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雨霖铃》教学实录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高级中学 郭吉成

新学网 > 语文 >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4 > 雨霖铃(寒蝉凄切) > 《雨霖铃》教学实录

师:“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情景是实写吗?

生28:是幻想。

生:应该说是虚写。

师:是虚拟。那么,作者的情感表达是否就此达到了高潮?

(生读词后回答。)

生29:没有,后面的情感还在发展。

师:请你说说具体的诗句

生30:“良辰美景虚设,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在表情上更深一层。

师:为什么?(引入对“良辰美景虚设,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体悟。)

(学生思考。)

师:“良辰美景虚设,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用了一种什么样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生31:我认为。“良辰美景”也是虚想,“更与何人说”是对“千种风情”而言的。是说,即使有良辰美景,我即使有千种风情,能同谁去诉说呢?用美景来反衬“情感”这就显得悲哀了。

师:“反衬”说得好,但是怎样的反衬呢?同学们把诗句再读读,想想)

(学生读诗句,相互交流。)

生32:这两句诗在内容是对比,“良辰美景”与“虚设”是对比;“千种风情”与“更与何人说”是对比,前面是美好的情景,后面是悲哀的情感,影视对比反衬。

师:对比反衬,有这种说法吗?

生33:应该是以美景称哀情

生34;以乐情称悲情。

师:这样说比较恰当了,是以美景称悲情。这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手法。

师:那么这种悲情是“悲哀”吗?

生35:我认为还是“哀伤“好。

师:为什么?

生35(继续):“悲哀”只是一种情感,“哀伤”还有心理活动,更全面一点,有“悲伤、凄切”的情感,这与词的意境更吻合。

师:“哀伤”大家同意吗?

生36:(齐声)同意。

师:好,我同意这位学生的分析,“哀伤”确实好。

(板书:哀伤。)

师:那么,分析到这里,同学们对这首词的感情脉络已经悟出来了。这条感情的脉络是:

生37:(学生根据板书齐声)难舍──凄切──哀伤

(教师在原来板书的基础上,在“难舍”“凄切”“哀伤”之间添加“→”,将感情脉络连结起来。)

师:通过这条脉络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感情表达的方式是(边说边板书)逐步推进,委婉含蓄。那么词中的这种抒情方式是怎样的抒情方式呢?

(生:间接抒情。)

(教师板书:抒情方式 间接抒情。)

师:(总结)读诗要悟,通过悟我们才能走进诗人的内心,才能真正地把握诗的内涵。当然,对一首诗的读解不应强求一致,应“因人论诗”、“因时论诗”,同时还应有读者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这首诗我们就悟到这里,同学们看看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提出来讨论的?

(一学生举手示意有问题。)

师:(对举手的学生)你有什么问题吗?请说。

生38:柳永的这首词表达的情感是消极的,为什么却能流传到今天呢?

(专家点评: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却很有价值。它说明学生已进入了悟的深层。)

师:同学们,这位同学提出了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请大家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专家点评: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没有回避,而是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进入讨论。这就是新课标提倡的课堂生成性教育。)

(学生讨论两分钟后,有学生举手示意发言。)

生39:首先,我不同意说这首词的基调是消极的意见。因为这首词只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恋人相别,不知何时相见,有这种情感是很自然的。(有学生笑)柳永的这首词正是自然地表现了这种情感,他是生活的反映,是客观的。正因为是生活的反映,又是情感的真挚的流露,所以它才有生命力。

生40:我同意生39的意见,正是因为这首词自然而真切地表达了柳永的情感,它才真实,所以它才有生命力。有生命力,它才能流传。

生38:但要知道文学作品是受思想意识支配的,有思想就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很显然,这首词,写男欢女爱,缠绵悱恻,基调低沉,我还是认为属消极之作。

生41:文学作品当然有积极、消极之分,但除了积极与消极之外,有没有处于这两者之间的文学作品的存在呢?我认为应该是有的。再说我们也不能绝对把描写爱情的文学作品都说成是消极的。只要它表达的情感是真挚的、美好的,就不能说它是消极的。柳永的这首词真实地表达了一对恋人在离别时和离别后的心理活动,所以它能流传。

生38:我认为一首好诗或好词的流传的因素很多,其中内容与形式的美是主要的。这受词这两方面都做到了。内容上它表达了一个永恒的话题――爱情,形式上借景抒情、委婉含蓄。

生39:这首词写的是恋人分别的情景,它表达了许多同类人的心境,因此词中反映的不仅是词作者的心理感受,更重要的是所有的有过类似或正在经历的人的共同感受,引起了大家的共鸣。这有点像白居易听了江面传来的琵琶声而“泪湿青衫“的原因一样,是琵琶女的身世引起了白居易”同时天涯沦落人“的联想,这大概就是共鸣在其作用吧。这首词之所以能流传,这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学生热烈鼓掌)

师:(面露笑容)这位同学的分析很有道理。看来大家都同意他的分析了,这从同学们的掌声中可以看出。老师不想发表什么意见了,因为同学们的争论说明了大家已经在“悟”了,很好!这里我只说三句话:一是对词作的读解要联系特定的背景来读解;二是优秀的词作一定能流传,但流传的不一定是优秀的词作;三是优秀的词作一旦形成便是一种情感符号了,它可以使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把作品中的意象作为一种感情表达的暗示来联想和想象,使其内涵不断扩大增生,产生极强的艺术魅力,以至流传。柳咏的这首词就有这样的艺术魅力。时间关系,今天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就讨论到这里,同学们课后可以就这个问题继续讨论,也可以写成小论文。

(专家点评:这以生成性讨论将课堂教学推到了最精彩处。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将问题抛出后,让学生作了充分的讨论,在讨论中培养悟的能力。但教师也没有放弃自己的教学责任,最后的总结,看似随意,但实际是引导,体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平等中的首席。)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古人是怎样评价柳词的。

(教师投影,学生朗读投影的内容)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