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珍惜全单元教案

新学网 > 语文 >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 > 第三单元珍惜 >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珍惜全单元教案

(二)研读与赏析

1、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别董大》这首诗,看看在这首诗中,到底是什么感动了你?(出示古诗《别董大》,学生自由反复诵读全诗)

2、通过刚才的读,大家已经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

(1)写的是谁在哪里送别谁?

(明确:高适在塞外送别董大)

(2)高适?高适是谁?

(明确:高适是唐代诗人。字达夫,渤海蓨(tiǎo),今天的河北省景县人。因为官至散骑常侍,所以又称高常侍。他的诗大多反映边塞生活,诗情奔放。作品集为《高常侍集》。)

(3)董大?多奇怪的名字啊?谁能说说呢?

(明确: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4)我记得这样的称呼在王维的一首古诗中也出现过?(见机点拔:那首诗是“渭城朝雨浥轻尘……”)

(5)这首诗是《送元二使安西》,这里的“元二”就是?

(明确:在家中排行第二,所以称他为——元二。)

3、这首诗前两句写的是当时分别时的环境。

(1)读了诗以后,你了解到他们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分别的?看图,想象一下,此情此景,你的感受如何?(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荒寒凄凉。)(板书:荒寒凄凉的环境)。

(2)现在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古诗的前两句,读一读。(请学生读——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失意流落,好友分别,本身就是人生两大憾事,而天空亦不作美呀,细细读读前两句,你觉得那些景物最能反衬出当时的心情的?你能来把它划出来吗?

(明确:黄云、白日、北风、雁、雪。)

(3)黄云?白云、乌云大家听得多了,这里怎么是黄云?你读读诗,猜猜看,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点拔:当时他们分别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

(4)读这句诗,突出“千里”;再读这句诗,突出“曛”。个别试读,男生试读,女生试读,全班试读。

(5)同学们,在这样的环境中,你注意到这只大雁了吗?

大雁在这样的环境中奋力高飞(读重音),它会怎么想,对自己会怎么说?诗人高适也看到了这只雁,他又有什么想法,又有什么感触呢?

(学生说)

(是啊!这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如何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它不仅仅是在对董大说,其实也在对自己说。

同学们,要知道诗人怀才不遇,将近有30年啊,直到50岁才得了一个“有道科”的官衔。他在困境面前是多么自信,多么乐观,积极地面对人生。我想这就是高适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正是这首诗广为传诵的原因所在吧!)

4、后两句是高适在临行前对董大说的赠言。

(1)你能从诗中找到根据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是高适对董大说的?

(明确:是从“君”字中看出的,因为“君”在诗中就是您,指董大。)

(2)好友分别,难分难舍,董大的心情一定糟糕到了极点了,而真正的朋友这时候最应该怎么办?

(3)读一读,看诗人是怎样劝慰朋友的?

(4)这两句中哪些词表现出了安慰与鼓励?

(5)如果你是董大,你会说一些什么呢?(小组说说)

(6)感情升华: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从中得到什么启迪?

学生自由讨论赏析

(董大是个人才,但暂时无人赏识,只要他不沉沦,不灰心,振作起来,他就会走出一条阳光大道来的。让我们祝福他吧。那样凄苦难耐的黄昏,诗人却能勃发出如此昂扬的豪情来,确实让人佩服。)(板书:豪情昂扬)

(学生读——全班读、男生读、女生读、再全班读)

(三)对比参读,感悟诗蕴

是啊,人生自古伤离别。送别主题的古诗我们学过的还有很多,老师今天随手也抄了几首,与大家共同欣赏。(出示古诗:《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请同学们比较一下,看看这些古诗之间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1、学生比较,指名汇报。

2、同是送别之诗,这些诗又各有什么特色?自己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3、汇报交流。

4、小结:这些古诗,同是写对好友的别情,然而描写的景物不同,抒发的情感也不同。这些诗中,有的以歌相送,有的以目相送,有的以酒相送,有的以话相送,说到底诗人是以什么相送?

六、 小结:

古诗词是一尊巨大的,丰富的宝库,可以通过它们穿越时空,了解当时的人事,感受诗人的情怀,学习做人的道理。课下应主大量阅读。

七、板书设计

别董大

唐代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荒寒 凄凉 真挚 深厚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豪情 昂扬

教学反思: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人文思想的培养。”“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积极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评价、研读赏析。本课旨在古诗教学中尝试主题性阅读,通过对诗歌语言的揣摩,让学生对古诗的情感体验更为厚实。塑造学生完美人格,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

 

《城市的标识》

学习目标

1. 基础知识目标

生字:遒qiú 涸hé 芸yún 馈kuì 忖cǔn

蒡bàng 啁zhōu 啾jiū 窠kē

正音字:胞bāo,不读pāo 崭zhǎn,不读zhàn

词语:

遒劲:雄健有力.形容树枝.

馈赠:赠送.

芸芸众生:芸芸:众多的样子.众生:泛指人类和其它一切动物.指一大群无知无识的人.

川流不息:川:河流.息:停止.象河水那样流个不停.比喻来往的人或车辆,船只很多.

