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苏教版语文七(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及教案

新学网 > 语文 >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 第二单元(金色年华) > 苏教版语文七(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及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美好的童年。童年的歌谣、童年的伙伴、童年的趣事……是否还历历在目呢?清代文学家沈复也有过快乐的童年,他写的一篇《闲情记趣》,就记叙了他儿时一些趣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感受一下作者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童真童趣。

(二)、学习课文

1、整体感知

(1)简介作品及作者

《幼时记趣》选自《浮生六记》。《浮生六记》是一本自传体散文,记叙了作者夫妇的家居生活和自己的坎坷经历,文字朴素自然,情感真挚。

作者沈复(1763—1807年以后),字三白,清代苏州人,文学家。沈复儿时就表现出富于想像、幻想的性格特点。沈复写《浮生六记》,忆及童年时仍充满童心童趣,这是很珍贵的。

(2)解题

题目《幼时记趣》中,“闲情”:清闲、无拘束时的情致;“记趣”:将乐趣、情趣记录下来。题目本身就蕴涵着对童年生活的无限留恋。

(3)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教师范读时的节奏,边听、边在书上勾画生字、词。

(4)解决字词

利用工具书及书下注释,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童稚 藐小 鹤唳 怡然 土砾 沟壑 项为之强 庞然大物 癞虾蟆

解释下列词语。

明察秋毫 物外之趣 私拟作 项为之强 素帐 鹤唳 怡然 鞭数十

(5)学生借助工具书及书下注释,完成正音、解词。

(6)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7)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

思考题:本文是如何布局谋篇的?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并归纳段意。

明确:文章没有连贯的情节,先总后分地叙述了童年生活中的趣事,全文紧扣一个“趣”字来写,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童年视觉敏锐,常常明察秋毫,故时有物外之趣。

第二部分(2-4段)具体记叙童年的各种“物外之趣”。

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2段)写“夏蚊成雷”景象,把蚊比作鹤,把它想像成“鹤唳云端”。表现出作者幼时富于联想、想像的性格特点。

第二层(3-4段)写神游山林,观虫斗、驱蛤蟆的情景,充满童真童趣。

④学生诵读课文,把握文章写作思路。

2、精读课文

(1)反复诵读课文,正确理解疑难句意。

①学生自由诵读,借助文下注解和工具书进一步研读课文,圈点疑难文句。

②学生就疑难问题质疑。

③讨论、交流

(2)检查学生正确理解疑难文句的情况。

翻译下列句子。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所以常常能够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或:所以常常有超脱于尘世之外的乐趣。)

②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当青云、白鹤来观看,果然象鹤唳云端一样,令人怡然称快。)

③蹲其身,使与台齐。(蹲下身子,使身体与花台一般高。)

④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把丛草看作树林,把小虫、蚂蚁看成兽类,把土石凸出的看作丘山,凹陷的看作山谷。)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3)诵读课文,品味文中精美词句,读出感情,读出语气。

思考题:下边的句子是如何表现童真童趣的?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睁大眼睛对着太阳,憨态可鞠,童真童趣便融于其中,此时的“童稚”,一面细察毫末,一面浮想联翩、想入非非,其乐趣已远超出“日”之本身。)

②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以“童稚”独有的视角、美妙的想像面对眼前的景象,“夏蚊”竟成“群鹤”,想像之奇特,童趣之美妙,可见一斑。)

③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徐喷以烟”之举,非童稚不能为也,小小素帐之中,竟出现“鹤唳云端”的奇观,确实令人怡然称快。)

④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既然“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为丘壑,则小小癞虾蟆便为“庞然大物”,所到之处,山为之拔,树因之倒,如此意境,世俗成人是无法领略的。)

⑤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观“二虫斗草间”的乐趣正浓,忽为虾蟆所坏,岂有不怒之理。惊魂既定,便用鞭打,一下两下不解恨,数十下仍不解恨,“驱之别院”而后快,童真童趣融于其中。)

启发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师生共同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3.深入探究

(1)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作者的“物外之趣”是如何产生的?

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观察——联想、想象——玩赏。[板书]

作者“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脖子都酸了,可见其观察是多么专注,时间多么长久。作者善于联想、想象、玩赏,怀着极大的热情创造着种种属于自己的世界。正因如此,在他的眼中,才会出现“夏蚊成雷”“群鹤舞空”“鹤唳云端”等等景象,使他获得自我满足,产生“物外之趣”。

(2)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请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的闲情趣事,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讲给其他同学听。

三、小结

《幼时记趣》文章紧扣“趣”字落笔,揭示出儿童神奇美妙的内心世界。文中处处有情、处处有趣,因作者“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作者观物有情,嬉蚊有情,鞭癞虾蟆,简直就是用情在鞭;正因闲中有情,才写出让人体味不尽的“物外之趣”。

请同学们课下反复诵读这篇文章,体会文章表达的“物外之趣”;在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联想、想像能力,学习作者的下笔细腻,笔端存真的风格,写好自己的“幼时记趣”。

四、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的精美语句。

2.课下借阅《浮生六记》,阅读书中其他篇目及其他名家描写童年生活的佳作。

3.以《幼时记趣》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五、板书设计

观蚊如鹤

趣神游山林

鞭打蛤蟆

第6课时《十三岁的际遇》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热爱知识,热爱学习,积极进取,渴望创造的精神;

2、本文字里行间透着灵气,全文充满诗情画意,是一篇语言表达方面的典范之作。

3、反复诵读和识记,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语汇。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