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栖泠
情绪作为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存在,也参与其心理结构框架的构成,文学艺术要表现人的感情生活,作者往往通过自己内心的感受去塑造人物形象,而作为负载人的活动的精神支配力量,也制约着人的心理活动。环境因素不能直接决定人的行为。情绪心理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中介。情绪活动经常出现在人的心理活动的前沿。人们遇到事情情绪首先被激发,人们做事情首先受到情绪的审视,许许多多的感情情绪体验介入认识,影响着人们的决断。情绪的信号交流,往往引起对方感情反映和共鸣。情绪互相的感染,互动性在《红楼梦》晴雯撕扇一节中充分而典型的得到表现。二人在撕扇后会心的笑。正是宝玉和晴雯经历的情绪心理活动的再现。然而情绪毕竟存在与人和事的短暂的开端。没有成为认识的主体。当宝玉的情绪世界一步步深化时。他的爱情生活开始了。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嚓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宝玉的爱情生活是《红楼梦》作者刻意表达的微妙,曲折的描写。从这些描写中明显看出,作者对爱情,婚姻,家庭这些社会元素在一个肯定的社会环境内认识,而这些认识,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过时”。由于这种认识是对真实的事件的认识,和感受,甚至可以说是对自身经历的心理过程的追抚,它的真实性,超越性强烈的呈现着。
在社会生活中,一个个体自我识别的能力越强,这意味着他能成功的发展一个特别的自我,越是这样,他就有越强的压倒一切的对爱情的需要,他越是希望实现最有力的原因──爱和被爱。“被爱”意味着被另外的人当作惟一的,而与其他任何人不同的对待。它意味着“爱人”个体需要社会对他的肯定,这是必须的。这种肯定第一个需要的就是从“被爱”来实现的。然而,个体们在社会生活中是以“非人”的方式注意到社会存在的。这就是说,爱,真正纯粹的爱的实现是困难的。社会压力是巨大的。
而这种纯粹的爱,并非真的不会出现,在宝玉和黛玉身上就显示了它作为人性本源的展现。宝玉较多的是需要黛玉的爱情肯定。实际上黛玉也是如此。正如他们含蓄而经典的那句话:“你放心”“我有什么不放心的。”这是异常美好的,真实纯洁的感情表达。它昭示了世间人和人之间最美妙的关系。
然而在社会生活中,这种爱情并没有存在于真空中。它承的压力,现实的存在都使得它变得异常脆弱。
宝玉和黛玉的爱情行为,本身可以看作是一种不希望有任何“互惠”原则指导的感情生活体验。这种爱情实际上是许多人试图维护,又充满向往的。而当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投入于他所营建的情境环境中时,并充分理解这个环境他们双方达成了一种高级别的心理深层的相互理解与末期。《红楼梦》第三十三回中:“宝玉说道:‘好妹妹,目略站站,我说一句话再走’,黛玉说:‘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正是这种已通灵犀的表现。
宝玉和黛玉的爱情在整部《红楼梦》中成为了真正的爱情。而宝钗对宝玉的“爱情”则是建立在需求的基础上的,责任,义务,关心,体贴,她内在的经验一直由需要来提供,这种内在经验又提供给她了大幅度的迁就和充分的耐心。而黛玉孤傲的人格,和她单纯的心理特点,对于这些根本就没有任何主、客观认识。
婚姻标志着爱情或非爱情因素的存在而促使的最终趋向。这个趋向并不一定与爱情所指的趋向一致。爱情达成的婚姻和非爱情因素导致的结果,在形式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婚姻意味着家庭筑构的始端。而在社会生活的大前提下,婚姻的构成本身既有它不同于爱情,不被爱情左右,而且往往反过来约束爱情的一个实实在在存在,需要遵守的规律,这个规律对于家庭的维系致关重要。只有在它的运行下,家庭才能筑构成功。否则,大多婚姻边不能成立。这个规律与家庭的需要。和社会生活的规范,以及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它却往往与真正的爱情是相悖的。
什么是真正的爱情?《红楼梦》中的大量的类似“情”“大旨谈情”“意淫”的“术语”这些“术语”是作者在那个时代,那个环境下不可不用,也是不能不用的。
其实可以说,“淫”既是肉欲。而“意淫”则指爱情。它们的背后直拉指的是不同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结构。贾琏的“淫”宝玉的“意淫”,肉欲与爱情,通过它们的不同,《红楼梦》表达了对社会罪恶和社会情理的不同指向。
爱情与肉欲的根本区别在哪?从“神经生理”学研究的成果可以得到确切的回答:爱情是一种获得奖赏的动机,热恋的人他们的大脑中主管“奖励”和“动机”的区域被激活。“腹则苍白球”部分的活动明显增强。它维持着人的长久的爱情。“奖励区”所含的“多巴胺”参与形成了强烈的爱情,而当爱情体验越强烈,大脑中特定部分就显示出超强烈的活性,这表明,这些和获得“奖励”动机有关的大脑区域,是追求爱情的驱动力所在。大脑中激发爱情体验的区域和性唤起的相关区域只有很微小的重叠。可以说,爱情和肉欲分属大脑不同的系统管理。这回答了“性和爱是不是一会事”古老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脑中爱情的生理基础会发生变化。强烈,浪漫的感情会渐渐转化为深深的依恋。爱情是人类最强烈,最持久的情感体验。而性的驱动力是短暂的力量,它在动物性上,是一种仅和求偶与生殖有关的特征。
如果从人类学角度看,肉欲──性的渴望是一种动物的本能驱使。动物的许多生理特征的本质的产生并不需要大脑的专联参与。而爱情则是人脑在这反面不断进化的结果,是为了更容易被求爱者所释放的能量吸引。提高感情相契的可能。较之肉欲。爱情是社会行为。是社会行为整体形成的重要方面。
宝玉的“意淫”,实际上就是爱情,它是真实的纯洁和崇高。它与肉欲的距离甚远。宝玉的性启蒙直似乎是秦可卿,袭人。然而他的爱情给予了纯洁无比的黛玉。
《红楼梦》第五十回中,警幻仙实际上以把“淫”、“意淫”──肉欲,爱情的本质去边说清楚了,书中写道:“警幻道:‘……淫虽一理,意则有别。如世之好淫者,不过悦容貌,喜歌舞,调笑无厌,云雨无时,恨不能尽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时之趣兴,此皆皮肤滥淫之蠹物耳。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意淫’二字,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能语达。汝今独得此二字,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迁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