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汝昌
但是问题是要说到我自己,你这25年以后又干什么呢?说来十分简单,没有什么了不起。就是胡先生找到了《四松堂文集》,作者叫敦诚,他还有一个哥哥叫敦敏,我刚才已经再三再四提到这两个名字。敦敏有一部诗集就是找不着,那么世人都可以推理,既然敦诚的诗集里边有这么重要的资料,他哥哥那个里边哪能没有,可能更重要。于是乎,胡先生就费了很大的力气寻求敦敏的这部诗集,25年没有人做一个呼应。就是说,到底这个诗集里有没有?在哪儿?胡先生费了一番力气找不到。我是一个学生,不知天高地厚,我到图书馆一找,卡片那里清清楚楚,敦敏,《懋斋诗钞》。哎呀,我简直大为惊奇。惊奇第一是此书还在,第二是我的那些前辈,25年里边你们都干嘛,怎么这个书发现权会落在我这个穷学生身上呢。这是当时的心情,老实跟您说。从此以后当然引起强烈的兴趣。
在《懋斋诗钞》里发现了六首明明白白题给曹雪芹的诗,使我们对于曹雪芹加深了许多的了解。不但如此,我和胡先生的来往不仅仅是说发现了资料,还由于这个发现引起我们两个人对曹雪芹哪年生、哪年死发生了讨论。我和胡先生都赞成自传说,曹雪芹不是写别人──写和珅、写张勇、写明珠、写纳兰、写傅恒,那多得很。我凭着一个艺术感受,不是考证,打开书一看,那就是说他自己,变相掩护,是写自己。然而在曹雪芹生卒年的考证上,我们发现了分歧。敦诚敦敏的诗都是确凿无误,没有一点含糊的,三次的诗稿都说曹雪芹是四十年华,活了四十岁。胡先生非说这他要只活四十岁,他怎么能赶上曹家当年的繁华,那个书里边写的那么多,那个热闹,比如说接驾,他赶不上的,所以他不能活四十岁。胡先生把他放长五年,让他活四十五年。这是当时我们争论的。我说那不行,你没有根据呀,如果真活了四十五岁,不但没有赶上繁华,非常糟糕,那个时候正是康熙末年,曹寅也死了,身后非常荒凉,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儿子,康熙就让他继承父业,没想到两年以后儿子也死了,那个家就要分散了,康熙又说你过个侄子吧,侄子是个小孩儿,就是曹頫,要他做江宁织造,这简直就是破格又破格,维护他这个家。我说哪里还有繁华可赶,那简直可怜得恨,雍正抄家的时候曹家剩的是几吊钱,一卷当票。曹家人说不出的苦处,最后还得了罪,抄了家,简直弄得家破人亡,就像《红楼梦》里写的。他是写这个,这是从政治背景上说。
我通过这个敦敏的诗一考证,他应该生于雍正二年,1724年4月26日。4月26日是《红楼梦》里面强调再三再四的,说的是什么见花会,那是给宝玉过生日,也就是曹雪芹自己的生日。他卒于何年?他卒于乾隆28年,癸未。在曹雪芹生年上一直到今天还是有人坚持胡先生那个大致相同的道理。
胡先生认为曹家太考究,衣食住行都是皇家规格,子弟们又不成材,坐吃山空,自然趋势。我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就是我前面说的,经过那个大惊大险,几次接驾,怎么是坐吃山空、自然趋势?《红楼梦》如果是一个反映那样的作品,也可以说没有什么大价值了,可看可不看。《红楼梦》的价值正在于它那个背景,和它取的那个素材,它表现的手法高超神妙,这几个结合起来,才发生了所谓“红学”。红学不是文艺欣赏,而是从文史哲三大方面来探索《红楼梦》的意义,文史哲就是真善美。这是我跟朋友讨论的结论,又简明,又重要。我今天把它说给大家,你们听听有道理没有。我们文史哲三大分类,文化的组成就是这三部分。不谈自然科学,我们说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先说史吧,史是求什么?求真。史有假有空有虚,有空白,有模糊,我们考证探讨它当时到底是怎么回事。哲是求善。我们中华民族的道德是什么?孔孟是性善说,荀子是性恶说。曹雪芹说正邪两赋两种气,有正气,有邪气。你看曹雪芹那个思想,这种人聪明灵慧,在万万人之上。我们要探讨《红楼梦》里边写的这些人,他们都是第一流的才华智慧,那么你不研究思想史、哲学史,你光是看它什么语言生动、形象鲜明,这个不行,它懂不了《红楼梦》。所以《红楼梦》的真价值是文史哲,大综合,代表了中华文化,它的结果是要追求真善美,一丝不差。
曹雪芹其书:
上面主要讲了曹雪芹其人,下面主要讲其书。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这个人和他的这个书几乎是分不开的。讲其人也是为了我们理解他的书,讲书呢,里边还包含着也是为了理解这个人。他为什么做这部书?那么与众不同。他是怎么个人?他的头脑心灵都是什么样子?我们主要的一个求知的愿望离不开这些。《红楼梦》的作者和他这个作品怎么能分得开。当然我不是说诸位要相信我的说法:它是自传,写的贾宝玉就是他本人。你可以完全不同意。我的说法也不是那么死板,我是说大致。他这个艺术作品里边把贾宝玉作为一个最主要的主角,他要表现什么?主要是说他自己的心情感受,这一点我觉得很明显,打开书就知道。不是考证的问题,是你感受的问题。
我上面说的很多都是半截话。比如说我说潘德舆的记载,光说了曹雪芹的创作条件是一桌一凳,其它什么都没有。但潘德舆还有重要的话,他说曹雪芹写这个情,写得如此坦然,如果不是他心里掏出来的话,如果是写张三李四,像别的小说一样,或者是编造了一个才子佳人,他怎么能表现到那个境地呢?潘德舆说:我由此知道《红楼梦》就是写他自己。
曹雪芹开卷就说“我经过盛衰,锦衣纨袴,穿着绸缎,饫甘赝肥”,吃的是好酒好饭,可是半生潦倒,一事无成,既愧又悔,接着就说“悔已无益”──我已经这样了,后悔有什么用呢?但是我“愧则有余”,我真是太惭愧了。这个话的意思就是说,我本人这么不才不学,不孝无能无力,简直是不知道怎么说才好,我一文不值,我写我自己这些事有什么意义?但是底下这个转折最重要了:如果我不写,“闺阁之中历历有人”,我这么多的闺友,他们的见识行止都处于我之上,我不写我自己,可是同时把他们淹没了,这个怎么行呢?我心里怎么过得去呢?因此,我才把我经历的那些隐去的真事,敷衍成一段故事。大家注意“敷衍”这个字眼,“敷”就是敷开,今天一般人的用法就是敷衍了事,不认真,不负责,马马虎虎、敷敷衍衍把事情定了,今天的理解就限于这个意义。其实在曹雪芹时候,这个“敷”是“铺”,“衍”是由此而推,开拓,展开,是那个意思。这里边当然就包含了艺术成分,不是记死帐。那么诸位又问,你今天来说这个干嘛?不说这个你怎么理解《红楼梦》?他到底是写谁?这个问题首先要解决。就我的这个立足点来说,我先得说这个。我不是说你们每一位都要同意我们的拙见,毫无此意。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