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在大观园众多女儿之中,林黛玉的性格最为鲜明,那是因为她的性格具有明显的悲剧性。她姿容娇美,体态风流,楚楚动人却又弱不禁风。她聪慧过人,口齿伶俐,才华横溢却是红颜薄命。她冰清玉洁、坦率纯真、敢爱敢恨,却只能独享寂寞。敏感、孤高、率真、叛逆是她悲剧性格中的突出特征。这种性格使得黛玉在红楼诸姐妹中清丽脱俗、卓然独立。可叹的是,在封建社会,却不容许她这种个性的存在和释放,她的悲剧性格导致了她人生的悲剧,黛玉最终成了封建礼教的殉葬品,泪尽而逝。曹雪芹结合自己的身世经历用饱蘸血泪的笔墨将绝世的姿容、过人的才情和率真的性格赋予了林黛玉,这样一个美好的女子却时时处处觉得“风刀霜剑严相逼”,最终落得香消玉殒。黛玉之死使人们对她所处的环境产生了质疑,她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曹雪芹通过塑造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通过木石姻缘的悲剧强烈地抨击了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摧残。因此黛玉的悲剧性格掩饰不住她叛逆思想的光芒,她以其美丽、柔弱、勇敢、决绝的悲剧形象,深深铭刻在读者心中,屹立在中国文学史上。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塑造出来《红楼梦》里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象,二百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为她的悲剧命运洒下同情之泪,为她的艺术魅力心醉神迷。她就是林黛玉。在大观园众多女儿之中,惟有林黛玉的形象最为动人,这与她的悲剧性格是密不可分的。
一、悲剧性格的表现
为了突出林黛玉的悲剧性格,还在她出世之前,曹雪芹就用浪漫的笔调、奇特的想象和诗意,创造了新奇绝妙的“还泪”之说,以象征林黛玉是带着宿根、宿情、宿恨来到人世的。这不是宿命论,而是艺术的夸张、渲染和强化。她姿容娇美,体态风流,楚楚动人却又弱不禁风。她聪慧过人,口齿伶俐,才华横溢却是红颜薄命。她冰清玉洁、坦率纯真、敢爱敢恨却只能独享寂寞。敏感、孤高、率真、叛逆是她悲剧性格中的突出特征。这种性格使得黛玉在红楼诸姐妹中清丽脱俗、卓然独立。可叹的是,在封建社会,却不容许她这种个性的存在和释放,她的悲剧性格导致了她人生的悲剧,黛玉最终成了封建礼教的殉葬品,泪尽而逝。
黛玉敏感多疑。在“林黛玉抛父进京都”时,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周瑞家的送宫花,最后送到她那里,她便疑心是别人挑剩下的才给她;一天夜晚,她叫怡红院的门,晴雯偏偏没听出是她的声音,拒不开门,并说“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把个黛玉气得怔在门外,欲要发作,又想“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若是认真怄气,也觉没趣。”正在伤心垂泪之时,又听见宝玉宝钗的笑语声,越发动了气,“越想越觉伤感,便也不顾苍台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切切,呜咽起来。”紫鹃怕黛玉嫌不干净,自己给她熬粥,她却道:“我倒不是嫌人家腌月赞,只是病了好些日子,不周不备,都是人家,这会子又汤儿粥儿的调度,未免惹人厌烦。”说着,眼圈儿又红了。一日她卧病在床,听到园子里的老婆子骂人,实则是骂她的外孙女儿,黛玉却认为是在骂自己,竟气得昏厥过去。别人开一句玩笑,她认为是对自己的轻侮。
黛玉孤高傲世:“孤标傲世诸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性情高洁、特力独行的黛玉,一如她诗中吟咏的严霜中的秋菊,傲然挺立。在第十六回中,宝玉将北静王赠的圣上亲赐的香念珠珍重地转赠黛玉时,黛玉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在移居大观园时,黛玉选中“那几杆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更觉幽静”的潇湘馆,她把自己的住处布置得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全不像小姐的绣房。她还教鹦哥念诗,个性透出一股超逸脱俗的神韵。她在《葬花辞》中写道“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表现了她的高洁的情志和坚贞不阿的精神。黛玉的高洁使她在众姐妹中如清水芙蓉般超然脱俗,但她的这种个性却与她所处的藏污纳垢的贾府格格不入,使她难以博得统治者的青睐,从而导致了她的悲剧命运。
