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铜陵市第三中学 吴礼明
早年的志向:“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直到临终,仍在惦念着:“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十载长安的屈辱和辛酸,和人民共同饱尝的战乱、饥饿之苦,和人民亲密无间的生活,是杜甫思想决定性的因素。
后世称杜甫为“诗圣”,梁启超赞美为“情圣”。
三、华章感读,当堂成诵
师:现在我们就走进作品,读一读,去具体地感受作品所给予我们的。
(生自由读,并时或交流。)
(设计意图:课堂应当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去支配。整体感知要阅读、讨论与广泛的交流。在信息的交互中扩大和丰富理解,是不可或缺的。在整体感知的阶段,不设置问题,还教学的自然状态,原生与无序的状态,以求得学生整体意识的建构。带问题感知,因其明显地使注意力集中于某一点不及其余的定向性,而不利于语感的培养。事实上,这种原生的整体感知阅读预示的是一种可能性,是在面与空间上的延展,因而是生动的、丰富的过程。)
师:好。我现在想听听大家给我读一读《登高》。
(生读。)
师:读得还算流畅,但本诗不能读得过平了。
(具体指导细节略。)
(生读。)
师:好。这一次读得很不错的。我们深入进了杜甫的世界,感受了他的悲怆和沉郁。有关本诗的阅读,请大家看屏幕──
幻灯:
阅读和欣赏诗歌要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写作的具体情境,充分调动想象和联想。
要注意体会作品的构思和语言的妙处,理解深刻寓意;要反复吟诵,细细品味作品的情思和韵味。
《登高》于悲痛中渗透着杜甫伤时忧国的心情。诵读要注意作者通过景物、环境描写创造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朗诵,要适当运用手势、眼神、体态来表情达意。注意声音语调,速度要慢些,韵脚要拖长,声音要响亮。最重要的是深入理解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要让它与自己的思想感情共鸣,做到声情并茂。
《登高》表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沉郁,指思想感情上的丰富深厚;顿挫,指语言上的凝炼沉着和节奏上的铿锵跌宕。
师:我现在给大家提供两种阅读方式,一种是普通的朗读,一种是我家乡的先辈给我的读法。(读法略。)
师:大家再体会读读,然后背诵。
(生读,并背诵。)
四、把握意象,品味意境
师:杜甫于759年秋辞去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到了秦州,又于这年冬天展转流浪到成都。不久,由于蜀中军阀混战,他不得不流浪到梓州。764年,正当他买舟东下,返回日益思念的洛阳时,他的好友严武被重任成都,杜甫立即赶回成都,筑草堂,这时诗人的内心充满了喜悦。但是在765年春,严武突然去世,诗人又被迫东下,于766年春夏之交到达夔州。而诗人肺病、疟疾、风痹、糖尿病发作,最后耳聋齿落,百病缠身,潦倒不堪。在夔州,山川雄壮,地势险要,高江急峡,古木苍茂,别有一番气象。杜甫在这里写下了很多歌颂山川和遣兴书怀之作,以及咏叹名胜古迹的诗篇。应当说,在夔州的生活是可以惬意的。但是,诗人毕竟是关心政治的人,在这里,一切无不勾起他的回忆,引发他的感慨。于是写下了这千古名诗《登高》。
师:我们先看开首两句。这两句写了哪些有代表性的景物?
生:风、猿、渚、鸟。
生:风、天、啸猿、渚、沙、飞鸟。
师:你的概括就全面多了。是写了六件富有代表性的景物。我想知道的是,这些景物都有什么特定的含义?
生:风急射眼,风中含悲。
生:“猿啸哀”点出了悲哀和凄凉。
师:“鸟飞回”怎么理解?
生:在风中盘旋飞舞。
师:很好。为什么要盘旋飞舞?
生:内心很急。
师:你这个“急”字用得好。
生:我觉得有杜诗里的另一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意思。
师:可能是一句比较恬静的境界吧?
生:我以为是一个无边的孤独者的形象。
师:好。确实,理解到这一层不容易啊。其实这风中的一切皆“急”,一切皆“悲”,一切皆“孤独”。开首两句用工笔从细处着笔,意在强化诗人心中的意向。
生:老师的意思是这两句可以作“互文”理解。
师:是这样的。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第三、四句。
生:我看到有人将这两句压缩为“落叶萧萧下,长江滚滚来”。
师:你觉得压缩好不好?
生:压缩后句子有些逼仄,好像有那么点古典的意味。
师:你的语言感受力是不错的。压缩后抒情的意味淡了,给人想象的空间小了。
生:我的理解,“无边”境界就阔大多了,“不尽”无始无终。
生:其实压缩也有道理的。落木纷纷,可知是深秋,叶本无声,而“萧萧”有声,其境界阔大可知了。“滚滚”而来的江水,是多么地一泻千里而不可阻挡啊!里面已经暗含了“不尽”的意思了。
生:虽然在意思上可以压缩,在情味却不能压缩。压缩前那种摇荡情性的味道是很浓厚的。
师:品词玩味的功夫就在这里。说得不错。三、四句从大处着眼。“无边”,写出景象的壮阔,又可见秋意正深,其肃杀之气已经遍临天下了。其这两句写得境界阔大而意境深远,而气象寥廓肃杀,于苍茫之中又增添了多少的悲壮啊!
师:我们再来看第五六句。这两句重写什么?
生:好像是写很深的悲哀。
师:不错。试问有多少重悲哀?
(生思索。)
生:秋天是悲哀的。
生:他乡作客是可悲的,秋天在他乡作客尤可悲。
生:经常作客更可悲,离家万里,又添悲一层。
生:无亲无友,独自一人,焉得不悲。况且,重阳佳节,不能饮酒,实是可悲。
师:你是联系了下句来理解的,是不是?
生:是的。
师:我们可以小结一下有多少重悲哀了。一重秋天本是悲哀的;二重他乡作客是可悲的;三重秋天在他乡作客尤可悲;四重经常作客更可悲;五重离家万里,又添悲一层;六重无亲无友,独自一人,焉得不悲;七重重阳佳节,不能饮酒,实是可悲;八重多病之身,如何不悲;九重年过半百,一事无事无成,悲不胜悲啊!凡此种种,把‘登高’之悲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这就是杜诗的“深沉蕴藉”。
生:老师,你说“年过半百,一事无事无成,悲不胜悲”,诗中哪里体现这一点?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