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立言与行教:重读《论语》

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学哲学系 陈少明

新学网 > 语文 >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1 > 论语 > 立言与行教:重读《论语》

⑹ 见章太炎在《无神教》、《建立宗教论》等文章中的论述。

⑺ 关于“家族类似”与“理想类型”的关系,参见我们在《反本质主义与知识问题》(张志林、陈少明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中所作的讨论。

⑻ 参见李申:《“伪问题”与“舶来语”──读葛兆光〈穿一件尺寸不合的衣衫〉》,《开放时代》2002年第4期。

⑼ [宋]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二册,第429页。

⑽ 钱穆:《中国史学名著》,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44页。

⑾ 同上,第42页。

⑿ 《汉书·艺文志》:“《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据柳宗元的《论语辨》,最后编成者应是曾子的弟子。

⒀ 西方学者赫伯特·芬格莱特(HerbertFingarette)的《孔子:即凡而圣》(Confucius:theSecularasSacred)也有见于《论语》的言述特点,从当代语言哲学中引伸“言语行为”(speechacts)的理论,对之作以“礼”为中心的解读。

⒁ 数据引自杨伯峻:《试论孔子》,《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6页。

⒂ 芬格莱特:《孔子:即凡而圣》,彭国翔,张华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37至38页。

⒃ 钱穆:《中国史学名著》,第43至44页。

⒄ 《论语·公治长》:“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表明孔门弟子也接受这类原则。

⒅ 皇疏引范甯云:“仁道宏远,仲由未能有之。又不欲指言无仁,非奖诱之教,故託云不知也。”转引自程树德撰《论语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第一册,第302页。这是对孔子施教方式的一种体会。

⒆ 孔子论管仲,也是儒门的一个公案。下面朱熹、顾炎武的两则不同评论可见一斑:《朱子文集》(《读余隐之尊孟辨》):“夫子之于管仲,大其功而小其器。邵康节亦谓‘五霸者,功之首,罪之魁。’知此者,可与论桓公、管仲之事矣。夫子言如其仁者,以当时王者不作,中国衰,夷狄横,诸侯之功未有如管仲者,故许其有仁者之功,亦彼善于此而已。”(转引自程树德《论语集释》第一册,215页。)《日知录》“管仲不死子纠”条:“君臣之分,所关者在一身。华夷之防,所系者在天下。故夫子之于管仲,略其不死子纠之罪,而取其一匡九合之功盖权衡于大小之间,而以天下为心也。夫以君臣之分,犹不敌华夷之防,而《春秋》之志可知矣。”

⒇ 麦金太尔(AlasdairMacIntyre):《德性之后》,龚群、戴扬毅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59页。

[21]王充《论衡·问孔篇》在评论关于子文荐子玉代己而战败是“不知如此,安得为仁?”的说法时说:“智与仁不相干也,有不智之性,何妨为仁之行?五行之道,不相须而成。人有信者未必智,智者未必仁,仁者未必礼。子文智蔽于子玉,其仁何毁?”这就是对德性没有逻辑上的一致性的自觉反思。

[22]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再版序第2至3页。

[23]参见阎步克:《乐师与“儒”之文化起源》,《乐师与史官》,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

[24]转引自程树德:《论语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三册,第811页。

[25]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130页。

[26]注意,人格同角色是联系的,孔子的性格可以创造师德,但未必适合一切角色。例如君与师的性格就不能对置。在这一意义上,不存在完美的人格。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