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书中还有一处明显的败笔,即令作为贾宝玉的另一化身甄宝玉,出现在现实世界里,这实在不象曹翁本意。曹翁善明写暗喻,贾(假)宝玉本天上神瑛侍者,口衔无缘补天的通灵宝玉下凡还孽债,借甄(真)宝玉的身形完成心愿。但书中真正出现的是这”假”的替身,“真”身反而作为影子不现形,甄家始终作为贾家的暗喻线索而存在。而后四打破了这一神秘感,使得甄家及甄宝玉的存在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二、其他重要人物的处理
1、黛玉:
由于后四十回中林黛玉早早死去,对她的性格不可能有更多的描写及发展。后四十对她的性格描写基本延续了前八十回的套路,依考证及前书中用各种形式透露的暗示,应是黛玉先病死,宝衩后嫁。把“黛死衩嫁”安排在同一时辰发生,应是后书的作者的独立创造,这是续书作者一个巨大成功之处,这种安排,使其具有更加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这样的安排也给了黛玉这一弱者更惨烈更催人泪下的完整圆满的悲剧结局。但这样的安排显然不是曹公最初的设想
2、宝钗:
宝钗在前八十回中虽然圆通稳重,但才貌盖众,也有其天真烂漫妙龄少女的一面。曹公对宝钗的评语是”任是无情也动人”。这动人二字实在高明,点明了宝衩“淡及始知花更艳”的外素而内明艳的群花之首,牡丹花的特点。
而后四十回的宝衩,素淡无味,乏味甚至可厌,完全丧失了其动人的一面,仅留下无情。
对其他人物的描写也有很多前后性格不连贯,令人难以相信是出自一人手笔。仅有极少数的几个人,如紫鹃(见红楼梦中的紫鹃一文),后书作者有惊人之笔,在不违反人物前后一致的情况下,使其性格更鲜明,人物更出彩。
三、作者流露出的喜恶及倾向
曹公与高鄂在书中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的个人倾向及喜恶处处可见,在此仅举两个简单的例子。
1、对同性恋的态度:
曹雪芹不仅鼎立歌颂男女之爱,对男与男(宝玉与秦钟,与琪官,甚或与柳湘莲,北静王等),女与女(芳官与蕊官)之间的爱慕及恋情也持欣赏的态度,并对其有不输于男女之间情爱描写的精彩之笔。反观后四十回,这等左道旁门之类的描述,在高鄂手中的宝玉身上,及全书各处,销声匿迹。
2、对颜色的领捂力及偏爱:
左脑主管逻辑计算及抽象性思维等,右脑主司情感,色彩,图象,音乐等。就总体而言,男性左脑功能较占优势,而女性更善于使用右脑。右脑功能较发达的男性,一般会在艺术领域里有较大的发展,其中少部分人会有一定的女性化甚或同性恋倾向,比如男舞蹈演员里同性恋比率就高于普通人群。曹公的右脑功能应比较强健,纵观红书,他确实对颜色有不可忽略的领悟力。他冠以红书中的主要人物与之相配的颜色,成功地运用另类语言加强了人物的特性和感招力。
主要人物贾宝玉以大红为主配以金玉,如此不俗之人却用了最平俗的色调,暗示了他富贵荣耀和浮华于尘世的命运。他的衣着以红为主色,所居之地也命名为“怡红院”,匾为“怡红快绿”。他内心本性与外界赋予他期望之不协调处通过他给丫环的命名表现出来:晴雯,麝月,秋纹,碧痕…,他的内心是由晴日里有花纹的云彩,淡香幽静的月亮,秋色和春叶所组成的。曹公不须多言,他用色彩丰富活跃了自己的人物。
薛宝衩的主色是白和金,也是两种反差极大的颜色。她外素而内艳,也反映了她的外表和内心的矛盾。她的丫头也和了她的本色,叫金莺。她与贾宝玉不同的是,虽同处于内心外界矛盾中,宝玉的是无可奈何,而她的则是精心布置,有心策划安排的。
林黛玉在三人中是始终用本色表现的唯一一人。曹公赋予她的主色是紫,配色是白。可以看出曹公的用心,宝衩与宝玉和黛玉各有一色相重。黛玉的丫头一名紫鹃,一名雪雁。更叹曹公的用心精细,黛玉与宝衩的丫环名字后一个字均为一飞禽名。
由上可看出,曹雪芹对颜色的运用和领悟是极高的,这在后四十回中完全体会不到。
如此差别繁多,此处不一一列举。
三、后四十回的可读性大大低于前八十回
一部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的可读性(好看)应由如下几个方面决定(重要性不分先后)
1、故事性。
2、人物的把握和描述。
3、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
4、作者对细节的处理。
5、作者的知识及想象力。
6、作者的生活(对所描写生活的熟悉程度)。
曹公在故事处理,人物描述及语言应用方面都非常人所及。红楼梦不但是中国四大名著之冠,而且被称为百科全书,作者让读者从他所讲述的故事和他所描写的人物中间,充分欣赏到他超常的文采和渊博的全方位的知识,在读者为书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担忧欣喜的同时,也对诗琴书画,甚至中医中药,服饰家居,烹调美食等都广开眼界,增长知识,他的红楼梦可读性极强是不言而喻的。
而红书的后四十回可读性毫无疑问地大大下降,也就是说,不那么好看了。原因不仅仅是,甚至不主要是,作者对前八十回人物命运和家族的结局有所改变,后续者的学识,文采,对人物的把握及对语言的驾驭能力远逊于原作者才是主要原因。同一作者在一部书的前后两部分会在写作方法和水平上有如此重大差异,这种机会实在不多,可能性也不大。
鉴于以上诸方面的原因,重复我在本文开头的结论:从故事情节的首尾呼应,主要人物的命运,主要人物的性格,作者本身流露出的喜恶倾向,描写手法,写作技巧,文采还有知识层面的展露等,我比较倾向于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非同一人所作。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