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钟祥市师范学校 石泽镒
当项羽在这年十二月中到达关中,他面对着刘邦既已入定关中的客观现实,却又不肯履行怀王与诸侯之约而屈从刘邦。以军事实力而论,项羽以号称百万而实为四十万之师,击破刘邦号称二十万而实为十万之众,本可胜利在握。而且,由于对秦作战的军事斗争的结束,新的权力之争已提到首要地位上来,昔日的友军,一变而为今日的对头,也是情理中的必然。但是,对于项羽来说,从刘邦手中夺取关中,毕竟不同于从秦朝手中夺取关中。楚怀王本为项氏所立,假怀王之令以令诸侯,在项羽来说,也是易如反掌。所以,项羽欲从刘邦手中夺取关中,不必非诉诸武力不可。事实上,项羽与刘邦在鸿门相争时,虽未杀刘邦,也未于事后“击破沛公军”,但项羽仍然公开“负约”,自立为西楚霸王,令秦之降将分王关中,又将刘邦迁至巴蜀,封为汉王。凡此种种,刘邦均无可奈何,只得拱手听命而已。
如上所论,在刘、项相争于鸿门之时,苦是以刀相见,项羽诚然占有绝对优势,足可以咄咄逼人之势威镇刘邦;若是以口舌相争,刘邦则因既得“先入关”之利而居于主动地位,足可以理直气壮之言、机警诈变之智,一举挫败项羽的锐气。当时双方所面临的客观形势,就是如此的尖锐而复杂。
有同志认为,在鸿门宴的斗争中,“优势本来在项羽一方”,刘邦则处于“不利条件下”(《高中语文第二册教学参考书》一八三页)。显然,这是把复杂的客观形势简单化了。究其原因,乃是只看到军事实力的悬殊,未看到政治方面的因素。在鸿门宴的斗争,乃是处于联合攻秦的军事斗争刚刚结束,起义军内部争夺权力的军事斗争尚未开始的转折关头,这是一场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政治斗争—既是瓜分攻秦斗争胜利成果的勾心斗角,也是刘、项为“如约”与“负约”之争而分道扬镳的序曲。司马迁以其“叙事入神”之笔,在如实写出刘、项双方各自的优势与劣势时,既能使头绪纷繁的矛盾,错综有致,浑然一体,又能剖析条理,缜密而清晰。我们若是取其一点,舍弃其余,则不足以理解司马迁所叙之事的总体,所写之人的全貌,更不能明察其兴坏之迹,成败之理。例如,《高中语文第二册教学参考书》就这样归纳刘胜项败的原因:“由于项羽头脑简单,刚愎自用,内部矛盾重重,步调错乱,因而一次又一次坐失良机,由主动转化为被动。而刘邦一方,由于头脑机智权变,内部团结一致,终于不利条件下,一步步由被动变为主动。”这样的归纳,显然是从根本上忽视了刘邦与项羽在鸿门相争的焦点,乃是“如约”与“负约”之争,没有看到刘邦凭借“先入关”之利主动出击,则能有理、有力地从义理上制服项羽,而项羽则因“负约”而自陷于不仁不义的窘境,因而必不可免地造成失利。《教学参考书》中归纳,把刘胜项败的次要原因,当作了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原因,岂不有违于史实,与《鸿门宴》的文意也相去太远?
不过刘邦虽以义理取胜于项羽,为自己避其锋锐、保存实力赢得了时机,还是因为兵力微弱,不足以从根本上阻止项羽的“负约”之举。这是另一问题,又当别论。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