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从通灵宝玉看红楼梦中的一笔多用

新学网 > 语文 >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3 > 林黛玉进贾府 > 从通灵宝玉看红楼梦中的一笔多用

在“宝玉对金钗”一文中,提到此玉分正、反两面,并且两面分别镌刻着不同的篆文,这是一种类似于“风月宝鉴”的比喻──前文已提到,此宝玉既然为顽石的幻像,那么其上所刻文字也就是石头记上所载文字的幻像,脂批在贾瑞死的情节中强调“风月宝鉴”有正反两面,并以宝镜喻书,希望读者只照它的反面,方是会看。那么这本书在小说中的另一个分身──通灵宝玉,其正反两面不同的内容也就应该同样揭示着小说的两面内容。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看宝玉的正面,“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如果这是指小说表面情节来看,就是指只要小说世代流传,文中感人的宝黛钗的爱情故事就会永远被世人传颂。

反面“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则是将小说中所隐的历史内容,用概括的手法,镌在了玉上。关于通灵宝玉除邪祟、疗冤疾一段,文中只出现了一次,在这段文字中,脂批也果然作了大量相应关键的批语:

在“小儿落草时虽带了一块宝玉下来,上面说能除邪祟”,脂批曰“点题”。

在“只因它如今被声色货利所迷”,有批曰,“石皆能迷,可知其害不小,观者着眼方可读石头记。”

在“青埂峰一别,展眼已过十三载矣!”处,有侧批云,“正点题,大荒山手捧时语。”,红楼解梦一书中认为此处的十三载是指雍正十三年,而并非作者十三岁,而雍正实际死于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

在“除亲身妻母外,不可使阴人冲犯”处,点出“是要紧语,是不可不写之套语”实际上是借套话向读者暗示了贾宝玉和风姐原型之间是夫妻关系的史实。

最后有眉批“通灵玉听癞和尚二偈即刻灵应,抵却前回若干庄子及语录机锋偈子,正所谓物各有主也。”通灵宝玉的主人是谁?全书的交代之处很多,是贾宝玉,由于贾宝玉身上隐写着作者,那么通灵宝玉的主人自然也就是作者。在这一段中,一僧一道也同样是宝玉的主人,一僧一道对应亦僧亦道,也就是空空道人和情僧,也都是该书的传作之人,所以综合这些说法,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是想在这里表示:红玉的主人是作者自己,而红玉听了作者的一番持颂之后,除去了折磨作者和红玉(此处以宝玉凤姐隐写)身上的邪祟。所以通灵宝玉除邪,在全书只有一次,因为要除去邪祟(雍正的代指),有一次就足够了。这段除邪祟的情节既然已经记在了通灵宝玉的反面,自然也就是这部书反面的历史内容的写照,不知读者以为如何?

此外,在脂批中提到的凤姐扫雪拾玉的情节向我们提示,在后面的情节设计中,原有误窃失玉等情节,后来玉被凤姐扫雪而得,重新回到了宝玉身边。这里根据作者的写作手法可以推断,雪实际上隐的是“薛”字,在其他相关文中曾经论述到薛蟠是雍正皇上的隐写。这里用玉曾被雪覆盖实际喻指红玉曾经被皇室所纳,而凤姐扫雪拾玉则可视为拦在作者和红玉之间的皇家障碍被扫除,红玉重新回到了作者的身边,这里的“扫”可以做扫除讲,而凤姐,前文提到,正是通灵红玉的一个分身,这与通灵宝玉除邪祟一段正可暗暗相合。

综上所述,作者通过通灵宝玉这样一个看似荒唐无稽的物件,利用分身法将其与文中的众多女子相联系,并与自己牵涉挂钩:喻书,喻人,喻她,喻己,正应了此书“因可传她,并可传我”之意;利用通灵宝玉的正反两面喻示以及相关情节,暗示了书中背后所隐写的历史,实可称得上一笔多用,笔尽其妙。虽然历史上有关雍正暴亡的史料有很多已经湮没无考,但我们绝不能就此忽视作者哭成此书的良苦用心,只有不轻易忽视和否定小说中隐藏的历史,并充分结合现有史料进行佐证和分析,才能从红楼一梦中为清史学界和红学界带来真正最有益的贡献。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