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瑞生
这二十一回书在结构上有三个特点:一是将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融为一体了,不象第一部分里先在环境介绍中写人物,再在写人物时继续介绍环境,这也是被书中的规定情节与结构的发展所决定了的。二是人物和故事主要发生在大观园内,很少涉及大观园以外的生活。这不是对社会生活面的缩小,而是对环境的进一步典型化和人物描写的集中。大观园内的生活,无疑是贾宝玉性格成长的典型环境,这个典型环境又是封建贵族生活的缩影。曹雪芹把他的艺术镜头对准了大观园这块园地,就既便于描写贾宝玉、林黛玉叛逆性格的成长,又便于揭露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的现实。三是以宝黛爱情为中心的大观园女儿们的生活,此时是以“弹琴下棋,作画吟诗以及描鸾刺凤,斗草簪花,低吟悄唱,拆字猜枚”的欢乐形式出现的。这是爱情悲剧中的喜剧,也是整个社会悲剧的变调,而这种变调又是与贾府处在极盛时期的生活脉搏相和谐的。这二十一回书,没有一回是用悲哀的调子作标题的,只是在人物的诗词中对将来的悲剧结局作了暗示而已。总之,这是宝黛爱情和贾府火红的夏日,但夏日已到,冬天还会远么!
第三部分从五十六回开始,可能到八十二三回或稍后一点结束,计二十多回书。这一部分开头的探春理家,显然是曹雪芹企图“补天”的尝试。但是,贾府的“天”也即封建社会的“天”已经矛盾百出、千疮百孔,无法可补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终于战胜了曹雪芹世界观中的落后因素,于是他终于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写了二尤悲剧,大观园获抄,司棋、晴雯之死,迎春误嫁中山狼,香菱屈受贪夫棒,……接下去应该是香菱“香魂返故乡”(高鹗续书却把她扶正了),贾元春“虎兔相逢大梦归”和贾探春的远嫁了。在这一部分里,“大故叠起”,“破败死亡相继”,“悲凉之雾,遍于华林,呼吸而领会之者,唯宝玉而已”。探春借填柳絮词发出了对贾府的悲叹:“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黛玉则对大观园里女儿们的命运作了预示:“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等到宝玉在《芙蓉诔》中写出最后四句,“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陇中,卿何薄命”,这就不仅是在诔晴雯,而且也是在诔黛玉了。“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探春的远嫁,应该是这一部分的结束,高鹗续书先写黛玉之死而后写探春远嫁,这是不符合曹雪芹的总体构思的。
《红楼梦》的第四部分原稿已佚,具体情节无法猜疑。但那结构框架大体是元妃死后,贾府失去了政治靠山,遂因政治原因,经济原因和凤姐、宝玉所干的“丑事”而被抄家。于是“树倒猢狲散”,子孙流离,大观园内的“风流冤孽”则“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一个个落得个悲剧下场,最后都到太虚幻境警幻仙姑那里去“挂号”,这就是全书的末回警幻情榜。
《红楼梦》的总体结构大抵就分为这四大部分,即曹雪芹所说的“界划”。而在这四部分内,宝黛爱情与贾府盛衰两条线索交织发展,成为全书的情节脉络,其间添减藏露,剪裁得宜,布局匀称而又和谐。
────────
【参考文献】
⑴ 甲戌本第七回第五页反面脂砚斋朱眉批
⑵ 周扬译:《安娜·卡列尼娜》
⑶ 黄雨石译:《沉船》
⑷ 甲戌本“好了歌注”的十六条脂砚斋朱旁批中,有些批语显然与书中情况和人物命运不逗榫。据杨光汉同志考证,此为过录时抄手所致,今据杨考证还其原貌。杨光汉同志的文章题为《关于甲戌本〈好了歌解〉的侧批》,载《红楼梦学刊》一九八○年第四辑
⑸ 甲戌本第二回回前批,庚辰本误将批抄入正文
⑹ 这首回前诗在程高本中被删去
⑺ 甲戌本第四回第八页朱眉批
⑻ 伊藤漱平这个看法,是他在八○年五月八日与松枝茂夫一起访问西北大学,与该校中文系部分教师座谈时讲的,笔者曾参加了这次座谈
⑼ 第五回回目标题早期脂本各异:甲戌本题为“开生面梦演红楼梦,立新场情传幻境情”;庚辰本题为“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戚本题为“灵石迷性难解仙机,警幻多情秘垂淫训”。到了程、高本则题为“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
⑽ 对十二钗有几个图册和多少女子,目前红学界有不同的看法。多数红学家认为应是五册册十二人,共得六十人,有的学者则认为应是三册册十二人,共得三十六人。这个分歧主要是因为对庚辰本十七、十八合回的一条脂批理解不同而导致的,此不赘
⑾ 美国学者余英时提出了《红楼梦》中有“两个世界”的理论,《红楼梦学刊》八一年第二辑作了介绍,可参阅。笔者同意这种看法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