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各版本语文课本中金波的课文
1. 【人教课标本一年级上册】 课文 第8课 《阳光》
2. 【人教课标本一年级上册】 课文 第12课 《雨点儿》
3. 【人教课标本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第29课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4. 【人教课标本六年级上册】 第六组 《我们去看海》
5. 【人教课标本五年级上册】 选读课文 《百泉村(四章)》
6. 【人教课标本二年级下册】 选读课文 《春的消息》
10.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画 《我有一盒彩笔》
11.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祖国在我心中 《国徽》
13.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真诚 《用目光倾听》
14.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第一单元 第1课 《春的消息》
15.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一单元 第1课 《信》
16. 【鄂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第六单元 第17课 《用目光倾听》
17. 【湘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二单元 第5课 《国徽》
18.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第一单元 第1课 《春的消息》
19.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四单元 第15课 诗二首 《窗》
20.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四单元 第15课 诗二首 《长翅膀的太阳》
21. 【语文A版二年级上册语文】 第三单元 第9课 《信》
22. 【语文A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三单元 第9课 《沙滩上的童话》
23. 【语文S版一年级上册语文】 第三单元 第7课 《风》
24.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一单元 第4课 《沙滩上的童话》
25. 【长春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十一单元 奇思妙想 《沙滩上的童话》
26. 【冀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 第四单元 第13课 《信》
27.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第六单元 第23课 《沙滩上的童话》
28.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第一单元 第1课 《春的消息》
29. 【鲁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 第三单元 课文 第8课 《阳光》
30. 【鲁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 第五单元 第12课 《雨点儿》
31. 【鲁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第一单元 第5课 《春的消息》
32. 【鲁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五单元 第28课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33.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第一单元 读课文 展开想像 第4课 《沙滩上的童话》
34.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一单元 第1课 《信》
35.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第一单元 第1课 《春的消息》
金波 让太阳长上翅膀
刘绪源
我们不能不承认,就儿童文学的创作现状看,诗歌是相当地萧条了。这里有很复杂的原因。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却并不如此,那时的中国作协曾号召著名作家都来为儿童写作,那时还出过一本薄薄的但流传很广的《给少年们的诗》,郭沫若、臧克家、李季、闻捷等大诗人都有新作收入其中。那时也涌现了一批真正致力于儿童诗的诗人,金波就是其中一位。
