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之《三国演义》》
读《三国演义》,没有人不佩服诸葛亮的才干的。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足不出户便知天下大事。更兼能呼风唤雨,会六丁六甲之术。怪不得鲁迅曾经说《三国演义》中:“状诸葛多智而近妖”。诚然,诸葛亮的确是智慧的化身,一篇隆中对妙绝天下,精辟地分析了天上的形势,制定了蜀汉的战略部署,有人把他和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相提并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祭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智取成都、骂死王朗、空城计、诸葛妆神、木牛流马、识魏延反骨、七星灯,死后还能用木像退后,智杀魏延。诸葛亮真的是无所不能。但是,人无完人,我认为诸葛亮也存在失误:
诸葛亮料定曹操赤壁兵败必走华容道,也知道关羽会义释曹操,但还是叫关羽去了,当时刘备的手下有张飞、赵云、刘封等大将,无论谁与关羽交换位置,曹操岂不是手到擒来。这件事我想只有用诸葛亮自己的话来解释:“亮夜观乾象,操贼未合身亡。留这人情,教云长做了,亦是美事。”这一席话,我想不能言之成理吧!就事论事,这一笔我还是给孔明记上了。
关于处理荆州问题,诸葛亮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荆州的重要性非常明显的,这里不必繁述。诸葛亮的隆中对完全可以说明荆州的重要性。“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举食壶浆以迎将军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后来的局势的确也是按照这个战略方针发展的,选择关羽驻守荆州也是非常正确的。刘备的益州、荆州围攻中原的形势也基本形成。时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刘备刚刚夺取益州,定汉中,被称为汉中王,便马不停蹄地派费诗出王旨,令关羽取樊城、襄阳,这正是诸葛亮“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的战争策略。但是,请大家想一想,刘备新取益州,根基未稳,人心未定,此时进行北伐时间太早不合时机,何况蜀汉的燎原之势,老谋深算的曹操、孙权岂有坐视的道理。诸葛亮也应该非常清楚这一点。因此,他早就应该派重兵给关羽以支援,稳固防守,待时机成熟,然后出兵。这次行动,关羽虽然也取得了局部的胜利,以很快的速度攻下了襄樊二城,然而曹、孙联军,短短的几个月时间,荆州沦陷,真是丢了西瓜连芝麻也没有捡着。时建安二十四年秋十二月。我想大概是刘备、诸葛亮是刚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太小看曹操和孙权了吧,同是也过于高估关羽的能耐了。这场战争的失利,我想孔明是难辞其咎。
八阵图有可能不摆的。刘备发动的复仇之战,举蜀国精锐之兵,讨伐东吴,孔明的确也劝诫过刘备。“陛下初登宝位,若欲北伐汉贼,以伸天下大义,方可亲统六师,若欲伐吴,命一上将统军伐之可也,何必亲劳圣驾?”(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根本没有劝谏过刘备)可是刘备一意孤行,执意要去。诸葛亮神机妙算,应该非常清楚刘备的军事领导才能,在缺乏诸葛亮指挥的情况下是一个什么样子。在劝谏不行的情况下,他完全可以和刘备一道出征,为刘备出谋划策。他也许觉得,刘备举全国精锐兵队,至少可以和东吴打过平手。他可没有想到刘备败得这样快,败得这样惨。因此,他在《后出师表》中写到:“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刘备此役,蜀汉损兵折将,使之与曹魏的实力悬殊越来越大,诸葛亮应该承担一部分责任。
我觉得空城计有可能不演的,诸葛亮用马谡镇守街亭有一定问题。要说马谡的确是个人才,孔明的很多军国要事都要和他商量。孔明当然也知道街亭是一个势关全局的战略重地,但他还是把这个任务交给一个毫无作战实践经验,也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人镇守,岂不冒险?孔明也认识到这一点的,所以,他叫王平作为马谡的副将,是表明他对马谡的不放心。诸葛亮可能忘记了先主刘备对马谡的评价了,后来马谡刚愎自用,不听王平的多次劝告,终于失去街亭。把北伐的大好局面葬送了。一向做事小心谨慎的诸葛亮不应该冒这个险吧!尔后,正值蜀国用人之际,不听众人的劝告,挥泪斩马谡,岂不可惜?(马谡出谋划策还是不错的)
诸葛亮在对刘禅的处理方法上,以及处理政务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从《出师表》中可以看出,他让刘禅在对待“宫中之事”和“营中之事”时都要向郭攸之、费祎、董允、向宠等人“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实际是叫刘禅什么也不干,什么主意也不拿。试想一想,作为一个皇帝,一切靠别人,自己毫无主见,如何当一个好皇帝?想当年孙权继承父兄大业的时候,年龄和此时的刘禅应该差不多,孙权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出来的,为什么不让刘禅去实践,去锻炼呢?刘禅又怎么会有所作为呢?
