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鸿门宴》教学设计

山东省乐陵市第一中学 邹玉珍

新学网 > 语文 >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1 > 鸿门宴 > 《鸿门宴》教学设计

⑹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

⑺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

五、复述文章,注意情节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会前形式:无伤告密,张良献计

情节结构会上斗争:刘邦谢罪,范增示意、项庄舞剑、樊哙闯帐、刘邦逃席

会后情况:刘邦脱身、张良入谢,立诛无伤

六、布置作业

熟读文章后欣赏故事情节的曲折性以及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第二课时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文章脉络

1、读第一、二自然段,认识并理解“军、王、飨、善、游、活、兄、籍、谢、因”等实词。

2、读第三、四、五自然段,识记“从、目、若、翼蔽、举、胜、刑、如、行、操、道”等实词。

3、读第六、七自然段,识记“再,过”等实词。

二、学生讨论

多媒体展示问题:

1、故事的开端(起因)是什么?故事的结局是什么?

2、故事的核心是什么?(用不到10个字总结出来)

3、故事的曲折性表现在哪里?高潮在什么地方?

4、故事是否有序幕和尾声?

5、《鸿门宴》的斗争双方到底谁在主导方向?谁又左右了局面,原因是什么?

三、教师点拨与总结

1、故事的起因是范增献计,故事的结局是刘邦逃走。

2、故事的核心是杀不杀刘邦。

3、故事的曲折性表现在情节的三起五落。

三起:宴会开始后,“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气氛始趋紧张,一起。项羽因为没有察觉项伯徇私通敌,完全相信了项伯的劝告及刘邦的表白,“默然不应”。而主张“急击勿失”的范增不肯罢休,离席叫项庄进来以舞剑为名,企图“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于是宴会顿时充满杀机:读者眼前,项庄和项伯拔剑对舞,一攻一守,心照不宣,气氛更趋严峻,二起。张良如坐针毡,离宴找樊哙告急,樊哙撞倒守门卫士,闯宴怒视项羽,项羽按剑而跽,此时故事发展到最高潮,紧张的气氛达于极点,伴随刀光剑影而发生的血肉横飞的事件似乎已不可避免,三起。可是,事情却出乎读者意料之外,紧张的气氛竟逐步缓宕下来。

五落;项羽对于贸然闯宴的樊哙不但不怒,反而赞樊哙为“壮士”,读者的心弦稍觉松动,一落。接着,樊哙又锋芒毕露地指斥项羽,赞扬刘邦,其调子虽然是刘邦语言的翻版,却比刘邦要尖锐得多,但“项王未有以应”。并赐“坐”。刘邦与樊哙配合之默契,使项羽更加相信刘邦无意做关中之王,读者的心弦又进一步松弛,二落。但是,杀机仍未彻底消除,身处“鱼肉”地位的刘邦坐不安席,机警的托辞离宴,樊哙、张良会意随出,宴厅内外一片混乱,司马迁描述却有条不紊,使读者的视线在宴厅内外不断移动变化:庭外,“宾客”刘邦与群臣紧急策划脱身之计;庭内,“主人”项羽与左右还不知道,于是“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气氛张中有弛,三落。情节继续发展:庭外,刘邦轻骑简从,抄小路脱身回营;庭内,张良献礼,项羽“受璧”,四落。此时范增的全盘计划被打乱,因此范增受玉斗后,“拔剑撞而破之”,满腹怨恨的说:“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也!”这一很有见地的预言,完全为后来事态的发展所证实。“宴会”至此结束,刘项冲突暂时转为平缓,五落。

4、故事的序幕是曹无伤告密,故事的结局是诛杀曹无伤。

5、《鸿门宴》的斗争双方项羽在主导方向,刘邦却左右了局面,是项羽自矜攻伐而又“为人不忍”的性格导致了最终的失败。

6、总结:

“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进行的长达五年的楚汉斗争的开端,本篇课文通过对这次宴会全过程(包括会前斗争和会后余波)的描写,生动地再现了项羽和刘邦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所表现出的截然不同的人生性格及远筹谋略,使楚汉之争的结局初露端倪。

附板书1:

楚汉河界

楚  汉

项 羽(主帅)  刘 邦(主帅)

范 增(谋士)  张 良(谋士)

项 庄(武士)  樊 哙(武士)

项 伯(叛徒)  曹无伤(武士)

四十万大军  十万大军

板书2:

矛盾冲突:项羽是否出兵进攻,刘邦能否化险为夷

核心:杀不杀刘邦

序 开  发  高  结 尾

幕 端  展  潮  局 声

曹 范 项 刘 刘 1、范增举玦  诛

无 增 伯 项 邦 2、项庄舞剑  杀

伤 献 夜 约 谢 3、樊哙闯帐  曹

告 计 访 婚 罪 4、赞哙  无

密 5、赐坐  伤

6、离宴

7、献璧

8、受璧

四、拓展

毛泽东在《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中这样评价项羽“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沽名”是什么意思?就是“买名”,这里“买”就是“交换”,交换的一方是名誉,而项羽是拿什么做代价的呢?(学生讨论)

五、作业

搜集有关项羽,刘邦人物性格的语句,背诵三、四、五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认识事件分析事理

细读课文,注意情节。

讨论:

1、斗争双方谁处优势?结合课文对比回答。

2、斗争的初衷和结局怎样?

3、双方在用人方面有何不同?

二、透析事理认识人物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总结。

项羽:自矜攻伐,妇人之仁(好大喜功,朝令夕改,刚愎自用,爱慕虚荣,简单暴躁,独断专行)

刘邦:坚决果断,狡诈多端(谦卑有加,知人善任,能屈能伸)

三、鲁迅高度赞誉《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请结合“鸿门宴”这场政治斗争中的描写分析一下它的文学价值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明确:首先,作者善于通过激烈的矛盾斗争刻画人物性格。“鸿门宴”从始至终充满矛盾,推波助澜,扣人心弦。开头是黑云压城,杀机四伏,可是刘邦假意向项羽谢罪,紧张气氛骤然缓和;待到项庄拔剑起舞,刀光剑影充盈宴厅,气氛又趋紧张;等到樊哙拥盾强行入军门,项羽按剑而跽,则把矛盾推向高潮。

接着刘邦离席、逃跑,张良留谢,气氛逐渐缓和。作者正是在如此紧张急促、剑拔弩张的斗争中,通过每个人物的具体表现{语言、行动、神情],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两个政治集团里主要人物的不同性格。例如,项羽一听说刘邦欲王关中,立刻大怒,简直是怒不可遏;但第二天见到刘邦谢罪,却洋洋自得,并脱口把曹无伤告密的事和盘托出;樊哙尖锐的指斥,竟未能引起他的反感;听说刘邦逃走,也仍处之泰然,这充分显示了项羽简单暴躁而又刚愎自用的性格。相反,刘邦听到项伯密报军情,马上紧急研究对策,第二天亲赴鸿门假意屈从,听项羽说出曹无伤告密之后不动声色,樊哙创宴后,趁气氛稍缓之机托词离席,,命张良留谢,不辞而逃,后又断然诛曹无伤。这一系列言行,充分显示了刘邦机敏精细,能谋善断的性格。此外,张良与范增,樊哙与项庄,都形成鲜明对比,形象栩栩如生。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