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信民
倘若要用一个字来评价贾迎春,那就是曹雪芹怀着复杂的心态冠之于她的那个“懦”字。“懦”是畏怯、软弱的意思。迎春之“懦”,在第七十三、七十四两回书中暴露无遗。表现一:贾母动怒查赌,查出了三个大头家,其中就有迎春的乳母。贾母要将她们打“四十大板,撵出,总不许再入”,重加裁处。在座的黛、钗、探等求贾母“看二姐姐面上,饶他这次”,贾母未允;迎春亦在座,只“觉没意思”,却一言不发。表现二:她的珍贵发饰“攒珠累丝金凤”被乳母偷出换钱赌博,丫头绣橘要查究讨要,她却抱定息事宁人的主张,不置可否;等得平儿、探春问明原委,向她讨主意发落,她却只顾看《太上感应篇》而毫无主见,于是黛玉笑她“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表现三:抄检大观园时,周瑞家的从司棋箱中搜出男物、情书,面临重处,“司棋也曾求了迎春,实指望迎春能死保赦下的”,可她侍奉多年的二小姐却“连一句话也没有”,致使司棋被强逐出园,后与潘郎双双赴死。想这二丫头,一不能挺直腰杆、维权自主,二不能明辨是非、力张正义,三不能抑强助弱、恩及下人,一味胆小怕事,只知退让躲避,实在是“懦”得可以!通观《红楼梦》,千灵百惠、多才多智的女儿不知凡几,可这个身份不失高贵的二姑娘却总是“温柔沉默”、甘居人后,从未有过出色的表现。论才学,诗作平平;平日所看之书,唯《太上感应篇》而已。《太上感应篇》成书于北宋末年,托名道家始祖太上老君所作,内容多取晋葛洪《抱朴子》,宣扬天人感应,为恶降祸,行善得福,果报不爽。十分具有反讽意味的是:《红楼梦》让这个虽然懦弱、却一心向善的二小姐惨遭不幸、结局凄悲。到了婚配年龄,由贾赦做主将她许给了孙绍祖。
《红楼梦》不曾正面描写此人,但通过迎春新婚数月后向王夫人的一段哭诉,我们不难看出其“中山狼”面目。
首先,他公然歪曲贾孙两家的关系基础。还在提亲之初,“为人端方正直”的贾政就以“虽是世交,当年不过是彼祖希慕宁荣之势,有不能了结之事,才拜在门下的”为由而不同意与之结亲,但到了该孙嘴里,却变成贾家当日“希冀”孙家“富贵”,“赶着相与的”,全然颠倒黑白,一副流氓无赖嘴脸。
其次,此公自高自大,僭越辈分。分明已做了贾赦之婿,却硬说原与岳父“同辈”,拿出“狼吃小羊”的混帐逻辑,说迎春“压着”了他的“头”,以作凌辱借口。第三,该孙生活糜烂,作风暴虐,“一味好色,好赌,酗酒,家中所有的媳妇丫头,将及淫遍”,迎春略劝,便被指骂:“你老子使了我五千银子,把你准折卖给我的。好不好,打你一顿,撵到下房里睡去!”如此“侯门艳质”,不幸与“狼”同穴,焉得善终?“可怜一位如花似月之女,结 年余,不料被孙家揉搓以至身亡。”(第一百零九回)而当迎春“病故”之时,正值贾府多事之秋,无暇顾及“,竟容孙家草草完结”。懦弱、善良的迎春姑娘,用她短暂的生命实践,检验了《太上感应篇》的虚妄欺人,控诉了旧时代婚姻制度的“吃人”罪恶,也让我们不禁生出哀不幸、怒不争的良多无奈与感慨。
末世英雄贾探春
贾府“四春”中最活跃、最光鲜、最英豪的便是三姑娘探春,曹雪芹于《红楼梦》中标举的“脂粉英雄”。探春就曾自诩为不让“须眉”的“脂粉”、“雄才”(第三十七回)。涂瀛《红楼梦论赞·贾探春赞》说:“可爱者不必可敬,可畏者不复可亲,非致之难,兼之实难也。探春品界林、薛之间,才在凤、平之后,欲以出人头地,难矣。然春华秋实,既温且肃,玉节金和,能温而坚,殆端庄杂以流丽,刚健含以婀娜者也。其光之吉与?其气之淑与?吾爱之,旋复敬之畏之,亦复亲之。”③(P128)道出了多数读者对探春其人喜爱、敬重、畏怯、亲近等复杂的审美情感。