所以,当江苏少儿出版社印行了五卷本的“金波儿童文学精品系列”,我首先挑出来读的,就是那本诗选:《让太阳长上翅膀》。印象中,金波的名字是跟春天联在一起的。翻开此书,果不其然,书中的第一辑就是“春的消息”,收入有关春天的诗二十余首。那第一首《倾听春天》,开头的两节是:“屋檐上的积雪化了,!春姑娘摇响了雨铃。!天空飞过雁阵,!湖水睁开了亮眼睛。!!我听见蚯蚓在耕耘,!我听见蒲公英在播种。!蛋壳裂开了,!小鸟呼唤着母亲。”其他各辑,虽题材各异,也都充满春的韵味。第二辑的第一首《我的祝福》,那开头一节是:“走进春天的日子,!泛青的嫩芽绽满树枝;!你就去做一条小溪,!默默地,浇灌干旱的土地。”这是很典型的金波的意象和句式,它给人以美好、开朗、向上的感觉,文字中充满了音乐感和色彩感,正好对应儿童们那充满新鲜感的好奇而信赖的心灵。
金波的诗中,流贯着50年代的气息。这是一种很奇异的感觉,有时,读旧杂志,读过去的插图,读老作家文中的句子,尽管它们和今天的画法或写法并无太大区别,却还是会勾起那种遥远的感觉,更遑论音乐对于过去记忆的诱引与复现了。金波笔下的春天,今天的诗人也会写,有的甚至还可能是他前不久刚写下的,但就是留有那遥远的味道。我想,这就是一个作家创作之初的时代气氛的影响吧,那是一种有如基因一般的刻痕。那个时代的诗人和整个社会一样,是年轻、纯净、向上、满怀希望的,一如王蒙小说《青春万岁》中的人物。此外,那时的创作还有着苏联儿童文学的影响。苏联无疑是儿童文学的大国,而儿童诗(由于马尔夏克等大诗人的推动)正是彼邦的强项。苏联有广阔的土地和森林,描写大自然的儿童文学也有很好的传承(从屠格涅夫、契诃夫到普利什文、比安基)。金波以那样一种纯净明朗的心情歌唱春天,笔下离不开春天的景色,于是,森林、候鸟、草地、蘑菇、大风雪、流向远方的河……这些意象在诗中反复出现,这都悄无声息地在阅读中为我们提供着暗示。好在,他的这些诗,既远又近,既老且新,既令人怀旧又积极向上(不像有些50年代的作品今天已让人难以卒读),这是很值得庆幸的。我以为,这里的关键,是诗中没有说教。人们受得了(甚至会很喜欢)不同时代的气息,正是这不同的气息构成了文学的丰富的层次,但却无论如何受不了过去时代的说教(虽然它们在当时往往是时髦的)。这也许可说是一条确凿的真理。
与儿童文学界其他几位一流的诗人相比,金波自有其不同处。比如,柯岩、任溶溶、鲁兵等,他们的诗,都重叙事,而不是单纯的抒情,即使十分短小,也还是有一点故事或戏剧性在里边(最典型的就是柯岩那首让人过目不忘的《帽子的秘密》)。即使故事性不强,只是三言两语勾勒一个场面或勾勒一个孩子的轮廓,那创作的重心,也还是在“童趣”上(比如《小猪努尼》与《下巴上的洞洞》)。而金波的大多数作品,则侧重于抒情写景而不是叙事,侧重于“情”而不是“趣”,尽管写得美,写得清浅生动,但对于儿童读者的“冲击力”,相对就弱一些;能给他们留下的记忆,也可能差一点。所以,除了那些借助于音乐的歌词,要一个成年的读者回忆过去读过金波的哪些诗作,可能比较困难,但回忆柯岩的作品却常常能说出好几首。即使同样是选入过语文课本的,留在记忆里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但反过来看,在编选语文课本时,像金波那样的作品,却更易受到青睐。这其中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这让我想起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乙集》的序中关于叶圣陶散文的那几句著名的评语:“叶绍钧风格谨严……所作的散文虽则不多,而他所特有的风致,却早在短短的几篇文字里具备了:我以为一般的高中学生,要取作散文的模范,当以叶绍钧氏的作品最为适当。”同理,儿童诗中的金波的作品,正如现代散文中的叶绍钧,它们在童趣、吸引力和感染力上也许略逊,但对于儿童在文学和文字美上的启蒙价值,却是很高的,儿童初学写诗“取作模范”的作品,也以金波的诗最为合适。所以它们被选入多种课本,也就一点不奇怪了。而在一个百花齐放的诗坛上,这样的作品更是不可少的。
金波已年逾七旬,却仍保持着一颗饱满的童心,这是很可贵的。他在创作上也一直在探索前进。除了诗,他还创作了大量散文和童话(现已分别收入这套“精品系列”);而在诗中,他也不断尝试着各种新的写法。如《在校外,我遇见了老师》《一根细细的竹竿》等,就都有了叙事的内容并很注意童趣。我尤其喜欢他的一首《倒下的树》:
纵然倒下来,%还要活着;!为听鸟儿唱歌,!长出无数的耳朵。!树和鸟,!毕竟在一起厮守过。!树曾经站立着,!等待鸟儿!飞起、!飞落。
本书让人遗憾的一点,是每篇作品后面没有创作的年月。但我相信这不会是上世纪50年代的作品,这里有新的时代精神和人生体验,我觉得它比金波早年的创作又跨进了一大步。我甚至由此联想到曾卓的那首小小的杰作《悬崖边的树》。此外,金波在诗的形式上也有不懈的追求,进入本世纪后他拿出的那组“十四行诗”就是一个明证,正是这些诗组成了本书的第三辑(老诗人屠岸还有一篇关于十四行诗的专评附于书后)。总之,这位歌唱春天的诗人仍在动情歌唱,这是秋天里的春天,它之有别于(或高于)寻常的春景,应该是不奇怪的吧。
常用成语
中考 高考名著
金波简介
金波 让太阳长上翅膀刘绪源
金波 让太阳长上翅膀刘绪源
老作家金波的书房潘衍习
树叶上的童话金波
读自己的影子金波
风筝金波
尖尖的草帽金波
回声金波
尖尖的草帽金波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