自己的品德,怎样消除别人对自己不露面的怨恨,怎样辨别出哪种是糊涂事。”孔子说:“问得好!首选付出劳动,然后收获,不是提高品德了吗?批判自己的坏处,不去批评别人的坏处,不就消除无形的怨恨了吗?因为偶然的忿怒,便忘记自己,甚至也忘记了爹娘,不是糊涂吗?”
在这里,孔子首先指出的善问哉就是对樊迟的表扬,夸奖他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
樊迟不但在学习上有勇于提问的精神,他还有尚武精神。
据《左传》载,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齐师入侵鲁国,为了保家卫国,鲁遣师迎战,此时,樊迟正仕于季氏,他要求参战,季氏嫌他年龄小,不让他参战;经他再三要求,终于同意并任命他为副将。鲁与齐战于郎,称为郎之战。樊迟在战斗中奋勇当先,获甲首八十,使齐师溃不成军。此时的樊迟虽仅20岁,但因为指挥得当,又身先士卒,他的勇敢精神对士兵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他能够这么做,又正是与孔子的教育分不开的。
六、公治长“可妻”
万我国关于历史人物的传说中,孔子“择婿于狱”的传说最使人感兴趣,也最使人钦佩。传说孔子要在他的学生中选一个女婿,结果选了公治长。当时公治长正在坐牢,不但不知坐到何年何日,而且生死未卜。人们感兴趣的是孔子为什么说:“公治长可妻也”?
公治长,字子长。《史记》说他是齐国人,《孔子家语》说他是鲁国人,从他下狱是鲁君下的令来看,当以《家语》为是。
公治长因为是孔子的女婿,因此很出名。有本古书名叫《公治长》,其书以《论语》中的《公治长》章开篇:
子公治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