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福建省漳州市云霄第一中学 郭泽华

新学网 > 语文 >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1 > 记念刘和珍君 >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的有关背景,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分析理解作家强烈的思想感情。

2、揣摩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体会文章朴实、深沉、含蓄的语言风格。

3、阅读方法指导,写作技巧分析及借鉴,积累写作素材。

【教学难点、重点】

1、重点:

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线索,领会全文的思想内容。

2、难点:

这篇课文,由于时代背景、写作意图和作家语言风格等原因,对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来说,阅读上难点较多,涉及到深层阅读问题,或者说,涉及到阅读教学中的精读问题。学习这篇课文,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精读习惯,在阅读中自觉地质疑解难,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激活学生的思维,要注意优化学生的思维流程。

【教学设想】

1、学习这篇课文,把它作为培养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借鉴成功写作方法的好教材。

2、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才作必要的点拨、提示,要让学生去发现,而不要轻易奉送结论。

3、在教学中,应找到一个既能触及学生阅读中的疑问又能直达教学目标的切入点,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教学设计】

1、课型:

讨论课。

2、课时:

3课时。

3、教具:

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积累整合词语的音、形、义。

2、了解文学常识和写作背景。

3、理清文章的组材线索和写作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文学史上,闪烁着一颗璀璨的巨星,他领着我们回过《故乡》,见了《孔乙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看了《社戏》,结识了《藤野先生》。今天,我们再随着他重温“三·一八”惨案的历史,一起《记念刘和珍君》(教师板书课题)。这位巨星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鲁迅先生(板书作者)。

二、阅读课文注释①,并筛选文中提及的有关“三·一八”惨案的信息,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三、复习回顾初中学过的有关鲁迅的作品,并了解鲁迅

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创作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我们学过的他的作品有《孔乙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社戏》等。

2、了解刘和珍。

(读印发的文章《刘和珍生平》《无花的蔷薇(之二)》)

四、检查预习

1、注音:

耗(è) 羽) 屠) 浸薄(fěi

2、释词:

⑴ 寥落:稀少。

⑵ 深味:深深地体会。

⑶ 广有羽翼:到处有帮凶。

⑷ 长歌当哭:用文章来代替哭泣。

⑸ 微薄:依稀、淡薄。

⑹ 桀骜:形容性情倔强。

(强化积累意识,制作词语卡片)

五、速读课文,把握线索,理清思路,整体感知

1、整体感知,把握线索:

⑴ 给课文每一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两生上黑板板书,其他学生写在练习本上,完成后同桌交流、比较、归纳)

明确:

① 写作缘起,纪念死者。

② 唤醒庸人,牢记血债。

③ 刘和珍概况。

④ 刘和珍遇害。

⑤ 刘和珍遇害经过。

⑥ “三·一八惨案”教训。

⑦ 惨案的意义。

⑵ 合并归纳:表明写作目的的是第一、二部分;追忆烈士和惨案真相的是第三、四、五部分;总结教训和意义的是第六、七部分。(学生概括、展示、交流)

⑶ 默读第一、二部分,思考:作者的笔触涉及哪几类人?作者对每一类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提示:一类是爱国青年,突出了刘和珍;还有其他“四十余被害的青年”;扩大一点是数百死伤者;再扩大一点是请愿的群众。作者对他们的感情是:沉痛地悼念、奉献尊敬。第二类是反动势力,包括段祺瑞政府,“几个所谓学者文人”(或流言家、有恶意的闲人)。作者控诉其暴行,痛斥其无耻流言。第三类是处在中间状态的所谓“庸人”(“无恶意的闲人”),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痛心民族的衰亡和衰亡民族的默无声息的感情,作者渴望并呼唤他们“爆发”。

采取方式:

① 筛选信息。

② 同桌交换意见。

③ 小组讨论。

④ 展示讨论结果。

⑷ 教师设疑:贯穿全文的作者的感情线索可以概括为什么?

提示:悲痛──愤怒──理智的思考。

(学生从文中寻找关键词来回答)

2、速读课文,理清思路:

师指导:文章的思路,显示的是对布局谋篇的安排。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抓住作者悲愤感情线索的基础上,理清全文思路。

3、找准切入点,探求主旨,品味情感:

切入点:结尾“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如何理解作者的情感?

(学生讨论总结)

可供参考:

“此”的内容包括:

⑴ 对爱国者的崇敬;

⑵ 对执政府的愤怒;

⑶ 对反动文人的憎恨;

⑷ 对麻木民众的失望;

⑸ 对社会现状的忧愤;

⑹ 作者奋然前行的决心和歉疚之情;

⑺ 对社会未来寄予希望……

六、合作探究

1、学生再默读课文一、二部分:

课文一、二部分两次写“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如何理解这句话?作者为什么一再强调?

(学生思考,同桌交流后发言,相互补充,完成此题目)

提示:第一,“必要”说的是悼念遇害者刘和珍,奉献作者最大的哀痛和尊敬,控诉段政府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的阴险论调。第二,“必要”在于唤醒“庸人”,使人们牢记这笔血债。两次强调“必要”,突出了写作动机,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爱憎。这部分是按照由爱到憎的逻辑顺序来安排思路的。

2、第2节写了什么?思路是怎样的?我们知道局部思路不仅包括各个层次间的思路,也包括各个层次段落中句与句之间的思路。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