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现代汉语称谓语缺位现象小议

冯致

新学网 > 语文 >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3 >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 现代汉语称谓语缺位现象小议

【摘要】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符号系统和社会现象,它的存在使得人类在大自然中处于独一无二的地位。汉语称谓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言语,是人际关系的标志,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现实生活中,社会结构的复杂性导致了社会称谓的复杂性。但由于汉语的社会称谓系统还不够完善,不够成熟,于是便产生了称谓语的缺位现象。

现实的称谓受历史文化、社会结构、人们的伦理价值的影响,放弃“尊卑不同、长幼有序”等级观念的束缚,养成良好的自我介绍的习惯,试着使用姓名称呼也不失为建立全新的称谓系统,解决称谓缺位现象的好方法。

【关键词】

现代汉语称谓语 缺位 伦理价值观

所谓“称谓”是指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如师傅、父亲、厂长等。它反映的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文化与人际关系。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家庭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元,有着严格的宗法制度,其亲属称谓语已经非常发达,基本上已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并且人们在选用称谓语时遵从的原则非常的单一即等级原则。每个人在社会和家庭中都有严格的等级定位,不能随意颠倒或变换称谓语的使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成员间的关系不再是等级关系,而是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关系,男女平等、夫妻平等、官民平等,因而引发了称谓原则和称谓心理的变化。传统的等级原则被现代的平等原则所取代。人们交际活动日益多样化,特别是交流中陌生人间的交往增多,每个人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学习,一出门就要与社会上各式各样的陌生人打交道。面对一个无比庞杂的社会,社会称谓的形式自有其自身特点。社会结构的复杂性导致了社会称谓的复杂性。而在中国文化中,语言称谓反映着人伦规范的两大理念:“长幼有序,尊卑不同”、“亲疏不同,内外有别”。正是因为受到这样的人伦理念的影响,人们在交际中不可能用同一种眼光去看待与之交往的所有的人。随着与生人交往的增多,由于通称的缺乏,不可避免的缺位现象就由此产生了。这种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多出现的称谓短缺的现象,即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称谓语来称呼交际对方的现象叫做称谓语短缺现象。(当然也有人把现在这样没有一种被公众普遍认可的规范称谓,使用时又颇费斟酌的现象称为“称谓困境”)。因为我们汉语的亲属称谓系统已经相当发达,而社会组成的基本单位不再是家庭,并且家庭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已有的亲属称谓已足够用了,不会产生短缺现象。由此可知,我们所说的称谓语短缺现象专指社会称谓语短缺现象。

在如今的社会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不知道该如何称呼对方的尴尬事情。比如在宾馆、饭店、商场、银行等公共场合,面对服务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不知道叫什么好。过去也许称“同志、小姐”很得体,可是现在这样称呼人家,别人并不见得愉快,因为这些称呼在特定的环境下,被赋予了特有的内涵。

一、常见的称谓语缺位现象

1、在机关工作的工龄较长的人如何称呼新来的领导。比如:老王在机关工作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与他同一个处室的小张工作能力很强,被提升为处长。以前老王都很随意的“小张长,小张短”的叫,可是现在总不好意思这么叫“上级”了,究竟如何称呼他更好呢?难道叫他“张处长”?他一直找不到答案。随着社会制度的更替、文化观念的变革,平等原则和情感原则逐渐取代了等级原则,而成为现代汉语称谓词使用的基本原则。但是由于中国原有的文化传统的影响,中国文化的封闭性和尊卑有序的文化心理定势,导致“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的等级观念依然存在。这种传统的等级观念和等级原则并没有因为中国的封建制度的瓦解而从此销声匿迹,毕竟沿续了几千年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已经深深直根于国民心里。

2、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大学里的导师应是男性而且应上了一些年纪才合乎情理。但现在也有一些女教授出现,对于到她家做客的学生来说如何称呼女老师的先生成了一个难题。如果其配偶也是老师可称其为老师虽不十分准确,但也可蒙混过关,如果其配偶的职业不是教师,就不好称呼了。称谓语中“师傅—师母”这一组相对的称谓但当师傅是女性时,并没有“师公”这样一种称谓。即使老师是男性如果师生的年龄相差不大称呼其配偶为师母也叫人开不了口。但选择什么样的称谓语才合适呢?叫嫂子也不合适。这其实是一种文化现象,是男女地位差异的反映。从社会角色上看,男主外,女主内。当老师、师傅是男性,女的只能操持家务,尽管当老师、师傅的也有女性,但是少得可以忽略不计,这样一种意识反映到语言中变成了称谓语的缺位现象。

3、在小朋友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用小朋友的名字加“妈妈”来称呼对方的母亲。一般情况下,小孩子都跟爸爸姓,所以称呼别人的父亲只用在“叔叔”前加上姓就行了。而母亲的姓与孩子不同,直接叫“某某的妈妈”或者叫“阿姨”使所指更明确,也免了问姓的麻烦。笔者同时还注意到在学校里,甚至于老师也用“您是某某的家长吧?”来称呼学生的父母。虽然在开集体家长会时老师用“各位家长”来称呼所有的学生父母是合适的。但单个交谈时,如此称呼是不妥的。这种临时性的搭配不是称谓语。但在这种场合,家长们似乎并没注意到应提醒老师用别的称谓语来称呼他们,并且对于从事各行各业的学生家长,老师也找不出一个通称来称呼他们。他们产生缺位的双方是间接关系。在我们称谓系统中找不到一个比较好的称谓语来称呼对方,这也许就是语言学研究要努力的方向吧!

4、年轻人在工作中如何称呼异性同事也是件麻烦事。比如甲被分配到一个单位工作,他办公室里还有一位女同事。这位女同事比他大几岁直呼其名不礼貌 ;像一般人习惯的那样,在其姓前加“老”字,这位女同事又太年轻,不合适;她又没有一官半职,称呼职位是不行的;而他又不习惯用“某姐来称呼。他工作几年竟没有称呼过他的这位同事。类似的情况还有男性对“上级的妻子”、女性对“上级的丈夫”就不好称呼;平辈对平辈,如对“朋友的妻子或丈夫”,包括称呼“朋友的丈夫”,男性称呼“女同学的丈夫”都不好称呼。其中也折射出了一定的文化变迁。由于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男女之间交往和其他生人交往一样日益增多,导致了人际关系中也体现出来,导致旧的称谓语体系找不到合适的称谓语,语言交往活动的变化与称谓的短缺就产生了此类矛盾。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