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书文
“好”的补天力与“了”的破坏力相比,显然是向“了”的方向倾斜,这种倾斜便是“了”与“好”互相作用、互消互长的合力,决定着贾府只能向“忽喇喇似大夏倾”趋向倾斜,不可能有回天的活力与希望了。而红楼群体形象在这样的衰败趋势下,也只能走向毁灭性悲剧了,作者对红楼妙龄少女美好心灵的塑造及她们那悲欢离合的人生际遇,喜怒哀乐情感的迸发的成功描绘,更使这种有价值的生命毁灭,焕发出一种惊心动魄、缠绵动人的悲剧韵味。
二是创造富有言外之意的艺术境与生命活力。群体形象和谐有序、摇曳多姿的,往往靠藏露结合、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段,将一系列生动的典型画面与人际纠葛巧妙地耦合起来,形成情节运转的“行到水穷,又看云起”⒀“左右相起,前后相合,离然各异而宛然共成”⒁的和谐有序、波澜起伏之状;艺术意境的“藏过迅雷惊电,忽又柳丝花朵”⒂刚柔相偕的韵律,并在这跌宕起伏、虚实相生的流动中,形成群体形象的运动节奏与生命律动;也省下许多笔墨,蓄起性格矛盾的活动张力,给读者留下无限丰富的想象空间,使读者从那些生活断面的断续耦合中,品味到“拽之通体俱动”的运动态势,使个体形象与生活画面浑然一统,生发出超越自身具象的整体功能,使读者品悟到未尽的生活蕴涵。
红楼世界虽然没有人物关系的剧烈变幻与分化组合,也没有故事情节的大起大落,更多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心态荡漾、唇舌争锋;然而却在这委婉变幻中,逐渐透露出“无数交错的力量”在矛盾冲撞中,逐步“融合为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使一切起于青萍之末的细波微漾,宛若“润物细无声”般汇聚成“一个总的结果”--群体形象的大悲剧。
33回贾政怒打宝玉就是由“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是将一个个生活画面聚合为一种总的合力来实现的。先是宝玉向为假寐中的王夫人捶腿的金钏逗笑,引起王夫人翻身怒打金钏,责骂她把“好好的爷们”“教坏了”,执意撵出府去,造成金钏含冤投井,接着是又一画面切入,贾雨村来府要会宝玉,宝玉厌烦相见但又不能不去,便显出葳葳蕤蕤之态,引起贾政的不快。待宝玉会过贾雨村后,又忽听金钏自杀,“心中又五内摧伤”,进来又被王夫人数落一顿,脸上现出“思欲愁闷气色”,恰好又被贾政碰上,喝骂了几句,“应对不似往日”,贾政便生了三分气。这时恰好忠顺王府又派人来向宝玉问琪官的下落,说出二人交换过汗巾,便使贾政气的“目瞪口呆”,一面送那人出去,一面回头喝命宝玉不许动,回头问话。待贾政返回时恰好又碰到贾环,贾环便乘机按照赵姨娘的教唆,诬称金钏之死是宝玉强奸不遂,打了一顿才赌气投井的,这更使贾政气得面如金纸,喝命快拿宝玉来。宝玉看凶多吉少,看到一老姆姆出来,要她快进去向贾母王夫人传话,那知这老婆子是聋子,没能传话进去。正是这诸多单个力量、画面的汇合,才形成贾政的暴怒,合成了笞挞宝玉的事件出现。
这场怒打,作者把它写成牵动所有主要人物与合府上下的情波意澜,引起整个群体形象运转并开始悲剧趋向的事态,先是王夫人闻讯赶来,抱着板子哭劝,接着是贾母颤巍巍喘吁吁赶来怒止,凤姐也赶来劝解贾母,命丫头媳妇把宝玉抬走,王夫人抱着宝玉大哭,讲出宝珠后,又引起李纨伤心,薛姨妈、宝钗、香菱、湘云、袭人也都来了,围着灌水打扇,袭人找焙茗询问起因,疑是薛蟠泄露、贾环诬陷。这又引出宝钗兄妹之争,宝钗的气怔,薛姨妈的气恼,薛蟠闹着要杀宝玉解气。同时又引出王夫人查问贾环怎么诬陷,嫡庶矛盾更加深了。宝钗、黛玉的探伤,进一步袒露出各自对宝玉的爱意,宝玉对黛玉的独钟。还有王夫人讯问宝玉伤情,袭人又乘机进言建议把宝玉搬出园去,引起王夫人的注意,对袭人的青睐。宝玉对袭人、睛雯的态度也发生新的变化,既支开袭人去宝钗处,又托睛雯带两方旧帕送黛玉,使黛玉领会爱意,立即神魂驰荡,就帕赋诗,两人的爱情步入生死相依阶段。凤姐又利用金钏死后空缺,大收贿礼自肥。这便借宝玉挨打后诸多生活断面的组接,展现出红楼群体的运动态势与悲剧讯息。使我们既看到贾政与宝玉在人生道路上的深刻矛盾,宝玉叛逆悲剧的必然,又看到宝黛爱情悲剧与宝玉宝钗婚姻悲剧的征兆;即看到主子间的各种矛盾加深,又看到“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拉开了序幕;这使红楼群体形象的悲剧意蕴,开始初露端倪,全书就是采用这种无数单个力量、无数生活断面总汇合的办法,使整个红楼群体形象呈现出整体运动之势,悲剧情韵不断隐现之态,生发出一种超越具象描绘的艺术境界,使人不断思索品味,若看到整体群体形象的生命律动中的五光十色,甚至人生世相的哲理意蕴。
所以,红楼群体形象的运动态势与生命活力,正是借助一系列人际关系的有机组合,单个生活画面的断续耦合,合成为整体运动合力,呈现的运动态势来显现的,这使群体形象充满了生命活力,也使读者走进了千人如一浑然一体的群象世界,并受到这个群体形象的整体活动心态、精神气质的感染,使人进入一个超越具象描绘的艺术意境与审美精神空间,获得丰富的世态人生感悟与奇妙的美学艺术感染。
────────
【参考书目】
⑴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166页。
⑶⑷ 朱一玄《红楼梦脂评校录》104、460页,齐鲁出版社1986年。
⑸⑹ 同上,133页。
⑺⑼⑽ 《红楼梦》第二回,下引用书中原文不再注。
⑻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⑾⑿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43页,第4卷478~479页。
⒀ 《水浒传合译本》30回573页,金圣叹夹批,北师大出版社1981年版。
⒁ 同上书5页,金圣叹《水浒传》序一。
⒂ 《金瓶梅资料汇编》84页,北大出版社1985年版。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