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第二中学 袁正东
1、理解下例词的意义和用法:
⑴ 找出下列加粗词和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①树之以桑
② 可以衣帛
③ 然而不王者
④ 王无罪岁
⑤ 既来之,则安之
⑥ 其一犬坐于前
⑵ 下列句中加点粗的用法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
①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② 忌不自信
③ 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④行李之往来
⑤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⑥养生丧死无憾
⑶ 与“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一句中“是”用法相同的是( )
A、惟利是图
B、各是其所是
C、谁能定是非之真
D、是谁之过与
⑷ 选出与“各不可胜食也”中“也”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⑸ 分别说出下列句中的加点字的词义和用法。
⑹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①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② 无失其时
③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④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⑺ 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直不百步耳。
译:只是没有逃跑一百步罢了。
B、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译:有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人逃跑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译:这怎么能对刺伤人之后而致人于死地感到奇怪呢?
D、未之有也
译:没有这样的事情啊。
(选7名学生依次回答,其他学生指出对与错。)
答案:
⑴ ⑤与例句是使动用法。(①②③④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⑥是名词作状语 。)
⑵ ⑤句“可以”用法古今相同。(丈夫:古义为成年男子,今义为妻子的配偶。自信:古义为宾语前置,即相信自己,今义为一个双音节词。宣言:古义为发表议论,今义为公开场合发表的言论。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养生:古义为供养活着的人,俱与今义不同)
⑶ D(A、提宾标志,无意义;B、动词,赞同、肯定;C、名词,正确。)
⑷ C(A、表句中停顿,B、表疑问,D、表句中停顿。)
⑸ “之”(结构助词,主谓之间;衬字,无意义;结构助词,定中之间“的”;代词,否定句中作宾语前置;衬字,无意义)“于”(对于,到,比,在,跟、与,均为介词)
⑹ ①“无”通“毋”,不要。
②“无”通“毋”,不要。
③“颁”同“斑”,花白。
④“涂”同“途”,道路;“莩”通“殍”,饿死的人。
⑺ C(注意“是何异于”应译为“这与……相比,有什么不同啊”。)
2、练习:
君与民
梁惠王①曰:“晋国②,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乃寡人之身,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食,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 ;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以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孟子见梁襄王③。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颈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注:
① 本文选自《孟子·梁惠王上》(五、六章),梁惠王又称魏惠王,他在位期间,曾从安邑(今山西夏县北)迁都大梁,所以又称梁惠王。
② 晋国:这里指魏国,梁惠王自称本国为晋国。
③ 梁襄王:梁惠王的儿子。公元前318至公元前296年在位。
⑴ 阅读本文,真正认识和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⑵ 请学生谈谈阅读体会。(教师可作适当指导,但不能动辄评判。)
〖课堂小结〗
课文所讲的“王道之成”的道理和材料中讲的“仁者无敌”,强调的都是实行“仁政”是统一天下的根本保证。孟子认为,国君如能实行仁政,减税宽刑,不滥杀无辜,以忠信孝悌教育百姓,就可以使天下归心。这就是说,真正能够爱人民的人,他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不是吗?1998年那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没有冲垮我们,极其强大的金融风波没有压倒我们,关键是我们有一个能够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的中国共产党,我们的党是战无不胜的党,2008年奥运会申办成功,WTO的胜利加入,无不证明这一点。中国共产党将带领人民向着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行进。
〖布置作业〗
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说说孔孟之道及其儒家学说在中国的地位和影响。
【补充】
1、孟子是怎样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的?
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设喻,启发对方,使对方容易接受。“王好战,请以战喻。”总提一句,然后举出两个逃兵“弃甲曳兵而走”的两种情况。根据败逃的距离远近,提出“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的反问,进一步启发,诱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说出否定自己论点的话:“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最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这两句忽然转入正题,既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又揭示了五十步笑百步的寓意。梁惠王的移民移粟跟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实际上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数量不同而已。这里暗示着梁惠王搞小恩小惠并不能使民加多,要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行王道。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