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教学案例

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 李玉山

新学网 > 语文 >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1 > 园丁赞歌 记叙要选好角度 > 《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教学案例

(教材对此有明确表述)

b、写老师能否用“第一人称”?用第一人称来写可收到怎样的效果?

试写一段文字:完成课后练习题一或练习题三。

交流讨论后明确:

第一人称的记叙,便于直接充分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读起来使人感到真实、亲切、自然。

文中的“我”有两种情况:一是作者自己,在这类习作中,记叙只限于“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不是“我”所亲身经历的人和事就无法直接记叙,在反映生活的广度和记叙人物的深度上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二是作品中的一个人物,如鲁迅小说中的“我”。其实刚才的两个片段练习已经有了文学创作的意味,这需要大家合理想象,设身处地地体会人物的心理才能写好,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样的写作也是师生沟通的一种途径。

三种视角谈不上孰优孰劣,运用得当使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即是最佳选择。

⑵ 关于“切入点”:

教师:“切入点”即狭义的角度,教材在这点上混淆了视角与角度这两个概念。写作任何文体的文章都有个角度的选择问题。就记叙类文章而言,“切入点”即作者选择和处理写作素材的着眼点,其目的是更好的表现人物的特点或凸显事件的启发意义。就像摄影,可正面,可侧面,可俯拍,可仰拍……选准了恰当的角度,就能拍出最佳艺术效果的照片。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切入的角度得当,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请同学具体谈《夫子素描》在“记叙角度的选择”上值得借鉴的地方。

学生回答。可能有以下答案:

① 选择夫子最与众不同的细节,突出夫子的与众不同。

② 选择夫子作为教师最平凡最普通的一面,

③ 避开了思维定势,没有写成“优秀教师风采录”。

其他。

教师总结明确:

选择“切入点”的基本原则:新,奇,小、深。做到这几点,就能写出立意新颖深刻、个性鲜明的佳作。请同学想一想,要写出老师的个性,还有那些“角度”或“切入点”可供选择?

2、例题演练:课后练习五。

此练习视课堂具体情况而定(如时间不允许就留作课下作业)。

三、小结

视角的选择更多的体现了写作技巧方面的要求,但绝不能忽略内容表达与情感抒发方面的制约;而切入点的确定则更多地体现了观察、思考方面的深度与敏锐度,其中也有技巧方面的影子。写文章只有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才能写出美文,才能出精品,

【板书】

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

视角:人称

“角度” 形式内容的统一

(广义)

切入点:着眼点

【精彩片断实录】

师:写作任何文体的文章都有个角度的选择问题。就记叙类文章而言,“切入点”即作者选择和处理写作素材的着眼点,其目的是更好的表现人物的特点或凸显事件的启发意义。

请大家谈谈《夫子素描》这片习作在“角度”的选择上有哪些大家原来忽略的地方呢?

生:这个老师好,亲切,不讨厌。

师:哦,具体说说。

生:原来写老师,写父母,我们好像陷入了一种圈套中,就是必须要歌颂,要拔高,把老师写得跟神仙一样,不食人间烟火。

生:这个夫子老师就是个很普通的小人物,但我们就喜欢这样的老师。

师:你们说的实际是如何摆脱“思维定势”的问题。人都是有惰性的,习惯了某种固有的思维模式,生活、学习、写作都陷入其中,多么让人讨厌。要想创新,必须打破思维定势。

生:可是那样写是不是有危险啊?

师:什么危险?

生:得不了高分。我们初中老师告诉我们写作文千万别搞特殊。

师:你是对老师的评判能力及打分水平有怀疑。我是这样的老师吗?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你喜欢这样人云亦云地写作文吗?

哪个同学接着说?

生:这篇作文没有写惊天动地的大事,好像写的都是小事琐事,比如年龄问题、口头禅,就没写老师怎么勤奋、怎么关心学生之类的事。

师:这样写好不好呢?

生:当然好。这样写是不是对老师不够尊重啊?

师:有不尊重吗?……你来。

生:我觉得作者是很佩服夫子的。他有点正话反说,明贬实褒。比如写夫子“爱吹牛”,实际上是写夫子老师的写作才能的。

师:所以,没必要仰视;更不要写些空话套话。关键是习作者抓住了夫子老师的一些最能表现夫子特点的细节,这样的角度很小,也很新。

我觉得老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具体的有鲜明个性的人,人是立体的有多种角色,大家眼中的老师其实是作为教师这一角色的表现。大家想一想,写老师还可以从哪些角度切入?

生:可以写老师的眼睛。

师: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生:还可以写老师的手。

生:可以写老师的记心与忘心,比如“我的老师忘心大”。

生:写孩子眼中的妈妈,写老师的孩子对妈妈的看法。

师:你这是侧面迂回战术。

生:写老师的衣着。

师:具体说说

生:写老师很会打扮,很爱美,每天总让我们感受到青春活力。

师:不像我,总是老气横秋。(生笑)当然,不止写老师,写父母,写同学,写邻居,都要注意角度的选择。同样,写一件事也有个切入点的选择确定的问题。大家想不想试一试?

生:想。

师:那就出个题目吧。……

【教学感言】

一、教师要具有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与能力

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合理开发课程资源是新课程对语文教师素质提出的高要求。阅读与鉴赏的教学如此,表达与交流的教学亦如此。教材编写更多地体现了以人(生)为本的宗旨,给学习者提供了较大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如何引领学生进入这个空间并在里面驰骋自如,我想首先教师应该有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与能力。习惯了照本宣科,习惯了依赖《教师用书》,习惯了唯书本马首是瞻,是很难适应新课改的形势的。

开发课程资源,教师应练好四门功夫:思考、质疑、博览、融合。关于记叙的视角与角度问题,我翻阅了好几本写作教材,请教了南开大学徐江先生,最后综合出我在板书中所呈现的“知识体系”。尽管还不够完美,但相比教材而言,应该是比较合理的。

二、处理好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新课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提倡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这是中的之言。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教学预设要做到合理、科学,前提是对学生实际学情的准确定位,所设计的教学环节与构成这些环节的具体问题应该符合学生认知心理及教育学规律。预设的问题应该指向清晰,有较大的思考与回答维度。以此标准衡量,导入开始的让学生评价两篇习作,问题问得有些笼统,结果学生回答各式各样,及时调整提问,课堂才回到轨道上来。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