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
黛玉的咏白海棠诗却是另一番风度。黛玉的诗是:“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这是一首十分传神的诗作,字字句句都显现出一副娇弱俊美的神态。前两句从静、洁两个方面为赞美白海棠烘托气分,前句湘帘半卷门半掩,显示出一种似无人过往的静态,第二句说白海棠花落在花盆里外,一片洁白,似乎土也是冰碾成,花盆也是玉做的,突出了洁字。这就与宝钗不同,宝钗着笔在招引主人喜爱上,黛玉则着眼描绘其洁、静的环境。可见其兴趣爱好的不同。接下两句则用形象比喻的手法赞美它的洁白而刚毅的品格,好像偷得了梨蕊的洁白,借得了梅花的精魂。再下两句又用拟人化笔法描绘其娇弱的美态,那一串串袅娜的花枝,好像似穿着月宫仙人嫦娥为它缝制的精细的白绢衣袖,那沾挂着晶莹露珠的花朵,宛如闺房中悲秋的美女,正在揩拭泪痕。最末两句继续用拟人化笔法,描绘白海棠的姿容,那娇美怯弱默默无言的情态,似乎有满怀的知心话要说。可是能同谁倾诉呢?只有在昏沉的夜色里,倦怠地伴随着西风。这首诗语意清晰,正如黛玉的心地一样纯洁透明。诗中以萧洒流畅的笔调,借描写白海棠维妙维肖地映现出一副娇弱纯洁孤傲多愁的少女情态,这正是黛玉思想性格的自我描绘。李纨给这首诗的评价是“风流别致”。所谓风流别致,就是诗如其人,体现了与众不同的萧洒孤傲外柔内刚的思想品格。同样是描写白海棠,宝钗描绘出一副恬淡雅静婷婷玉立的形象;而黛玉却描绘出一副娇弱多愁外柔内刚的形象。做为正统思想很浓的探春,当然不欣赏后者,而欣赏前者。所以她把宝钗的咏白海棠推为第一,把黛玉的咏白海棠列为第二。宝玉却不赞成探春的评价,他说:“蘅(宝钗)潇(黛玉)二首,还要斟酌。”(第三十七回)
钗黛的第四次共同吟作活动,便是三十八回所写与众姐妹及宝玉等咏作菊花诗。菊花诗共十二个题目,宝钗选作了二个,黛玉选作了三个。宝钗作的第一首是《忆菊》:“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空篱旧圃秋无迹,冷月清霜梦有知。念念心随归雁远,廖廖坐听晚砧迟。谁怜我为黄花瘦,慰语重阳会有期。”诗的前两句点出忆菊的时间,正是西风劲吹,蓼红苇白,令人愁闷的深秋。接下两句便写清秋之际对菊花的追忆,旧日的花圃只剩下一道空空的篱笆墙,没有一点痕迹;往日菊花盛开的景况,只有在冷月清霜下,到梦中追忆。再下两句抒发忆菊时若有所失的心情,那颗怀念秋菊的心,似乎已伴随归雁而远去,只能清冷寂寞地听着捣衣声,迟迟坐在那里。最末两句以发出感慨收住全诗,谁能同情我为怀念菊花而消瘦?只有一句宽慰的话:来年的重阳节又有再会之期。这是十二首菊花诗的第一首,初看起来似乎雅淡无奇,但细细品味起来却是宝钗心境的流露。此时的宝钗已经深得了贾府上下人的欢心;这次菊花诗会本来是史湘云要做东道儿,而史湘云是贾府活老祖宗贾母的侄孙女儿,宝钗立即慷慨解囊,为史湘云筹办成了螃蟹宴兼菊花诗会,借机款待了贾母、王夫人、王熙凤等重要人物,喜得贾母夸她“细致,凡事想的妥当。”(第三十八回)宝钗何以事事如此用心?却原来在她的心中已经泛起了怀春的忧愁!诗中所抒发的梦忆秋菊、怀念秋菊那种怅惘愁闷之情,正是她急于考虑终身大事追求未来生活而产生的怀春愁怨的流露。心有怀春的愁闷,又逢迎贾母欢心,两者出于一个思想念头,因为只要贾母一句话,她就可以成为贾府至尊人物之一,忧愁即刻化为快乐与满足。“谁怜我为黄花瘦”套用李清照赠给丈夫的《醉花阴》一词中“人比黄花瘦”句,正是道出她心中隐密的点睛之笔。