寿终正寝:寿终:很大年纪才死去.正寝:旧式住宅的正房.指年老时在家安然死去.比喻事物的自然消亡.

作家:

张抗抗:生于杭州,1969年"下乡"到黑龙江.当代女作家.

普里什文:(1873-1954), 全名米哈伊夫•米哈伊洛维奇•普里什文.俄罗斯著名文学家.

2. 能力目标

能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文章的线索.

3. 思想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城市的标识》一文,增强我们对生存环境保护的意识,从我做起,化作行动.

三. 学习的重点,难点

重点:用细腻的语言,赋予变化的语言表达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课文插图、幻灯片。

四. 课文分析

首先来讲解文题.什么是标识

所谓标识,是指用来辨认识别事物的标志.作者在本文中把树当做一座城市的标识,其作用是表达对现代化城市树木的珍爱,提醒和号召人们要自觉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使之与人和谐共存,共同发展.

本文自然段较多,共17个自然段.作者是按着如下的思路写作的.

作者先从反面入手,写出了现代化的城市与城市之间越来越雷同,像"多胞胎",像"连体人",失去了特有的个性,失去了活气和灵性.作者抓住了城市的"大厦和大楼","街道","轿车","人们的衣着"等这些具体事物,用细腻,形象的语言来写现代城市的缺欠——雷同,没有个性,为下文从正面写城市的标识——树,做好了准备.

这一部分里有一个难句,应该用懂它的含义.即"就好像每个城市的商店宾馆,都用各自特制的拉链,把天下各处自家的门脸统一锁成一个连体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城市间的雷同,描写中带有讽刺.

接着,作者就写城市中的树,正面写城市的标识.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标识.香樟树是杭州的标识;法国的梧桐是南京,上海的标识;榕树是福建或广州的标识;油松是长春的标识;圆冠榆是喀什的标识;国槐榆是北京的标识.最后作者发出由衷的感慨,树是惟一的不可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将成为城市的灵魂,是大自然的馈赠,是城市仅存的个性.

全文层次清晰,共分三个部分.1-5段为第一部分,6-15段为第二部分,16-17为第三部分.

本文多用比喻,排比,对比修辞手法,语言亲切,优美.

板书设计:

雷同:高楼大厦、立交桥、现代服饰

差异:不同的树:杭州 香樟 长春 油松 北京 国槐

教学反思:

本课思路较为清晰,在整个教学设计中,体现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教师做适当的引导。连续2次质疑,(读题质疑、根据关键词质疑),既使教学得以层层推进,又使学生能够在质疑——探究——理解——领悟的过程中完成语文学习活动,体现了课堂教学的高效,并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落到了实处。课后的仿写拓展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是对课文的再次回顾,让孩子们从身边的树再次体会到作者的独特视角。利用勾画重点、做好批注、交流讨论等方式自读自悟,品味文本的内涵,获得思想启迪。

 

《吾腰千钱》

教材理解:

本文是“珍惜”主题单元中的一篇文言寓言。经过对前几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对珍惜美好生活,珍惜友情,珍惜个性等主题有了比较深的认识,而这篇文章却以一个近似夸张的寓言笑话为大家勾勒了一个贪财的溺水人形象:宁可丢掉性命也不忍心舍弃钱财。作者用讽刺的手法描摹了爱钱甚于生命的人的可悲下场。本文寓意深刻,令人回味无穷。由于这篇文章是一篇拓展性阅读课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进一步提高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积累文言文知识。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设置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介绍作者生平,积累文学常识。

2、自读自悟文章,理解课文含义。

3、借助译文,弄懂重点词语的意思。

4、抓住人物对话,展开丰富而合理的联想。

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自读自悟文章,培养他们借助译文自学古文,积累文学知识的能力。

2、有感情朗读,培养诵读古文的语感与技巧。

情感目标:

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正确处理“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有感情诵读,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理解故事蕴含的深意。

教学难点:

由现象到本质,让学生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正确认识文章主题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教具准备:课文插图、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切中主题。

教师先向学生提问最喜欢什么。如有学生回答喜欢钱的话,可以继续追问:为了金钱,你愿意舍弃什么?生命呢?让我们看看这个永州人是怎么做的。

二、自读自悟,理解主题。

1、简介作者柳宗元,让学生了解其生平既主要成就。

2、给学生充分时间进行自主阅读。先不要参照译文,尽量理解文章内容。

3、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要根据词义、句义进行断句;突出重点实义词;叙述与对话感情色彩要有所区别等。

4、对于重点词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译文理解、记忆:

氓:古义与今义的区别。

咸:全、都。程度副词。

善:同擅,擅长。可以给学生简单的介绍通假字的知识。

绝:横渡。

济:ji 第四声。渡,到。组词:救济。多音字,ji 第三声。组词:人才济济,指数量很大。

有顷益怠:有顷,一会;益,更;怠,疲乏。

5、进行有感情诵读训练。这一环节的重点是如何处理两人的对话,该用语气、语调的变化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溺水者:贪婪与固执 同伴:关切与焦急

6、扫清字词障碍后,要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教师可以进行提问:

落水人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

他两次摇头,分别代表什么?

