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 杨再隋
师:我听到了深情!谁再来?
(一生激动地再读钱学森的话。)
师:我听到了深情而又激动!来!一起读!
(全班齐读钱学森的话,群情激昂!)
【如何弘扬语文的人文性,用高尚的情操教育人,感染人;如何创设情境,让学生披文入情,与文本同呼吸、共命运。这是教学的难点,当然,这往往也是教学中高潮涌起的时候。此处的教学妙就妙在老师具有很强的“课感”,从学生想起一首歌中预感到高潮的到来。于是紧抓这一难得的资源不放,先是师生同唱《我的中国心》,营造氛围,接着生成话题:“唱起这首《我的中国心》,有一种怎样的感觉?”歌以咏怀,言为心声!妙哉!下面又紧赶一步,趁热打铁,让学生激情朗读钱学森的心声,声情并茂!群情激昂!何故?潮已起,如何挡得住?】
师:还有谁有想法?
……
生:钱学森的话让我感动万分,因为他在美国帮助美国人做事情,美国给了他很高的待遇,将来可能会更有前途,而他回国,各方面条件都赶不上美国,如果不是由于他的爱国,那不就是一个傻子吗?
师:那你说,钱学森傻不傻?
生:我觉得他一点都不傻。因为在美国再好,但美国不是他的家啊。他在中国长大的,怎么会不要自己的家呢?(热烈的掌声。)
师:说得多好啊!中国才是他的家!是祖国的山山水水养育了他。祖国的一草一木,一沟一坎都令他难忘;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无时不在对他深情地呼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来,我们再来读一读钱学森的肺腑之言,感受他那颗赤诚的爱国之心。
(生齐读钱学森的第二段话。)
师:这段话是钱学森对谁说的?
生:这段话是钱学森对留学生说的。
师:什么情况下说的?
生:留学生劝他不要回国时说的。
师:钱学森既答复了留学生们的劝说,又表白了自己的心迹。想一想,假如你是钱学森,说这番话时应是怎样的心情?
生:激动!
师:对!
生:诚恳!
师:缺不了。
生:坚决!
生:坚定!
生:果断!
师:体会得很好。那你就带着你的激动,带着你的诚恳,带着你的坚决和果断再来读一读。
【这是本节课的第二个高潮。紧挨前面的“涌浪”,形成两个壮观的“波峰”。对这段话的品读,陈老师的两处“点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是有学生说“如果不是由于他的爱国,那不就是一个傻子吗?”陈老师反问:“那你说,钱学森傻不傻?”这一问,又把学生引入纵深,再次掀起孩子们心灵的波澜,对钱学森的认识更加深刻可感。二是巧用换位,“假如你是钱学森,说这番话时应是怎样的心情?”让学生设身处地,感受钱学森当时的激动、诚恳、坚决、果断。通过这样的两次推进,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和钱学森的心就贴得越来越近,这时的情是真挚的、实在的,所以这时的读是入情的、到位的,就没有一点浮泛之气。】
师:一个师有多少人?猜猜看。
……
师:我来告诉你们,部队的编制分甲、乙两种,乙种师5000人是一个师,甲种师一个师就是10000人,你们说五个师是多少人?
生:按甲种师是50000万人,乙种师25000人。
师:至少25000人啊!钱学森至少赶得上25000人!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力量无比的人!
生:伟大的人!
生:了不起的人!
……
师:所以美国海军的高级将领怎么说?
生:读“钱学森无论到哪里……美国!”
师:“绝”字什么意思?
生:坚决不允许。
生:没有商量的余地。
师:这句话怎么讲?
生:就是不允许钱学森回到中国!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没有别的?
生:是不允许他离开美国,到中国不行!到其他国家也不允许!
师: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再往深一点思考,这句话还有什么潜台词?
生:就是他们美国一定要想方设法把他留下来,帮助美国做事情。
师:他们会怎么留?
生:他们会给他涨工资,给他更好的别墅,更高档的轿车。
师:嗯,有可能。
生:还会给他升官。
生:给他美女。(众笑。)
师:这是想诱惑他。电影电视里一些坏蛋经常会这么做。还有别的吗?
生:他们如果劝说不行,利诱也不行,可能就要来硬的了。比如抓起来,拷打他。
师:会进行卑鄙的暴力威胁。
生:会派人监视他,把他软禁起来,不允许他外出、打电话、通信等。控制他的自由。
生:实在不听话,不为美国做事,他们有可能对他下毒手,秘密杀害他。
师:是啊!同学们想像的都有可能。他们会软硬兼施,千方百计阻挠钱学森回国。事实上,当时的美国政府确实也是这么做的。当钱学森提出回国后,他们非常恐慌,后来又非常的恼火,明里暗里对钱学森进行迫害。后来还卑鄙地找了个借口把钱学森抓了起来。当祖国得知这一消息后,周恩来总理马上和美国政府进行交涉,经过五年的努力,钱学森终于从美国的束缚中获得了自由,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谁来读一读第5节和第6节。
【显然,这是本节课的又一个“波峰”。老师抓住美国海军高级将领的话中“五个师”和“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这两个点作为“楔子”,直入文本的深层,直抵孩子们的心灵。“五个师”到底有多少人?老师用具体数字作了形象的说明,正是这看似简单的转换,化抽象为具体,才让学生更加震撼,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此丰富,感情才会如此饱满。尤为精彩的是老师对“离开美国”这句话的导“悟”,“再往深一点思考,这句话还有什么潜台词?”这一问语称得上本节课中最为高明的启发!陈老师循循善诱,层层剥笋,精于预设,巧于生成,表现了他过人的教学才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双独特的慧眼是他多年来潜心修炼的结果。】
师:五年的时间有多长?你们现在是五年级,五年后你们高一就读完了。再算一下,一年是365天,5年是1825天;一天24小时,5年是43800个小时;一堂课40分钟,五年整整2628000分钟,相当于65700节课,若按一年在校上课200节计算,整整要在学校上课328年啊!这么漫长的等待,对一心回国的钱学森来说真是怎样?
生:度日如年。
师:好!他用了四个字的词语来概括,谁还会说?
生:倍受煎熬.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