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问樵
五、贫富生活天地云泥的悬殊的“对比”
《红楼梦》中特地穿插了“刘老老三进荣国府”的插曲,这除了把贾府的“由威(实际是末世的繁华)到衰”的经过,借了一个贫婆子的眼留下了它的见证外,更重要的还是为了运用这一极其鲜明的“对比”。请看: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乃是“打抽丰”,凤姐虽予接待,而三言两语就表示“送客”,并未能“升堂入室,当然见闻不广。可是即使如此,曹雪芹在谋篇布局上已经紧紧抓住了这一“对比”的运用,例如:
1、凤姐笑道:“论亲戚之间,原该不待上门来,就有照应才是。……不知大有大的难处,说与人也未必信呢。……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作衣裳的二十两银子,还没有动呢。你不嫌少,且先拿了去用罢。”这里是凤姐谈话时先予封门却又略施小惠时的“对比”。
2、那刘老老先听见告艰苦,只当是没想头了;后又听见给他二十两银子,喜得眉开眼笑。这里是刘老老得到银子时心理上的“对比”。
3、刘老老说:“我们也知艰难的。但俗语道:‘瘦死的骆驼比马还大些。’凭他怎样,你老拔一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壮哩;”这里是刘老老谈到贫富悬殊时的“对比”。
4、那周瑞家的道:“我的娘!怎么见到了他(凤姐)倒不会说了?开口就是‘你侄儿’(指板儿)。我说句不怕你恼的话:便是亲侄儿,也要说和软些。那蓉大爷(当时贾蓉曾来借玻璃炕屏)才是他的侄儿呢!他怎么又跑出这个侄儿来了?”这里是贾府豪仆谈到“贾府子弟”和“农村孩子”时的“对比”。
……
“二进荣国府”时刘老老投了贾府老太太的“缘”,得到大观园里住了两天(今天还有个歇后语:刘老老进大观园,眼花缭乱),受到所谓“招待”,这一贫富悬殊的生活上的“对比”也就特别“千奇百怪”。“丰富多采”了。为了节省篇幅,现仅就这一方面择其数例:
⑴ 看到了贾府一次螃蟹宴,足足用了七八十斤,刘老老道:‘这样螃餐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再搭上酒菜,一共到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的了。”
⑵ 那刘老老正夸鸡蛋(是鸽子蛋)小巧,风姐儿笑道:“一两银子一个呢,……”刘老老便伸快子要夹,……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早有地下的人拣了出去了。刘老老叹道:“一两银子也听过响声卫.,就没了!”
⑶ 吃到茄鳌时(凤姐谈了烹调的经过),刘老老听了,摇头吐舌说:“我的佛祖!倒得十来只鸡来配他,怪道这个味儿。”
⑷ 谈到贾府糊窗屉的“软烟罗”,刘老老也觑着眼看,口里不住的念佛,说道:“我们想做衣裳也不能,拿着糊窗子岂不可惜?"
⑸ 贾母问刘老老道:“这园子(大观园)好不好?”刘老老念佛说道:“我们乡下人到了年下,都上城来买画儿贴?……想着那个画儿也不过是假的,……谁知我今儿进这园里一瞧,竟比那画儿还强十倍。”
⑹ 刘老老笑道:“人人都说大家子住大房,昨儿见了老太太正房,配了大箱、大柜、大桌子、大床、果然威武。那柜子比我们一间房子还大还高。怪道后院子里有个梯子,……后来我想起来,定是为了开顶柜取放东西,……”
⑺ 贾母因要带着刘老老散闷,遂携了刘老老至山前树下盘桓了半响,……刘老老又向贾母道:“谁知城里不但人尊贵,连雀儿也是尊贵的。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也变俊了,也会说话了。”
以上这些例子,也就把贵族和农民的生活“天地云泥”极其悬殊的“对比”作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里所引正是对它的极其“真实”而又“具体”的写照。再就“刘老老三进荣国府”来说,那已是在“锦衣军查抄”之后,两府都已“败落”,书中大多是着眼于今昔的“对比”。为避免重迭之嫌,对比不再引用。
以上所写,虽然仅仅是五个方面,由于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据以类推,也就“由一斑而窥见全豹”。而且其它方面也还有一些,例如:“前后的对比”、“庄言和戏语的对比”、“正文和穿插的对比”、“明写和暗喻的对比”,等等,都无不使读者“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同样因限于篇幅.在此亦不及备引。
──原载《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第4期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