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我对《包身工》的理解和处理

湖北省武汉市吴家山第四中学 刘隆凯

新学网 > 语文 >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1 > 包身工 > 我对《包身工》的理解和处理

可见,在“说明和议论”的每个部分中,都有关键的语句可以作为深入分析的切入口。

总结部分,是在“记叙”与“说明和议论”作了三次交错穿插以后而推出来的。它对前面的整个内容,作了浓缩、集中和概括:对前面的“记叙”内容作出了形象的归结,对前面的“说明和议论”的内容作出了深一层的科学阐发。

总结“记叙”的部分,形象地概括了包身工的种种痛苦:从生活到劳动到社会地位到悲惨结局,内中第三次点出了“芦柴棒”的材料,借她画出了包身工的悲惨人生命运的轨迹。这里凝聚着巨大的同情与愤怒的感情。

总结“说明和议论”的部分,联想船户养墨鸭的事,与带工老板养包身工的事进行比较。在指出二者都为谋利的同点以后,再突出二者的异点:船户对墨鸭只是“轻轻的一挤”,“并没有怎样虐待”,而在带工老板身上,“连这一点施与的温情也已经不存在了”。由此可以看出:人不如禽!这种比较,意在深刻揭露与批判包身工制度的吃人本质。下面,又对这个制度的罪恶本质进一步作出了科学的说明:“这儿有的是二十世纪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服役的十六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出语深刻、沉痛、愤懑!

现实如此黑暗,未来依然充满希望。篇末的“黎明”与“黑暗”,是具有象征意味的。文章在悲惨中不失希望,在沉重中蕴含奋起。作者发出的“警告”,预示着光明将在工人阶级的觉醒和斗争中照临大地。

这样,总结的三个层次,恰好概括了全文中心思想的三个内容要点:同情、揭露和展望。

学完全篇,再来反思文题,那“包身工”,何止是指的一类值得同情的苦人儿,不是也指的一种应当鞭挞的罪恶制度吗?这样作些延伸,应当是符合文章实际的。

在具体的教学处理当中,有两点还要说上几句。

一是字词、修辞手法等基础知识的处理,完全可以在教学的进程中,结合具体的语境作出恰当的解答,无须单独集中进行。如“生杀予夺”(借以刻画带工的残忍狠毒)、“饲养”(用了引号,是说穷人只能如此抚养子女;不用引号,是说带工存心把人当牲畜对待)、“佳肴”(正反两面理解皆通,不过看作反语更当)等。其他知识,要在理解和辨析上面多下力气。如“像”,要区别是不是比喻词,如“面色像死人一般的惨”,这便不是。“芦柴棒”,有的是比喻(“手脚像芦柴棒一样”),有的是借代(“‘芦柴棒’,去烧水!”)。准确的数字,列出“芦柴棒”、带工、日本厂家各自所得,三者一比较,谁是受害者,谁是害人的帮凶,谁是害人的元凶,一目了然,恰似直书的史笔。标点符号方面,要注意引号的使用,如引号当中又使用引号。有一处省略号的用法也要注意:“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人道”(省略号前面是分说的内容,后面是总说的内容)。总之,务必让这些基础的东西更贴切地为整体解读课文服务。

二是学习、借鉴本文,重在思想教育方面,写作方面在局部也多可仿效,但从全局构思着眼是不宜也不易仿效的。我们理清课文结构,全是为了更确切地了解课文的内容。这样,相关的写作训练,应当看重思想内容方面的结合。当然,那些局部的特色,如材料的点面结合,修辞等手法的使用,也是可以仿效的。训练的题目,可以着眼于记叙,也可以着眼于议论。前者如《“芦柴棒”的童年》或《“芦柴棒”的身世》,后者如《〈包身工〉给予我的启示》或《从包身工到打工妹》。总之,训练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年轻一代从昨天的沉重中感受到今天的幸福,更明确这一代人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