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同一个人的同一问题在不同时期的回答也不尽相同,或深入,或阐发: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第240章)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问知。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撤退,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
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第236章)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第197章)
樊迟性愚,三次问仁,得到的回答各有侧重:或让他发挥优势,先劳后得;或让他宽厚仁慈,体恤百姓;或让他有始有终,美德不离身……这无疑有利于他对“仁”这一抽象概念循序渐进的理解,使他一步一步地向这一境界迈进。
三、注意方法,扬长避短
因材施教的核心是在发现其兴趣、优势后正确引导,扬长避短。俗话说,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顺着这个“长”发展下去,其能力就会得到很好地展示。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让他在自己所“短”的方向上做出成绩,是绝对不可能的。由于每个人的“长”“短”不一,因此,他们绝对不可能成为同一类型的人才。这倒又应了一句俗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因此,教师的学问就是抑扬之学,这点,《论语》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生动的个案。
子路是孔子很喜爱的一个学生,他生性鄙俗,崇尚武力,但品行优良,诚心向善,孔子便从多方面对他加以引导、感化: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第395章)
尚武之人,其乐自然会流露出刚勇之气,孔子本想借对其瑟之否定来诱使其由武向文过渡,孰料带来的是弟子们对子路的疏远和歧视,可以肯定,子路定会愤然,或弃而不学,或自卑而退缩。在此情况下,孔子以“升堂”褒其成就,以“未入于室”指出其症结,这样,扬之以增强自信,抑之以导其归正,既是激励,也是委婉的劝谕,可谓用心良苦。
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第398章)
贫而无谄,为君子之道,自应褒扬,但如以此而得意,则有损于此道,故孔子以此告诫子路:要发扬光大自己的美德,别沾沾自喜,止步不前。
孔子对子路的教育,除了体现在“扬”其优点外,在更多的情况下是“抑”──对其“鲁”的抑。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第400章)
这章涉及两个内容:一个是“义”,一个是“勇”,二者有关联,但并非同一。孔子曾说过“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第234章)。可见本章中,孔子正是从子路的性格特征出发,嘉其义而抑其勇。再如: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乎!”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第401章)
本章借对颜渊的肯定为诸弟子树立榜样,由于子路爱出风头,不甘寂寞,想在此转移话题,以得到夫子的赏识。孔子便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对子路的学习重点进行导引:要重智轻力、小心谨慎,不可鲁莽行事,与“闻斯行诸”章的教法如出一辙。
四、讲求实效,敢于放弃
由于教师对学生个性的了解不一定是完全准确的,即使比较准确,有时也会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使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检测其教学情况。不然,教师的积极性再高,也不一定会有收获。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第189章)
教学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进而使他们养成自主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如叶圣陶所言: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特别是在教学内容上,一定要学会放弃,避免作无效劳动,而不能在此情况下采用简单机械的重复力求使学生“掌握”。自然,这种方法在个别问题的理解上是有益的,但对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实际能力这个大目标来说,它是非常有害的方法,甚至是扼杀学生能力培养的大敌。因为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加大了学生的依赖性,使学生养成了被动学习或受强制学习的习惯,由此而产生厌学、惧学的情绪──失学辍学现象之所以成为困扰基础教育多年的老大难问题,此种做法难逃干系。
五、目的明确,灵活多变
在目的明确的情况下,教学的手段、方法、内容可不拘一格,无论作怎样的探索都是有益的;而目的不明,为教学而教学的短视行为必须加以制止,孔子所说的“有教无类”(第190章),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需要说明的是,“有教无类”固然可解释为所有的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但它更确切的含义应该是:为了达到教育目的,可以采用任何适于教育的方法和内容。有道是条条道路通罗马,在教育上同样如此,只要目的不变,只要有助于此目的的实现,无论什么方法,都应视为切实可行的,而不必拘泥一些具体的形式。
从孔子跟弟子的谈话可以看出,孔子是很注意这方面的问题的,而他教育的方法也是生动活泼、耐人寻味的。在这些方法中,有切中肯綮的个别提醒: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第417章)
有特定情境的现场启发: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第483章)
有榜样力量的感召: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