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昆仑
宝玉究竟曾和谁“作怪”,只有袭人自己最能知道。可是别人就此都被检举出来,而且这就决定了后来徒担了个“虚名儿”的晴雯以及芳官、四儿等几个女孩子之被撵出去。她这番说话,真可谓“其虑患也深,起操心也危”;多么委婉动人!又多么阴森可怕!
袭人的种种心事之中,还有最重要的一宗,就是钗黛之争,究竟胜利属于谁?难道她还不知道宝玉和黛玉是一路上的人吗?可是她能看得出贾母王夫人等中意的不会是黛玉。从对袭人自己的关系来看:黛玉竟嘲笑着叫她“好嫂子”,一语揭穿自己的潜谋,多么可惊!将来怎么相处?宝钗所要宝玉走的道路,才正符合老爷太太的意愿。何况宝钗既洽与情,又容易合作,所以她只有反林拥薛。此外,对于第一个握有实权最能影响凤姐又得人爱戴的丫环平儿,第一个受人尊重又能影响贾母的丫鬟鸳鸯,她一向深相接纳。至于其余的各方面,除了宝玉奶妈李嬷嬷骂她是“妖狐”、晴雯始终和自己对抗以外,就连赵姨娘也说 她的好话。
五
袭人为什么正是晴雯针锋相对的性格?因为晴雯是奴仆群众明白坚定的判奴性的典型,而袭人恰好是奴仆中委屈婉转以媚主求荣的奴才代表。因踩踏也是和许多天真无忌要求自由生活在大观园中的少女们走着完全相反的道路。她对她们吟诗、赏雪、斗草、簪花,毫无兴趣。凡是宝玉越高兴,她就越担心。宝玉越和黛玉、湘云或别的女孩子亲近欢乐,她就越紧张。她辛辛苦苦、云云秘密、提心吊胆、日夜不遑。只是为了想替主子们来防范控制宝玉,使他不要跌出常轨,惹出祸乱。因此尽管宝玉有时还不免对她存着模糊的好心,可是她终于造成和宝玉越来越深刻的矛盾关系。原作者曹雪芹用深曲精细的笔墨,描绘着这个在封建秩序中被称为“俊”的袭人的特点,叫人看起来仿佛总是她和平温顺,避免冲突,顾全大局。然而这丫鬟的本质中不能不昭然暴露于读者的眼前。到了晴雯遭祸,作者就明写宝玉对袭人的怀疑与反惑──
宝玉道:“我究竟不知晴雯犯了什么弥天大罪!”……“……咱们私自玩话,怎么也知道了?又没外人走风,这可奇怪了!”……“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了,单不挑出你和麝月秋纹来?”袭人听了这话,心内一动……宝玉笑道:“你是头一个出了名的至善至贤的人,他两个又是你陶冶教育的,焉能有什么该法之处?……”(见第七十七回)
这已经使袭人无可逃循了,于是等到宝玉说出那株海棠花先就死了半边的话,袭人就公然发了怒,说:“……那晴雯是个什么东西?……他总好,也越不过我的次序去。就是这海棠,也该先来比我,也还轮不到他。……”(见第七十七回)此时的袭人竟不在温柔和顺了。晴雯死了,袭人对宝玉就面貌有些狰狞起来,正和后来黛玉死了,宝钗对宝玉的态度有些相像。是的,这怡红院本是这位“花大姐姐”所管辖的。活袭人怎么能容许把一个死晴雯抬得那么高呢?贾府统治者要宝玉降服就范,,却对与宝玉不受父师之教、不读圣贤之书、专躲在女儿王国之中、孕育发展他的自由生活。无可如何,因而派遣,培养一个可靠的心腹丫鬟在宝玉身边,日夜监护,难道不是必要的吗?在奴仆群中既然也分成两种立场,怡红院中也必然会有人坚决充当统治者所使用的面貌温和的鹰犬,宝玉同房共榻的敌人。
袭人得到怎样的结局呢?宝玉出了家,她本想一死,但怕对不起贾府。回到自己家里死吧?又怕对不起哥哥。她只好嫁了优伶蒋玉函。嫁后,才知道丈夫对她又那么好,自然也不应当对不起丈夫了,结果就只好活下去。这是续作者高鹗给予袭人的难堪的嘲讽。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