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蔚 李洁言
流行文化的分化过程和阶层的分化是相互依存的,收入水平没有大差异时,不可能产生文化上的分化。
记:这种流行分化趋势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现在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陆:这种趋势可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流行的东西没有地域和群体方面的差异,比如全国都流行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流行穿喇叭裤。到80年代晚期,青年流行文化开始出现分化,最早有两个标志,一是诗歌的后朦胧时代,诗歌圈子开始出现瓦解和分化。另外,在流行音乐中也开始出现了不同的风格,像“摇滚乐”。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人们收入水平逐渐拉大,这种文化上的分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现在分化程度已相当高了。
记:为什么此前没有出现这种分化?
陆:这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社会文化资源相对匮乏;二是青年的文化创造力没得到充分发挥;三是当时社会文化热点相对集中,大家都在一窝蜂地学习西方的东西;四是流行文化的分化过程和阶层的分化是相互依存的,当时大家的收入水平没有大的差异,不可能产生文化上的分化。
记:这种尚未分化的青年文化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陆:它有利于形成一种社会文化的认同。当时崔健的全国巡演为什么那么“火”,就因为有这种认同。但现在来看,这种文化认同是有问题的,它造成了当时文化的单一,这种单一表现在从服装服饰到生活方式、行为模式、甚至思维模式的各个方面。单一就会走向僵化,所以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就出现了一个青年文化的相对低潮期。
流行文化的分化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真正需要重视的,是深层次的文化态度上的隔阂。
记:这种分化趋势今后会朝什么方向发展?
陆:这种分化趋势今后会进一步加剧。西方青年文化的发展过程对我们是有借鉴作用的。在上个世纪60年代时,西方的青年文化可以用四个词来概括:性、摇滚、毒品和反叛。但到现在,西方青年文化出现了高度繁荣的景象,不同的阶层、地域、年龄、性别,甚至不同种族的青年之间的文化差异都非常大。
记:这种青年流行文化中的阶层化、小众化趋势,有什么影响?
陆:这是一件好事情,但也有它的问题。从研究角度说,目前不存在统一意义上的青年文化。这种阶层化、小众化趋势,会使各种各样的文化不断出现,相互碰撞,此消彼长,使青年文化呈现出多元化,保持活力,不容易出现僵化,走入低潮。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又很难形成统一的文化认同。比如你如果去跟极端的哈韩族、哈日族讲传统文化,他们会非常抵触。因此从高层的传统文化到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文化,都可能会出现问题,而且还可能导致青年人之间出现隔阂。
记:如何消除这种隔阂?
陆:首先是怎么看这种隔阂。流行文化中的隔阂一般会自然消除。因为所谓流行,往往是短时间内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自然而然消失。所以如果单纯讲流行文化中的隔阂,不必特别重视,也没必要刻意消除。
──原载《中国青年报》2005年3月9日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