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陶渊明《移居二首》其二。
这两向大意是:春秋之季,丽日和风,明媚澄碧,佳日自多,登临高山之巅,吟诗浩歌,使人适意畅怀,乐而忘返。
此条“直是口头语,乃为绝妙词。极平淡,极色泽”(蒋薰评《陶渊明诗集》)。“登高”、“赋诗”,虽不正写诗人肖像,但一个迎风长啸、引吭高歌、欢乐自若的诗人形象惟妙惟肖,如站目前。这种善于捕捉人物神态的写法今天仍可借鉴。可引用以抒写登临时的喜悦之情。
名言作者:陶渊明
陶渊明档案资料: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推荐名人名言
本站共收录关于登高的名言26条
晋·陶渊明《移居二首》其二。这两向大意是:春秋之季,丽日和风,明媚澄碧,佳日自多,登临高山之巅,吟诗浩歌,使人适意畅怀,乐而忘返。此条“直是口头语,乃为绝妙词。极平淡,极色泽”(蒋薰评《陶渊明诗集》)。“登高”、“赋诗”,虽不正写诗人肖像,但一个迎风长啸、引吭高歌、欢乐自若的诗人形象惟妙惟肖,如站目前。这种善于捕捉人物神态的写法今天仍可借鉴。可引用以抒写登临时的喜悦之情。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 《移居二首》明·顾璘《度枫木岭》。崚嶒(língcéng灵层):山势高峻。这两句大意是:登上枫木岭,忽然发现高峻的山峰都落在自己的脚下,再看自己的衣襟上,竟挟带飘绕的云雾。不言自己登山,却说高峻的山峰“忽在下”;不说自己置身于高山云雾之中,却言衣襟上“带云雾”,则登上极高的山岭已在不言之中了。这样写有意趣,诗味浓,避免了一般的平铺直叙。此诗的意境,写登高山时可作借鉴。
明代官员、文学家 顾璘 《度枫木岭》南朝·齐·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京邑:京城。丽:作动词用,指日光照耀京都建筑,使之色彩绚烂。飞甍(méng萌):形容屋脊两檐如飞翼。甍,屋脊。参差(cēncī):上下不齐的样子。这两句大意是:日光照耀着京城的建筑,光彩夺目,屋脊两檐如飞鸟一样,参差错落。本诗写作者离开京城后,傍晚登上三山回望京城时所见到的景象。在诗人的眼中,南京城披上了晚霞,大大小小的楼台宫殿栉比鳞次,参差不齐,色彩绚丽,耀眼夺目。那一个个飞檐挑角,犹如巨鸟张开双翼,展翅欲飞,使人眼花缭乱,浮想联翩。在描写登高远望,俯览城市或宫殿建筑时,均可化用此条。
南朝齐诗人 谢朓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唐·杜甫《望岳》。会当: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凌:登上。这两句大义是: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纵目四望,周围的群山便都拜倒在脚下,显得那样地矮小。~是杜甫名作《望岳》的末联,写由望岳而产生登岳的意愿。作者从孟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一语立意,想象登上泰山极顶后所见到的景象。这两句诗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从中可以看到杜甫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同时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这就是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为人传诵,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于泰山绝顶。
唐代诗人 杜甫 《望岳》本站共收录陶渊明的名言66条
《晋书·陶潜传》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晋·陶渊明《命子》福和祸都不是无缘无故地来临的。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指老人。人年老后,头发变白再变黄。垂髫(tiáo条):指儿童。古代孩子头发下垂称,“髫”,长大后就把头发束起来。这两句大意是: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都生活得高高兴兴,快快活活。桃花源是陶渊明幻想中的乌托邦,那里与世隔绝,“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男女老少都生活得“怡然自乐”。这里的“黄发垂髫”,实际上指代“人人”。现在可化用以形容社会主义条件下农村的富足景象及人们的愉悦神态。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mingrenmingyanmingju/134458967218168.html
推荐成语大全
陶渊明登高名言内容: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返回:名人名言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