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第七中学 卢燕
【设计思想】
高一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上已积累了一定的功底,如何在原有写作基础上通过系列化的作文教学提高其写作水平?本教案的设计力图通过名家名作给学生以较直观的审美、鉴赏文本,通过赏析和借鉴两个教学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在同一类型的写作上有所领悟,有所收获。选取了部分学生习作,让学生在名家与同龄人作品的对比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式。此外,根据不同写作对象(人、事、景、物等)设计专题片段作文训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点上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关注现实,关注社会。
2、积累鲜活的写作素材,为写作创新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学习写景状物的技巧,训练语言表达。
【教学策略】
以引导、启发为主,以学生讨论、点评、互评和互改为主。
【课时安排】
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很多人看来,写作并不轻松,有人曾经用这样一副对联描写写作的愁苦情状──
上联: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
下联: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
的确,写作决非一件简单的事,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很多同学在写作文时,都为材料的选择而苦恼:自己与其他同学生活、处境无甚差别,日子平淡得近乎于单调,怎样才能在作文中写出新意呢?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曾有诗云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么作文的源头活水从何而来?让我们再来看看罗丹说过的一句话:“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可不是吗?生活中有许多人、事、物总会在不经意时拨动我们原本平静的心弦:当我们还在为母亲的一句责难之辞而耿介于怀时,却发现母亲无视孩子满脸的怨气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面;当我们从新闻媒体报道中走近身穿白色T恤的平凡丛飞时,我们发现的是一颗不平凡的美丽心灵;当我们的双眼在罗中立《父亲》的油画上徘徊时,我们想到的是自己父亲经年辛劳过后,写满岁月痕迹的脸;当我们还沉醉于一代才女“花自飘零水自流”的离愁别苦时,我们惊讶地发现柔弱似她竟也可以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那雄浑的慨叹鞭笞南宋君主的苟且偷安……凡此种种,都是写作的极好素材,这些曾经让你心动的一刻,你是否留心去把握了呢?
写作的源泉是生活。从感悟触发了写作动机这一作文本质出发,同学们可以把任何一次作文都归属于“感悟作文”的范畴。
二、感想性作文概念阐释
“感悟”顾名思义,有所感触而领悟。“感悟”的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而不断渐进的过程。在“感”中去“悟”,在“悟”中有“感”,在不断地感悟中逐步地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和对生活的认识,这种理解和认识又反过来促使我们更进一步地去感悟。“感想性作文”是对由接触外界事物而引起的情感和思想反应的过程及结果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样式。在“感悟作文”中,它以“感”为主,侧重写“感”,传达的是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的反应”,即“感受”。
三、写作技法例谈
1、确立触感点:
“感”的捕捉和表达是感想性作文的关键和重点。在考场上,触感点的确立有两个阶段。一是通过读题,激活感悟。根据文题要求,抓住命题作文的“题眼”,提取材料作文中的文字或图画材料提供的信息点,围绕话题作文所规定的范围,通过联想,打开储满生活积累的素材库,激活感悟,尽情地去感悟,得出无数的“触感点”。二是筛选和加工,找出那个对自己触动最大、最能唤起写作欲望的“触感点”,然后以这个“触感点”为主线,以这个“触感点”来源的材料为主要内容,构思出感想性作文的框架(当然也可以把这整个感想产生的过程作为作文的思路)。要求确定“触感点”的内核,即文章要表达的主旨,突出“触感点”的作用。
确立的触感点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真实。有道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不精不诚,不能感人”。作文要达到以文字感动他人,唤起他人与我们同“感”,就必须抒写真情实感,做到有实感而发,惟真情而发。只有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阅卷老师,进而感动他人,唤起读者的共鸣。二是独特。“触感点”确立的过程是一个由此及彼的联想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即使同学们产生联想的触感点──外界事物是相同的,也会由于各人视角、阅历、联想方式、认知能力等的不同导致所产生的感想各不相同。因此,只要触感点是真实的,感受就是独特的。三是新颖。感受的角度新,感受的结果新,才能使自己的作文给阅卷老师以春风拂面般清新、独到的感受,而且也更能以真情实感唤起阅卷老师的共鸣。也只有这样,作文才能有创新、具有个性特征。四是恰切。感想性作文写作的成功与否,关键要看同学们的感受与高考题及作文所选材料的内容结合得是否自然恰切。即:描述内容要是产生相应思想反应的最自然的充分条件,抒写的思想情感要是由所描述内容引发的必然反应和结果。
2、根据触发感想的材料类型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行文内容:
⑴ 以现实中存在的人或事为触感点的(现实社会和生活):
在这类感想性作文中,人物的言行举止、思想行为、事件的发展过程或细节特点等均可成为触发感想的触感点。这个触感点或贯穿全文,或在文中画龙点睛,或时显时隐地统摄感想过程和材料,成为写作内容的主线。
① 参考名家名作:
让学生品读名家作品,谈谈自己的读后感,并说说自己可从名作中得到哪些写作方面的启示。赏析名家作品《母亲的手》,见附件。
评点:
母爱是一种伟大的无私的爱,庄因从人们常见的“母亲的手”这一角度入手,以质朴无华的文字、采用白描写的手法点染母爱,娓娓道来,于平淡中现真情,表现得非常贴切、自然,全无牵强附会,让人惊异于母爱的深沉。全文以“手”为中心,将几个事件穿针引线,且将这种母爱置于中国文化氛围中,增强了母爱的传统意蕴。
② 点评学生习作:
阅读学生习作,并评点。最后将《用爱搭桥》和《汤圆儿》作一个比较。
评点:
《用爱搭桥》是一篇以“沟通”为话题的考场作文,作者选取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在妈妈生日这一天送去自己的祝福,并由此引发了自己一系列的回忆,伴随自己的回忆又加入对自己内心活动的细腻描绘。文章篇幅虽然短小,内涵却很深刻,且不乏含义深刻、隽永的佳句。作者文笔较好,开头、结尾的处理自然,有意蕴。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