在处理军务和政务上,不分巨细,公事私事,事事操心过问。书中提到:“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作为蜀汉军政的“第一把手”,小事做完,大事做尽,别人又做什么呢?又怎么发挥别人的主观能动性呢?又怎么使别人的能力得到培养呢?何况小事做多了,必然会影响大事,主要精力应该放在大事上。这样对自己的身体也不利,所以,终于导致自己积劳成疾,病死五丈原,寿五十四岁,中道丧亡,难道不可悲可叹吗?因此在人才的培养上,诸葛亮要负一定责任,以至蜀汉后继无人,造成“蜀中无大将,谬化当先锋”的局面。
在对待魏延的问题上,孔明用其勇,从不用其之谋,实际上魏延文武兼备,很有才华。诸葛亮却早早地给魏延戴上了“有反骨”的帽子。试想一个长期有才难伸的人怎么不心生退意而有所作为呢!这应该是后来事态发展的根本原因。
综上所述,如果诸葛亮没有这些失误,也许兴复汉室的大业能够完成吧。但是诸葛亮毕竟是三国时期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他的高尚品德,恪守诺言,忠于职守。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称赞。
三、说说关羽
三国之中,战将何止千员,但有几人能得善终,关羽、张飞、魏延、姜维、钟会、邓艾等,我以关羽为例说一说他的故事。
关羽,看过《三国演义》的人,无不被他的英雄故事所感染,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温酒斩华雄,杀颜良,斩文丑,义释曹操,水淹七军。关羽是忠义的化身,用他自己的话说:“义不负心,忠不顾死。”因此,深得刘备、诸葛亮的重用,让他独挡一面,镇守军事要地——荆州。但关羽有他的缺点,他刚愎自用,心性高傲,这也是他失荆州的根本原因之一。书中时有体现。如当他得知黄忠也是五虎上将之一时说:“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再看他进攻樊城、襄阳之前,对待部下傅士仁、糜芳的过火态度。(两人有管理不善致使失火的错误)先要杀头,由于手下苦劝才免。然后,一顿臭骂,重杖四十,还说打了胜仗回来怎么怎么。令二人满面羞愧。用现代人的话说,关羽根本不会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攻打襄樊的时机掌握不当不说,取得局部胜利以后更是自以为是,不听司马王甫的劝说,更不识陆逊的计谋,撤去荆州大半兵力进驻樊城。使荆州一夜之间被陷落。公安的傅士仁、糜芳的投降,更如雪上加霜,弄得自己进退无路,最后败走麦城,丢掉自家性命,刘备好容易才得来的荆州就这样丢失了。刘备、诸葛亮制定的战争策略再也无法实施了,真的很可惜。
四、关于三国中的女性悲剧
在中国古代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女性的悲剧无处不在,是一个永不腐朽的话题。《三国演义》中,女性描写得不多,但每一个女性的出现都上演了一幕悲剧。
生活在最高层次的妇女,如皇后,贵妃,这此人在董卓、曹操乃至司马昭的眼中,是不值一提的,甚至可以随便杀的。别人的妻子是可以随便夺的,如曹丕纳甄氏。在政治军事斗争中,女人是可以用来作军事武器的,吕布为保自己,用女儿许婚袁术,孙权用自己妹妹作饵计杀刘备等,对待自己的亲人尚且如此,何况他人。根本没有考虑过这些女人的感受,当然复更谈不上感情。更有甚者,刘备逃难路过猎户刘安家,刘安杀妻子款待刘备,说是狼肉,刘备饱食后得知真情,洒泪而去。曹操听说后,赏了刘安金子百两。可见刘备曹操他们认为刘安做得够义气,应该奖赏。那么,女人的生命是什么?一条狗?一头猪?一只鸡?任人宰杀。
三国中还有另外一种类型的女人,用连环计杀董卓的貂婵;为让赵云阿斗脱险翻身投入枯井的糜夫人;大骂曹操和徐庶自缢于梁间的徐母;还有为夫守节、自己割去耳朵鼻子的夏侯女。其行为何其惨烈壮观。总之,在军阀战乱的年代,在封建社会里,在当时的士大夫眼中,女人是商品,是牲畜,我为他们感到悲哀,感到婉惜。
然而,《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的历史小说,小说必须体现历史的真实性,因此,三国归一晋的历史事实谁也没法改变。在当时,群雄并起,军阀混战,的确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生活在战争中的人们的命运是悲惨的。我们应该以此为鉴。既然战争给人带来那么多的不幸,那还是让我们远离战争,去维护世界和平吧!让世界充满爱。
《三国演义》毕竟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其人物形象,生动鲜明,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而又曲折多变。它充分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尖锐性和复杂性,凝聚着封建社会长期的斗争经验,是智慧的结晶,也是一部人才学。对我们今天也有广泛而深刻的借鉴意义。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名著导读之《红楼梦》
返回目录:高考名著知识
心灵鸡汤
名著阅读排行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