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外貌不但指人的容貌、身材、衣着打扮,还指人的神情、姿态、声音等。把老师的这些特点具体地写下来,就是老师外貌描写。学会观察和描写老师外貌是写好老师作文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基本功。因为,老师作文不论是记事还是写人,总离不开老师外貌的描写。老师外貌描写在文章里一出现,就像演员出现在舞台上一样,首先映入观众眼帘的是外貌。
要写好老师的外貌,关键在于平时仔细观察。抓住老师的外貌特征,注意老师这个特定的身分,了解、熟悉他们的个性。还要留心他们的变化。具体来说:
第一,描写老师外貌要抓住老师外貌的特点,这样,就不会出现“千人一面”的毛病。
第二,描写外貌要注意老师的身分,不能张冠李戴。
第三,描写外貌要注意老师内心感情的变化。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感情都在起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必然会反映到老师的外表来。因此,写老师外貌,不能一成不变,要通过老师外貌的描写反映出老师的心内世界。
第四,描写外貌,还要注意老师的性格特点。人,各有各的性格,就是一对双胞胎,尽管长相一样,但性格和气质是不尽相同的。描写外貌的时候,就要注意“以形传神”地把老师的性格特点反映出来。
外貌描写四法
外貌描写,就是对老师的容貌、衣饰、神情、姿态等等进行描写。通过老师的外貌描写,往往能反映老师的内心世界,反映老师的性格特征。
一、白描式描写。就是不加渲染烘托,不用华丽的词藻,而以简练单纯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老师形象来。这种描写方法的运用,可以给读者一个简单而明快的印象。如《藤野先生》中写藤野的“黑瘦”“八字须”“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衣着“模糊”,冬天穿旧外套。抓住特征,几笔勾勒,就活画出了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
二、漫画式描写。在老师描写中需要强调老师外貌的某一特征,可以采用夸张的手法。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人的外貌就是漫画式描写。如鲁迅笔下的阿Q:“最恼人的是在他头皮上,颇有几处不知起于何时的癞疮疤。这虽然也在他身上,而看阿Q的意思,倒也似乎以为不足贵的,因为他讳说‘癞’以及一切近于‘赖’的音,后来推而广之,‘光’也讳,‘亮’也讳,再后来,连‘灯’‘烛’都讳了。”鲁迅先生抓住阿Q外形上最引人注目的、最富幽默色彩的特征——头上的癞疮疤,以诙谐的语言进行了夸张的描写。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幽默的漫画。
三、工笔式描写。工笔描写指对老师多用笔墨作细致入微的刻画。犹如电影中的老师定格特写或绘画中的工笔肖像画,老师的外貌特征、服饰、穿戴以及细微的表情,都能让读者看得清清楚楚,留下深刻印象。如刘绍棠《榆钱饭》中:“丫姑野性,胆子比人的个儿还大:她把黑油油的大辫子七缠八绕地盘在脖子上,雪白的牙齿咬着辫梢儿,光着脚丫,双手合抱比她的腰还粗的树身,哧溜溜,一直爬到树梢,岔开腿骑在树岔上。”这段文字用工笔细描法,把一个“ 野性”“胆大”饥不择食的“丫姑”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出来。对老师的外貌作了细致入微的描绘,使人过目难忘。
四、间接式描写。就是作者不直接写出老师的外貌特征,而是通过写周围老师的反应来表现特定老师的外貌。此法含蓄隽永,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如《陌上桑》描绘罗敷出众的美貌:“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行者”见到罗敷放下担子摸着胡子,身心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少年”见到罗敷脱下帽子,只戴纱巾,希望引起姑娘的注意。和罗敷邻里的“耕者”、“锄者”,他们该不是第一次见到罗敷吧,可也因观看罗敷而常常停下活计导致贻误了工时。这几句,没有一词半句直接描绘罗敷的容貌。我们甚至无从知道罗敷是高还是矮,是苗条还是丰满,可我们就是觉得她很美。间接描写十分含蓄,平添了无穷的神韵和魅力。
侧面描写三法
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它是正面描写的一种补充。侧面描写曲折含蓄,能唤起读者的想像,丰富老师的形象,达到以此显彼的效果。常见的侧面描写有三法:
一、对有关环境的描写。通过对环境的渲染,烘托出所要描写的老师性格特点。例如《飞夺泸定桥》一文通过天险、气候恶劣、敌人嚣张、索桥高悬等各个侧面的描写,突出飞夺泸定桥的重重困难,而红四团与敌人激战两个小时,就夺下泸定桥,显示了红军战士智勇双全,说明党领导下的红军不畏艰险,所向无敌。
二、对有关老师的描写。这是对与主要老师有联系的其他老师的语言、行动、表情、心理等进行描写,以衬托主要老师的品质。例如《我的语文老师》一文,并没有正面描写邱少云在烈火中的情景,而是通过“我”的心里活动侧面烘托,写“我”首先想只要他跳起来就可以把火扑灭,或者“我”跳过去也能救出战友,但这样就会被敌人发现。接着写“我”担心邱少云会突然跳起来或叫起来,以及“我”不忍朝他看又忍不住看,盼望出现奇迹的矛盾心理,从侧面表现了邱少云为了战斗胜利,勇于自我牺牲的顽强毅力和崇高精神。
三、对老师言论的描写。通过别人识别能力和议论评价来描写文章中主要老师的品质和事情的意义。例如《小英雄雨来》一文中写道:“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河沿上响了几枪。老人们含着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真可惜!’‘有志不在年高。’芦花村的孩子们,雨来的好朋友铁头和三钻儿几个人听到枪声都呜呜地哭了。”这些话写村里人误以为雨来被鬼子打死了,人们对他议论和评价。这侧面描写讴歌了小英雄雨来的可贵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勇对敌斗争的高贵品质。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