如果你是落水人,该如何去做?

对于以上问题的回答,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在充分表述自己观点的同时,要指引他们从本单元主题进行思考,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二、展延伸,深化主题

1、过以上步骤的学习,学生基本理解文章的寓意。教师可以让学生合作交流: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例,通过今天的学习,对这些事例有了哪些更深的认识。

2、这篇文章是节选,为了拓展延伸学生的思维,使文章变得完整,将结尾补上: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在老师的指点下,学生理解这句话,进而引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病态的追求必将使自己一无所有,甚至是生命。

3、引学生将本文中的“金钱”与“生命”同“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联系起来,结合自己生活学习实际谈谈如何处理二者的冲突。学生可以讨论交流,只要做到言之有物,层次清晰即可。

4、教师总结:喜爱金钱,无可厚非;追求利益,理所应当,但当这些与其他因素发生矛盾的时候该怎样处理,这又是一个比较严峻的课题。让我们将眼光放得更远一些,毕竟世界上还有许多更为美好,更为重要的东西。

四、效果预设

本节课是文言文。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尽管以前接触过,但在独自阅读理解上还会有些难度。经过上述步骤的学习,相信对于一些问题的解决会有所帮助。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学生对主题的认识将比较轻松;而深化拓展的部分,学生由于受到自身的局限,理解上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适时引导,理解程度不作硬性要求。

板书设计:

吾腰千钱

溺水——不丢钱——丢命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文言文。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尽管以前接触过,但在独自阅读理解上还会有些难度。经过上述步骤的学习,相信对于一些问题的解决会有所帮助。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学生对主题的认识将比较轻松;而深化拓展的部分,学生由于受到自身的局限,理解上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适时引导,理解程度不作硬性要求。

 

《爷爷的毡靴》

教材解读:

《爷爷的毡靴》这篇课文以孩子的口气讲述了爷爷几经修复,“永世长存”的毡靴的故事,表现出爷爷对毡靴以及生活中的事物的关爱及小作者的深刻影响。

课文围绕爷爷的毡靴的曲折经历,描写“我”随之产生的不同感受。一开始就讲爷爷的那双毡靴穿了好多年,破了修修补补,又跟新的一般。以至于在孩子的心理产生“世间万物终有尽时,一切都回消亡,惟独爷爷的毡靴却永世长存。”后来爷爷的腿痛。需要穿着毡靴下河,毡靴损坏的很厉害,“我”又想:世间万物总归有个尽头,毡靴也不可能给爷爷用个没完没了——这不,它快完啦。然而,爷爷用冰把毡靴变得更结实了,于是,“我”重又产生了那种想法:我不想爷爷的毡靴就是永远不会完结。春天来了,冰化可,爷爷的毡靴散成了一摊,爷爷终于扔掉了毡靴,他的残余成了小动物温馨的窝。长大后,每当有缘觅得一处以毡毛铺衬的小鸟窝时,“我”总要像儿时那般思忖着:世间万物有尽时,一切都会消亡,惟独也的毡靴却永世生存。爷爷珍爱毡靴,对“我”竟然产生这样深远的影响。文章的结尾,表面是写毡靴“永存”,其实却蕴藏着深刻的含义。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3、理解爷爷对毡靴的热爱以及生活中的事物的关爱及对小作者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1、我对于爷爷的毡靴产生过哪些想法。

2、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教具准备:课文录音、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值得珍惜的事物,每个人珍惜的事物也有所不同,你想知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的作者的爷爷珍惜的东西是什么吗?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吗?

二、探究新课

1、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2、指名读文,讨论解决字词的问题。

三、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师出示讨论题:

1、我对于爷爷的毡靴产生过哪些想法?

2、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在文中多次出现,意思各有不同,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意思,你怎样理解爷爷的感情。

学生:

1、分小组自学,讨论交流

2、全班汇报。

3、谈感受

四、总结

板书设计:

爷爷的毡靴

爷爷的毡靴穿了几十年,补了又补

为了保护腿,打渔必须穿毡靴 万物终有尽 惟爷爷爱心永恒

坏了的毡靴成了小鸟儿筑窝的材料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重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习之前可以个学生规定阅读时间,明确要求,了解掌握学生的情况。针对这篇课文,应抓住两个重点,一个是“我”对也爷爷的毡靴产生过哪些想法?这问题贯穿课文。始终,是一条主线。另一个重点是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在文中多次出现,作者各有不同,要激励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第三单元同步作文:

写作要求:

生活中有许多事物值得我们珍惜。碧水蓝天、红树绿花,构成这个绚丽的世界;亲情友谊,爱心善举,为每个人带来心灵的温暖。让我们举办一个公益广告大赛,把自己认为大家都应该珍惜的事物宣传出去,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写作指导:

1、选择自己认为最珍惜的事情,确定中心。

2、设计文字要简练,主题要明显。如果配有图画,画面要醒目。

3、广告尽量做到有创意,而且语言温馨,过目难忘。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