宝钗的另一首是《画菊》。诗中前两句,是说提笔画菊出于一时兴狂,并非要在绘画上争胜比强。中间四句是赞美画技。末两句引典抒情,不要以为“采菊东篱下”才算有趣,把菊画贴在屏风上,也足以慰藉重阳节了。有趣的是这首诗在情调上竟变了样,第七句又套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这对前一首诗所流露的怀春愁,不能不说是一种冲淡和掩藏。菊花诗会前一夜,宝钗对湘云说:“还是纺绩针黹是你我的本等。一时闲了,倒是把那于身心有益的书看几章,却还是正经。”(第三十七回)心中酝酿着强烈的怀春忧愁,表面还要装出信守封建礼教的正经,这正是宝钗思想性格的诡谲之处。
黛玉的第一首诗是《咏菊》:“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诗的前两句,是说自己面对菊花诗兴大发,无赖的诗魔终日侵扰自己,只得围绕篱笆倚着山石低沉地吟诵。接着两句是赞美咏菊,笔端蕴含着菊花的秀美临对清霜书写,口角含着秋菊的芳香对着明月长吟。下两句则借物抒怀,尽管满篇倾注着自己无限的愁怨,也只是自我倾泻罢了,谁能从这只言片语里理解我那悲秋的心?体现了黛玉由于寄人篱下,向往未来美满生活却又无人做主的孤独与苦闷。最后两句通过引典赞美菊花的品格,自从陶渊明吟咏赞美菊花后,菊花的高尚品格一直传颂至今。借物咏志,暗喻自己要像菊花一样迎着风霜,永葆高风名节,体现了一种傲岸不屈的精神。
黛玉的第二首是《问菊》:“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雁归蛩病可相思?莫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诗的前两句是为解题,我想讯问一下秋菊的情趣,大家都不知道,只好去问菊花自己。接下是四问叩题:您怀着孤高的品格、傲视世俗的态度,想同谁一起归隐?您也是百花中的一员,为何开花这样迟?您或在花圃中经受繁露,或在阶庭上经受严霜,该有多么寂寞?大雁南归了蟋蟀在病苦中呻吟,您可曾思念?这四句实际是借问菊而自问,借自问而抒怀,以暗喻笔法,表明黛玉对青春的珍爱和怀念,对理想生活无从实现的怨愤,对礼教束缚的不满,情绪哀怨而激烈。末两句收笔扣题,在问菊之后说,不要说世上没有可以谈心的知己,您若是懂得话语,咱们何妨谈论片时?这两句明显地表现了黛玉伤情多愁,然而无处倾诉的孤独与苦闷。总观本诗,通篇采用拟人化笔法,把菊花写活了!俨然一副孤傲寂寞满怀幽怨的贵族少女形象,这正是黛玉自己的身影。
黛玉的第三首是《菊梦》:“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诗的前六句集中写梦境,意思是说在秋色中篱笆边,菊花沉入凄清的梦境。在睡梦中,陪云伴月飘然欲仙,但却不是要学庄周化蝶,而是怀恋旧情,想找到陶渊明,重践往日情深意厚的约盟。那颗依恋旧情的心,正随着飞雁远去,却又被恼人的蟋蟀叫醒。末两句抒情,醒来后满腔幽怨向谁倾诉呢?举目无亲!只见一片衰草寒烟,蕴藏着无限幽怨之情。这首诗表面是写菊梦,实则是以拟人笔法写自己的梦中情,表现了黛玉心中蕴藏着强烈的爱情,却无人同情的苦闷。书中第二十六回写黛玉一觉醒来,长叹一声,引用《西厢记》中的句子说道:“‘每日家,情思睡昏昏!’”那睡昏昏时的心境,正像本诗特别是末两句所概括的那样。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