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陈建先老师《钱学森》教学赏析

华中师范大学 杨再隋

新学网 > 语文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 钱学森 > 陈建先老师《钱学森》教学赏析

近两年,语文教学似乎又是问题多多了。跑了许多地方,听了许多课,终觉语文课新名堂多了,语文味淡了,浮躁气重了。听了陈建先老师《钱学森》一课的教学,八个字直撞心门——高潮迭起,回肠荡气。何出此言?看了下面的教学实录,我想,大家会找到答案的。

师:同学们喜欢看电影吗?

生:喜欢。

师:说到电影,我想请教一下,你们知道世界上最著名的电影大师是谁吗?

……

生:我在电视里看到的,说卓别林是电影之父。

师:对!电影之父!(板书)在电影这一行业里他算是祖师爷了,谁还知道哪些“之父”?

生:音乐之父贝多芬。

生:钢琴之父李斯特。

……

师:在中国,也有一个人被誉为“导弹之父”,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由“电影之父”聊到“导弹之父”,自然,巧妙。这样的导课悄无声息,没有课的痕迹,看似无意,实则“别有用心”,而且又顺手捎带,解决了对“之父”的理解,为课文的深入学习埋下了伏笔,为钱学森这一人物的出场预作了渲染。这比起时下那些五花八门的远离课文的“热课”,无疑是难能可贵的。】

师:听你们整齐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不过,现在我想学一学齐泯王,不听你们齐奏,想听你们一个一个地吹,见识一下你们各人的真功夫。谁敢出来?

生:(无人举手。)

师:被吓住了?都想当南郭先生?(生笑,众笑。)

师:(有一生举手。)好!他站起来了,站起来就证明自己不是南郭先生,有勇气!(该生读课文。)

师:读得不错,你百分之百不是南郭先生!不过有个字音要注意一下,“屈指一算”读“qū”,不读qǔ,你读,再读,全班读。“魂牵梦绕”的“绕”读第四声,不读第三声。这是个多音字。读!再读!

师:谁来接着读课文?

(一生读下一节。读到“赴美国留学”,师示意停下。)

师:停!这个“赴”字是个生字,怎么记住?

生:姓“赵”的“赵”的“×”换成“卜”就行了。

师:闭起眼睛写一下。“赴”是什么意思?

生:到的意思。

师:对!还可以怎么说?

生:去。

师:也对。但这里为什么不用“去”或“到”?(略停)“赴”是书面语,而“去”和“到”有时可以作口头语使用。所以“赴”字一般用在比较正规的书面语中。比如在电视新闻里经常听到“胡锦涛总书记携夫人赴某某国访问,而不说“去”或“到”某某国访问。好,接着说。

(一生读到“富裕”时,师示意停下。)

师:停。还得打断你一下。看老师写这个“富裕”的“裕”字。“裕”字怎么解?

生:“裕”就是富的意思。

师:怎么知道的?

生:“裕”字左边是衣字旁,右边是个“谷”,一个是穿的,一个是吃的。

师:吃穿都有了,丰衣足食了,还不富裕吗?对吧?

生:对!

师:你真聪明。从字形上就看出字的意思了。其实这也是我们祖先的一种造字方法,有一些字的字形就代表了它的意思。比如“孬”读“nāo”,意思就是不好,差劲。“不正”合起来就是“歪”wāi,两个“木”就是“林”,三个“木”就是森林的“森”。(边说边板书这几个字。)

【初读课文,贵在激趣。有了趣味,学生便会乐此不疲,连读几遍也不生厌。为什么许多老师抱怨学生不爱读课文,而且总觉指导乏术?我说,关键是一个“趣”字。陈老师的初读指导风趣幽默,借“南郭先生”来说事,孩子们怎会不喜欢?另外,读书中不忘字形、字音、字义的指导,对“赴”“裕”两字的指导可谓到位、精彩。从这些细节,可窥老师教学底蕴之一斑。】

师:刚才我们已经把课文读了两遍了吧?

生:嗯。

师:我告诉大家,学语文一定要靠读,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就读准了,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就读顺了,不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也就明白了。当然,学语文又不能光是读,都让你们读去了,读完下课,各走各的,读了以后各人有什么感受,有什么体会,有什么发现,有什么疑问,大家彼此都不知道,那又何必要几十个人挤在这一间屋子里干什么呢?对吧?那你们说,不光要读,还要干什么?

生:还要说读书后的感受。

师:对!还有?

生:谈谈不理解的地方。

生:说说自己的收获。

师:对!只要是自己的体会、感受、困惑、发现,就要坚持自己的观点,实话实说。一句话,不管你有什么想法,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好了,现在我还想请大家读课文,不过这一遍要求提高了,读完后要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建议大家默读,这样便于思考,可以在你认为有想法的地方勾勾画画,作个批注。会作批注吗?(生默读课文,作批注。)

【此处的读书指导堪称经典!初读课文后,如何将学生引向纵深,向文本的最深处潜游,理解文本内容,内化人文感悟,这是许多老师经常“卡壳”的时候。有时是心中有数,但苦于找不到一句合适的导语来过渡。陈老师及时小结“学语文要靠读”,这是方法的指导,也是激励手段;但一个“不能光是读”才是此时的本意,“哄”着孩子们自己说出“还要谈感受”。承上启下,过渡巧妙。而且自始至终都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引导学生自已思考,自已“作主”,这也是值得老师们学习的。】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谁先来说?

……

生:钱学森说“他是中国人”。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我读了很受感动,我想起了一首歌《我的中国心》。

师:能给大家唱几句吗?来!掌声鼓励!

生:唱“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师:《我的中国心》最初是由香港歌手张明敏在80年代的时候演唱。这首歌唱遍了大江南北,唱出了全世界爱国华人的共同心声。会唱吗?来!一起唱!(师生同唱《我的中国心》,气氛热烈。台下掌声雷动。)

师:唱起这首《我的中国心》,有一种怎样的感觉?

生:感觉很激动!

生:感到很自豪!

生:很兴奋!

生:很想大喊一声!

师:喊什么?

生:(大喊)中国,我爱你!

师:多么真挚的情感!多么富有激情的呼唤!你同样喊出了身在美国心系中国的钱学森的心声!有把握把钱学森的心声读出来吗?

(生读钱学森的话,“我是中国人。我现在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