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铜陵市第三中学 吴礼明
趁着刚才就课堂上一番挥发青年理想的陈词,我说大家将书翻到第6页来读读《雨巷》。于是众人读书。然后我问他们感觉与《沁园春·长沙》如何,学生说不一样。我问怎么个不一样法?他们说柔得多。我说那好,再读,诗歌就是要读,如果读得深了,味道就出来了。于是又一阵子的好读。然后是逐节感受读,且略不表。
我说你们读得轻柔点,不要破了望舒先生的梦。梦一般在晚上做,也可以在白天来做。这铜陵的天气这几天阴沉沉的,也下了些雨,使人狂躁,也使人忧郁。《雨巷》里的雨,不知有多大,估计不会是很大的,但也不小,否则不会打伞的。我们来看第一节,很有意思,颇值得玩味的。不妨再来读读: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撑着油纸伞”,表明下着雨,但“油纸伞”我们今天还能见到不?学生说不能,哎,是啊,不能,今天基本上都是所谓的阳伞,很轻巧,很精致,也五颜六色的,美不美呢?学生说很美。我说过于精致的所谓美丽缺少了美感,就凭这一点,这“油纸伞”也有点古幽幽的意思了。“独自”说明什么呢?说明孤独,但还不是很明显。“彷徨”是什么意思?学生说是来回地慢慢地走,哎,徘徊啊,犹豫啊,都可以,但这个“走”里有什么意思呢?为什么不是“径直”地走过去,或者叫“穿”过去呢?好举手的查同学说,有心事吧。我说是啊,有了些孤独的意思了。“悠长,悠长”,再读读看,有什么感觉?可能,巷子确实很长很长,仅仅是这点吗?问了几名学生,有的重复说“很长很长”,不是一个意思嘛,有的说还没有想好。我说,我们将后面一个“悠长”去掉怎么样?或者换上另一个词,比如“幽邃”,又怎么样呢?学生说去掉当然可以,感觉好像少了点东西。我问少了什么,说不知道。至于换成“幽邃”,有学生在下面说倒不如“悠长”好。我问好在哪里,他也不知。我说你再读读,他读了。我说,哎,你将那点语气带进来就可以了,是感叹,我们可以在前面加上什么感叹?有学生说“无奈的感叹”,我说这就对了,也无妨理解为一种淡淡而缓缓的感觉,但不是难耐的感觉。
我又问“寂寥”是什么意思?学生说是寂寞,孤独。我说最好查查字典再说。大家都没有带,我说,还是我说吧,“寂静空旷”。我说这一词要表达什么意思呢?有学生说是寂寞,孤独,。我便问他为什么要这样理解,他说又没有其他人。是啊,将内心的那种孤独感凸显了。
我又说刚才解释的时候说“寂寥”是“寂静空旷”的意思,如果撇开心理感受,是不是在诗人的周围真的是“寂静空旷”呢?比如说,我们走在大路上,会不会有这种感觉?学生说可能不会吧。我说这“不会”好,走在那里才叫“散心”呢。那诗人是走在哪里呢?学生说不明知故问嘛。我说在哪里,他们说在“雨巷”里。我说很好,那你们对巷子,或者说过去的民居知道多少?学生说北京有巷子,我问她“你去过吗”,她说在电视里看过,不是很清楚。我问还知道那里有巷子,有学生说在他们老家,但现在好像都没有了。我说不要紧,将我们前后两栋教学楼靠近,再靠近,靠得约莫两个人过去的时候,就成了巷子了。“那么,这时会有什么感觉?”我问。学生说那很窄,很陡。我说对了,街巷很长,但很窄,两边是高高的墙壁。你现在到徽州民居走走,就能够感受到的。即使不去那里,到我们附近的荷叶洲上去,也可以感受的到的,只不过街巷要宽得多,因为不是民居,过去是商业场。黄梅戏《徽州女人》大家看过没有?学生说没有,我说也没有关系。《徽州女人》就在徽州拍摄的,当然舞台戏就无所谓了。讲述在徽州一个闭塞的类似于巷子的小村落里,一个15岁的女子出嫁了,没想到她的男人在嫁娶之日离家出走,由此开始了漫长的寂寞人生。女人在泪水中苦等35年,最后丈夫在外娶妇携子回来,男人问她是谁?她却回答是孩子的姑姑,平静地接受了眼前的一切。只简单地说了,有学生便说好可怜的女人。我说是很可怜啊。
我说,如果我来演电影的话,一定要选一个非常狭窄的地方,非常逼促的地方,将镜头放大,拉长,就会看到在两边的高墙往前延伸,再延伸,看到了一个很小的撑着油纸伞的身影,无声地,静静地在徘徊,好像有满腹的心思。而街巷空无一人,只有那顶油纸伞在缓缓地移动……(下课,不表。)
大家想想,那油纸伞可能是什么颜色?学生说可能是灰色,暗色,我说我想也是的。还有“独自”、“彷徨”、“寂寥”是什么意思?将它们都放到那个打着油纸伞的人的身上。学生小声说那悲愁的氛围很浓。是啊,我说,这一节的讲头就在这里,所以这时的“希望”也就不奇怪了。希望遇上一位姑娘,也不奇怪,但奇怪的是希望遇上“结着愁怨的姑娘”,又是为什么呢?学生说人在这寂寞的时候很想遇到人来倾诉。我说这很正常,但为什么是“结着愁怨的姑娘”呢?学生说只有“结着愁怨的姑娘”才能理解他。我说你说得很好,这就叫“理解”、“知心”,她深得愁心,所以她能够理解另一颗愁心,这便是心心相惜的道理。我又问,那为什么是“丁香一样的姑娘”呢?学生说,丁香很美。我说确实很美,但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呢。学生思考,不得结果。我说,那你们看看第9页课后练习四。学生说“丁香花纤小文弱,清香幽雅”。我说大家看看这样的女子多可人怜人呢,我们再看看其中的古诗所写,是不是也很意思呢?“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满把都是愁啊。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愁”呢?“愁”我们是看不见的,但我们又是看得见的,是不是?戴望舒先生的笔下究竟是怎样一个“愁女”呢?大家读读诗的第二节至第六节。于是学生读。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象我一样,/象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象梦一般地,/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象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地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