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一中学 刘开松
我省各普通高中从今年秋季开始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计划”,其核心理念之一即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加强实践,它全然不同于以往教师课堂的单纯传授、“满堂灌”、一人唱独角戏“,而特别重视教师要以生为本,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这出大戏的真正主角。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现以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奇妙的对联》一课为例,谈谈笔者的做法。
一、布置预习,有的放矢
对于预习,教师不能一成不变地只说一句“请同学们预习课文《奇妙的对联》”。如此轻描淡写、笼而统之,容易让学生产生“语文预习作业仅仅是看一遍书而已”的错觉。由于没有明确任务、具体目标,一部分偷懒的学生甚至会认为“看与不看一个样”。如此布置预习,大而不当,效果可想而知。对于本课,我下达预习任务是:请同学们认真通读课文,并搜集整理自己最欣赏的对联3~5副,以便在上课时与同学交流。目标明确,一开始就强调实践性、实用性。
二、温故知新,朗诵导入
过去一些老师在导入新课时往往过于严肃,仿佛自己一下子就变成了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在严正地阐述我对国际热点问题的看法,义正词严,咄咄逼人,不容置喙,使原本应是轻松的对新知识的获取变成了教师一人滔滔不绝的对某一问题的盖棺论定,课堂气氛一开始就陷入严肃而沉重的泥淖,这种做法实不可取。我们为何不让学生与我们同一体验获取知识的快乐呢?古人云:温故而知新。放声朗读吧!既然李阳的疯狂英语能让英语在大声朗读的同时火一把,为什么我们语文课堂不能在全班齐声朗读的抑扬顿挫声中开始我们的新课呢?──“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通过齐声朗读这些耳熟能详的优美诗句,教师再不失时机地抛出一问:“这些优美的诗句从形式上看都有哪些特点呢?”──“字数相等!”“是对偶句!”“对仗工整!”“平仄相反!”“仄起平收!”的结论还不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还用得着老师一本正经、反反复复地灌输“什么是对联的形式特点”吗?
三、问题引路,合作探究
明确了对联在形式上的特点,学生已沉浸在自主探究的喜悦之中。这时老师要抓住时机、趁热打铁:“接下来,请大家亮出各自在课前搜集的得意之作。”话音刚落,学生们早已准备就绪,个个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白塔街,黄铁匠,生红炉,烧黑炭,冒青烟,闪蓝光,淬紫铁,坐北朝南打东西;淡水湾,苦农民,戴凉笠,弯酸腰,顶辣月,流咸汗,砍甜蔗,养妻教子育儿孙”“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他年攀桂,登月宫必定有我”“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八音齐秦,笛清难比箫和”……学生的精彩发言博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而此时正是老师发起“进攻”的最好时机:“那么,这些对联在内容上有哪些特点呢?”学生们一听到又来问题了,马上开始分组讨论起来。只见他们先是凝神思索,若有所思后会心一笑,继而与同伴窃窃私语,尔后便眉飞色舞地谈论起来了,甚至有的可能是因为意见不合竞争得面红耳赤。一见这形势,教师见机行事,马上止住道:“讨论时间到!”顿时,讨论声、谈论声、争论声嘎然而止。“谁先来?”“我!”“我!”……刚静下来的教室又沸腾了起来。“上下句互相补充!”“上下句内容相对或相反!”“有的上下句之间还有因果、转折、条件等关系!”学生七嘴八舌,课堂上热闹非凡,而老师再恰到好处地抛出一句:“据此,从内容上看,对联又分为哪三类?”──“正对”“反对”“串对(流水对)”。如此一来,通过问题引路,学生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
四、敢于下水,品头论足
面对新课程理念,面对实践性极强的语文教学活动,教师不能总在一旁隔岸观火,“君子动口不动手”,而要敢于下水,与学生一道体验学习的痛苦与快乐。这方面我有切身体验。多年来,《闽西日报》在元旦、春节期间都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联合举办“保险杯”春联大赛,迄今已举办了七届,我每年都积极参加,并有不少对联作品发表,有的还获得各种奖励。因此,在这堂课上,针对前面出现的热烈的课堂气氛,我仍觉得意犹未尽。此时,我别有用心地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你们在课前搜集整理了那么多优秀的对联,真让我们叹为观止。我也整理了一些对联,供大家评判。”我不动声色,只是在电脑幻灯片上显示一条条自己在《闽西日报》上发表的对联:“福娃问世添福气,神六飞天显神威”;“春夏秋冬时时保险,东西南北处处平安”;神六飞天华夏儿女雀跃,海西进京苏区干群狂欢;“下猛药根治虚高药价,出重拳打击地下庄稼”;“增效节约扬民族传统,扶贫济困树社会新风”;“教师秉笔批改甘当教坛绿叶,学子挑灯攻读誓做学界红花”;“喔喔鸡鸣随冬去,汪汪犬吠伴春来”;“宁吃学海万般苦,不负师长一片心”;“一身正气处世,何惧风刀霜剑;两袖清风为官,哪管冷雨恶言”……同学们畅所欲言,一吐为快。等到大家评判完毕,我才轻轻地告诉大家:“这是本人在《闽西日报》上发表的对联,谢谢同学们的指正。”同学们恍然大悟,课堂气氛一下又达到了新高。
五、当堂挥笔,展示才情
新课程理念特别突出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实用性,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应千方百计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其中,语文课堂本身就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平台。我们要充分挖掘校本资源,精心设计能激发学生创造灵感,表现自己才情的问题,让学生充分体验创造的快乐。本节课,我在前面充分酝酿课堂气氛的前提下,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如下题目:
1、2006年我校(上杭一中)高考再创辉煌:应届生上重点线315个(不含体育艺术类考生),首次突破300大关,居龙岩市第一名;应届生总分600分以上人数104人,比上年增加63人;上本科线总数达1224人(不含体育艺术类),突破1200大关,比上年增加216人,居龙岩市第一名;文科考生高晓金高考总分645分,居龙岩市第一名;文科考生蓝少华投档分649分,居龙岩市第一名。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