黛玉坦率纯真。她待人坦率纯真,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她对待紫鹃,亲如姐妹,情同骨肉,诚挚的友情感人至深。香菱学诗,宝钗讥她“得陇望蜀”,极为厌烦;香菱向黛玉请教,黛玉却热诚相接,并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纯真透明如一泓清泉。她给香菱讲解诗的作法和要求,还把自己的诗集珍本借给香菱,并圈定阅读篇目,批改她的习作,堪称“诲人不倦”。她待人很宽厚,与人不存芥蒂。史湘云因把她比作戏子伤了她的自尊,她有点不忿,可一会儿便携了宝玉的“寄生草”回房,便又“与湘云同看”。在对待宝钗的态度上,尤见出其天真笃实。本为情敌,无嫌尤猜。但在薛宝钗对她略表关怀,予以“训导”之后,她便开诚布公,肝胆相照,向薛宝钗掏出心窝子的话,并引咎自责,说:“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竞大感激你。往日竞是我看错了,实在误到如今。”此后她待宝钗如亲姐姐一般,连宝玉也觉得惊奇。黛玉心性虽高,待人却也谦和。她对“下人”从来没有耍过威风,没有说过一句恶言恶语。宝玉说,她对晴雯是极好的;佳葱说,她去潇湘馆送茶叶,黛玉正给丫头门分钱,见了她,就抓了两把给了她。每次赛诗,她总是推崇别人的好,从不计较高低;与湘云凹晶馆联句,每当湘云说出佳句,她总是“起身叫妙”,甚至说:“我竞要搁笔了!”林黛玉冰心玉壶,晶莹剔透,纯如赤子,一往情真。正因为黛玉的率真,使得她不象宝钗那样圆滑和无情,也不象凤姐那样会逢迎拍马,她不懂得保护自己,所以最真的人却伤得最深。如惜春所说:“林姐姐那样一个聪明人,我看她总有些瞧不破,一点半点儿都要认起真来。天下事那里有多少真的呢。”
黛玉叛逆反抗。在她的身上闪耀着追求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光辉。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她不仅才情横溢、学识渊博,而且又是那样如饥似渴地阅读“性灵之学”和描写爱情的角本杂剧,那样如醉如痴地沉浸在艺术的境界。在《五关吟》中,她言绿珠,说绿珠为石崇殉葬的不值;她咏红拂,赞扬红拂私奔的壮举;在酒筵上,她竟把《西厢记》、《牡丹亭》中的“淫词艳曲”引为酒令。对于贾府的“混世魔王”、“祸胎劣根”贾宝玉竟引为知音,结为同心,从思想到行动都对他予以支持。在大观园里,不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道,从不说这些“混帐话”的,只有她一人而已,所以宝玉深敬黛玉。林黛玉身上闪耀着诗意和理想的光彩。在她的爱情理想破灭后,她更是以身徇情,以死抗争,表达了对封建婚姻的强烈抗议。然而她的这种反抗和叛逆只是一种个人的斗争,在大多数人还未觉醒、社会还未变革的背景下,她的叛逆和反抗只能使她成为牺牲品。同时,我们也看到黛玉虽然是叛逆的,但她却又并不是彻底叛逆。她自身的封建传统观念是导致她爱情悲剧的一个关键因素。黛玉虽是叛逆者,但她毕竟生活在封建传统观念像空气一样地包围着每一个人的时代。爱情,即使从黛玉的眼中看来,也是一件可怕的、不道德的行为。因此,她经常处于这样的心理矛盾中:一方面希望宝玉对她倾吐衷肠,但另一方面当宝玉赤裸裸地表白爱情时,她又忽然变得气愤和悲伤。有好多次,宝玉在她面前这样表露真情:“我就是那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你死了,我做和尚……”当她听到这些话时,总是气得说不出话来,或者“早把眼圈儿红了”,又认为那是“胡说”、“欺负”等。有一次,她听了贾宝玉的倾诉之后,感到“如雷轰电掣”,细细思之,竟比从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谁知她“怔了半天以后,又是两眼不觉滚下泪来。”封建礼教像一只无形的黑手紧紧扼住她心里升起的爱情,她既敏感地觉到现实的阴冷,但又似乎对贾母等封建家长抱着幻想。她既不敢越雷池一步,又不肯在贾母、王夫人面前献殷勤、讨欢心,只能用渺茫的希望填补空虚的等待。当傻大姐泄露机关,她如遭雷轰电掣地迷了本性,悲痛与愤怒都变成了“笑”。她从那冥冥幻想之中一下跌到现实面前。她的叛逆思想和不甘趋炎附势的性格因素直接导致了她同贾府、同社会的决裂,从而为她的死埋下伏笔。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