探春形象的“光明面”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高雅大气,志量不凡;二是明敏强干,治家有方。
第三回介绍三丫头就与众不同:“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五回判词谓其“才自精明志自高”。第三十七回写她致书宝玉,倡结诗社,不光见出其“文彩精华”,情趣高雅,而且流露出才健气雄的“期男意识”。第五十五回她径直说出:“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第四十回写贾母一行去她的居处,只见宏屋“阔朗”,“大案”横陈,笔树如林,书画高悬(画是米襄阳,书是颜鲁公,皆为名公大家)。
探春的“才干”主要体现在“理家”实践中,这是对其才学、志量的最好验证。第五十六回写探春理家的主要“政绩”是“兴利除宿弊”“,兴利”即“开源”,“除宿弊”即“节流”,双管齐下,立竿见影。“节流”措施有二:一是取消宝玉等人每月在学里八两银子的开支;二是把包括自己在内的各位姑娘每月用来购买头油脂粉的二两银子免除。她认为这样就可革除分配上“重重叠叠”、骑“双头马”和中间经手人克扣、渔利等“宿弊”。由于这些措施是从宝玉及她们这些“金枝玉叶”开刀,又得到凤姐支持,因而顺利实施。“开源”方面则参考赖大家园子管理经验,对大观园实行“承包制”和“责任目标管理”。在探春看来,这样做有四大好处:“一则园子有专定之人修理,花木自一年好似一年的,也不用临时忙乱;二则也不致作践,白辜负了东西;三则老妈妈们也可借此小补,不枉年日在园中辛苦;四则也可省了这些花儿匠、山子匠并打扫人等的工费。”这样,每年除可省下四百多两银子外,还有进益。此外,园中老妈妈有了正经事干,就无暇赌博生事。探春的改革,真可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了!之所以能出手不凡、卓有成效,一是因她勇于任事、大胆泼辣;二是因她居心公正、“事事明白”,能找准“突破口”;三是因她读书识理、处处“拿学问提着”,这是凤姐万万赶不上的。曹雪芹虽然“补天”无望,但却对“补天之才”投以青睐,特于此回回目中对探春冠以“敏”字,赞扬她的明敏干练、治家有方。然而,探春不幸“生于末世运偏消”,局部的改革成功无法解决大家族盘根错节的矛盾,更改变不了风雨飘摇的大气候,于是,“探春理家”的夺目光芒,便只能如流星般一闪即逝,难以留下长驻的丰碑。
探春的基本矛盾源自“忌庶情结”。她是庶出,这已属“先天不足”,加之赵姨娘天性愚夯、“阴微下贱”(探春斥之为“糊涂昏愦”、“不自重”),常令她丢脸、难堪,深以为恨。另则,妻正妾偏、妻贵妾贱的封建宗法观念亦使她的心理天平向王夫人倾斜,也加深了她与生母的伦理裂痕,第五十五回凤姐对平儿说世人择媳“多有为庶出不要”的话,即是滋生探春这种心理的现实生活土壤。还有,探春是有事功期望的,而要干事业,出人头地,离不开正经主子的支持,出于功利目的,探春亦愿与王夫人结盟,这就更使她自觉而主动地远赵趋王,与生母几成水火。第五十五回写她在处理舅舅赵国基殡葬赏银问题上与赵姨娘的短兵相接,第六十回写她在赵姨娘大闹怡红院时对她的申斥,以及她近宝玉远贾环所引起的赵姨娘对她的抱怨等,都是母女冲突的表现。这种冲突,既是伦理的、道德的,探春难辞“功利”甚至“势利”之咎;又是人性的、人格的,毕竟赵姨娘太阴损卑屑;但更是社会的、文化的,因为归根结底这一切均源自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和贵正贱庶的社会偏见。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