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15日至16日举办的“科学与公众”论坛上,笔者听到了一个陌生的名字──卡尔·萨根──这个名字至少为全球5亿人知道。
这次受到我国科学界广泛重视的重要论坛,正是为纪念这位美国著名科学家和科普作家逝世5周年而特别举办的。
笔者为自己不知道这个名字深感羞愧,于是不断向周围询问:“你知道卡尔·萨根吗?”让笔者惊讶的是,几乎所有被问及的人都和笔者一样,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他们当中有教师、律师、新闻记者和大学生等。
笔者感到,实际上,令人羞愧的并不仅仅是不知道卡尔·萨根这个名字,令人羞愧的是我们科学素养的低下。
我们陌生的不仅仅是卡尔·萨根
卡尔·萨根是天文学教授、世界著名的科普作家,他被誉为“唯一能够用简单扼要的语言说明科学是什么”的科学家,他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卡尔·萨根自编、自导、自演的大型科学电视系列片《宇宙》轰动全球,被翻译成10多种语言,在60多个国家放映。与电视片配套的《宇宙》一书,曾列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长达70周之久,在美国先后印刷了42次,另外还有31个国外版本。
在美国,卡尔·萨根的知名度超过所有的影星、歌星,甚至国家领导人。在1991年美国青少年中进行的“十大聪明人”评选中,他的名字列居榜首。面对公众、新闻界和政界,萨根曾是整个科学界最可信赖、最有力量的代言人。萨根讲解宇宙,课堂是全世界,萨根的工作激发和激励着许多人投身于科学。
在美国,卡尔·萨根走在街上会被许多人认出来,甚至车站的搬运工。卡尔·萨根是“科学的形象大使”。
然而,对中国公众来讲,伟大的卡尔·萨根却是个陌生的名字。
卡尔·萨根在他的书中曾严厉地批评过美国在科学教育方面的缺陷和美国青少年乃至普通公众科学素养的低下。然而,在他批评过的美国,作为科学家的卡尔·萨根的知名度仍超过所有的影星、歌星,甚至政治人物。他的作品《魔鬼出没的世界》一书在美国出版后,当年就创下了最佳畅销书第一名的纪录。而这本书的中文译本仅有5000册的印数。如果卡尔·萨根知道这样的数字,会怎样评价呢?
中国科协日前公布了2001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每千人中只有14人具备基本科学素养。这还不及美国十年前的六分之一,但已是中国五年前调查结果的七倍。
公众需要“中国的卡尔·萨根”
日前,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普及概况》。这份《概况》表明,中国公众虽然科学素养不高,但对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崇高的敬意。
美国科学新闻在线也对此作了报道。报道说,虽然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公众的科学素养相对较低,但却正在迅速提高:“公众的态度非常值得赞扬:在最受羡慕的职业中,科学家已超越商人占据了第一位。”
中国公众对科学技术的支持率高于欧美各国,对科技的重视与公众自身的科学素养形成“一高一低”的鲜明反差。它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反映出问题的症结:仅仅依靠呼吁崇尚科技、重视科技,并不能必然地带来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
事实上,许多科普电视节目都拥有大批固定的收视群;优秀的科普读物也大受欢迎;一部《宇宙与人》卖出了50多个拷贝……可见,国人对科学知识仍然有强烈的需求。
现在的问题是:科普不是没有需求,而是有效供给不足。
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教授吴国盛说:科学与公众之间是有鸿沟的,需要架起科普桥梁,科学家和媒体要担起这一责任。中国公众需要卡尔·萨根这样的科学形象大使。
他认为,科普是有市场的,但这个市场还需要培育。
“隐形”的中国科学家能成为卡尔·萨根吗
离群索居、深入浅出、性格古怪……这几乎就是大多数国人心目中的科学家形象。现在,科学家搞科普仍会被一些人不屑一顾。他们认为,这种人是科研搞不下去才做科普的。
实际上,这种现象在美国也同样存在。卡尔·萨根在美国科学界也曾遭到非议。有人嘲笑他,认为科学家搞科普是不务正业,甚至是哗众取宠。卡尔·萨根甚至因此两次失去入选院士的资格。
作为一位天文学家,萨根没有把科普看作小儿科,而是当作一项事业去做,甚至是不朽的事业、荣誉的事业。他也正因此得到了公众的爱戴。
《科学时报》发表文章指出:在美国,一提到科学家,人们就会想到萨根,他就是一个代表、一个形象。而我们在谈科学是什么的时候,就会想到物理、化学,或者想到生物、细菌;谈到科学家,就会想到穿白褂的。而一提到歌星,会想到田震、刘欢等一大批明星──在科学家的队伍里还没有这样的人。如果有像萨根这么一个人物出现,情况就大不一样。
学习萨根,介绍萨根,就是希望有更多的科学家参与到科普中来,成为“明星式”的科学家,并能让公众热爱并崇拜这些“科学明星”。
传媒能否推出“中国的卡尔·萨根”
吴国盛教授说:“我曾经问过好几位中国科普界的老前辈,如果用10亿元来搞科普,应该如何花这笔钱?他们在思考片刻过后,几乎都认为应该先办一个电视台,或者投资制作电视节目。可见大众传媒浮出水面成为科学传播的主力军,已成共识。”
调查显示,我国公众获得科技信息的渠道分别是:通过报纸、杂志渠道的有56.7%,图书为7.9%,广播11.9%,电视66.1%。
接近七成的中国人依靠电视了解科技。但根据业内人士估计,现有科技节目占电视播出总量的比例大约不到1%。而在美国,1997年,每个美国人平均收看电视432小时,其中有72小时是看科学节目。
据介绍,卡尔·萨根自编、自导、自演的大型科学电视系列片《宇宙》在80年代初就红遍五洲,但直到最近,在科学家的呼吁下,央视才决定于近期播出,然而,播出时间安排在午夜以后。
长期从事科普出版工作的著名科普作家卞毓麟介绍说:目前青少年科普读物的出版能略有赢利,这与国外差距很大。现在的科普作品中多的是知识,少的是智慧,我们缺少像卡尔·萨根那样既懂科学又善于表达的科学明星,缺少科学的代言人。
大众媒体在科学传播中的作用应该是最为突出的,但近年来,大众媒体出现了许多真伪不辩、错误百出的科技报道,令科学界不满、指责和不屑。新闻记者同样存在科学素养低下的问题。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