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一次心理描写片段训练课例的反思

( 字数:637 )
首页 > 作文教室 > 一次心理描写片段训练课例的反思

现在许多学生普遍怕写作文,一提到作文,往往退避三舍。写作时,有的抓耳挠腮,有的愁眉苦脸,直到交作文时,才东拼西凑,搜肠刮肚“挤”出三五百字,敷衍了事。这样写出的文章,结构上层次不清,感情上苍白无力,立意上流于平庸。怎样才能使学生不再怕作文呢?我觉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怕写作文,主要是认为自己写不出好文章来,越写不出好作文就越发不想写,越不想写就越对作文不感兴趣,因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成了作文教学的头等大事。那么,应如何适当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我想以我做的一次心理描写片段训练的作文课为例,来谈谈自己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方面的体会。

教学环节一、巧设悬念 激发情趣

上课了,我拿着一本鲜红的荣誉证书,走进教室,我一进教室,同学们立即鸦雀无声,注意力都转向了我手中的证书上,我扬着手上的证书微笑地看着大家。同学们小声猜测着:

“这是谁的?”

“肯定是好学生的!”

“肯定不是我的,我最近没参加什么比赛”

……

面对同学们的猜测,我不急于揭开谜底,而对他们说:“同学们,我手中的证书就是我们在坐的同学的,可能就是你的,你想知道到底是谁的吗?”

“想!”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到。

“有多想?”我追问道。

有的同学说“迫不急待”,有的同学说“急不可耐”,有的同学说好像迷宫探宝一样兴奋和紧张。

教学环节二、调动激情 初次练兵

看到学生说得差不多了,我再次吊了一下他们的胃口说:“同学们,把你们此时心中想的写出来,看谁写得好,我们就请他第一个来揭谜底,好不好?”

很多学生马上拿出笔和作文本,凝神思索起来。

因为有了刚才的心理体验,同学们写起来比较迅速,10分钟,很多同学都住笔了。

“谁愿意把你的作品与大家交流呢?”很多同学举起了手,个别没写完的同学也在奋笔疾书。

我找了几位同学来读,他们大体上都用“我好着急,”“我太好奇了”,“我真想马上知道答案”,“我多希望证书是我的呀”等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比较空洞。这也难怪,因为在平时的写作中,同学们的心理描写也是一个弱项,所以训练心理描写就是本节课的目标。

学生读完后,我并没有着急点评,而是让同学们找他们作品中的亮点,说说好在哪里。比如有的词语用得好,有的语句描写得细腻,有的修辞用得好,等等。

教学环节三、适时指点 明了方法

我根据同学们的点评,归纳描写心理的常用的五种方法,用来引导同学们的写作,这五种方法是:内心独白、幻觉描写、环境描写、言行描写、修辞描写。(投影展示)

以描写一名学生在老师宣布考试成绩时的心理活动为例,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投影展示)

例一:内心独白

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保佑我吧!我再也不踢球了,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手下留情,你让我过了这一关,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

例二:幻觉描写

我好像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我卷来,把我网住,使我不能动弹,不能挣扎。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失望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

例三:环境描写

天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风刮到我身上,我就不由自主地打颤。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发试卷的声音,“哗啦!”我的心随之猛跳了一下,一个同学不小心把书碰到了地下。同桌的试卷已发下来了,72分,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

例四:言行描写

试卷静静地反躺在桌上。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慢慢地掀开试卷一角,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我看到了我的分数──48, 可怜的“48”,我“唉”了一声便瘫在桌上。

例五:修辞描写

我极想打开试卷,可又怕自己看见可怕的结果,就像一个渴睡的人,极想揭开床上的毛毯,又怕钻出一条响尾蛇一样。

因为同学们都有过类似经历,我让同学们用心去体会例文中所体现的心理感受,能否表达当时的内心活动。选 择你最喜欢的表达形式,来说一说你曾经发生过的类似事例,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教学环节四:已获经验 再次练兵

进行方法指导之后,再次让学生动笔重新表达刚才的心理,这次学生们有了心理体验和描写方法了,写起来顺畅多了,不一会,纷纷举手要求展示,这里择几篇展现给大家。

之一:“老师拿着一本鲜红的荣誉证书走进教室,同学们纷纷猜测幸运该莅临在谁的头上,可是老师偏偏不肯揭晓谜底,急得我是抓耳挠腮没办法。

望着那鲜红的证书,我多想变成一把金钥匙,去打开那两扇厚重的朱红色的大门,去登堂入室,看看里面装着什么样的神奇。”

之二:“上课了,教师满眼装着神秘,手里拿着一本鲜红的荣誉证书,走进教室。

啊!证书,它像磁石一样吸引了我们众多的目光,我多想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或者是高科技的透视眼,把答案看个水落石出。”

之三:“看着老师手中拿的证书,我在暗暗祈祷,愿幸运之神降临在我的头上吧。虽然我最近不够努力,成绩有些下滑,或许我不配得到这个证书,但我真的希望有一个胜利,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成绩来提升自己的信心,我以后一定会努力的。”

之四:那鲜红的证书,仿佛是一簇火焰,燃起我们很多希望。假如这个证书是我的该多好啊,我仿佛看到老师赞许的目光、爸妈的物质奖励和同学们羡慕的眼神,那是一个美!嘻嘻,虚荣心,谁没有呢。

在这些同学展示的过程中,掌声不断。获得掌声的同学,脸上洋溢着自豪的微笑。

教学环节五:提开谜底,引发思考

我请同学们评出他们认为写得最好的同学,来揭开谜底。这位同学兴奋地走上讲台,打开证书,证书上写着: “奖给我的学生,这是老师为你们准备的二十年后活出自我的预约奖。”这个同学看后,表情也由兴奋变成深思,她默默地把证书传给同学们,同学们传阅着证书,兴奋的课堂变得静静的,我知道,同学们读懂了我的用意。

我说:“同学们,从现在往后的二十年,是你们人生中最瑰丽的一段历程,也是最关键的一段,它包含着升学、择业、立业、成家等一系列的人生大事,希望同学们认真思考人生,用踏实、勤奋去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不在于权位高低,重要的是活出自我的价值。到时候,老师愿意再做三十份这样的证书颁发给你们,来祝贺你们的成功。”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同学们脸上洋溢着自信与激动。

这节课上我看到,连平时最怕写作文的同学也积极地完成了任务,而且还要求展示,获得了很多掌声。由此我想到了,学生写作水平难以提高的最根本原因,是学生对作文感到枯燥,没兴趣。我们要相信,学生的写作潜能是非常大的,好比地壳里的熔岩,洋溢着滚烫滚烫的热情,一旦能找到厚积之隅、薄发之处,适当来一点“促动”,那潜在的能量便会源源不断地喷涌出来。而兴趣,正是厚积薄发的突破口和内驱力。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对作文写作的兴趣呢,我认为:

一、创新课堂是提高兴趣的前提

我们总在提创新课堂,但真正的创新起来是非常难的,需要我们做出很多大胆的设想和艰苦的努力。

因为我摸透了学生的心理,知道他们每个人都是渴望成功的,所以这节课我以证书设悬念来开头,一下子把学生带进课堂,首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和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有了好奇心,有了心理期望,也就有了兴趣,这在写作活动之前就具有导向作用,在写作活动过程中也容易产生积极的、愉悦的情绪体验。悬念直到最终被揭开,又再度引起学生的深度思索,这使整个课堂始终牵引着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怀着探究的心情去不断深入。可见好的课堂设计就是学生兴趣的牵引力,能带着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愉悦地遨游。

二、激励肯定是推动兴趣的加油站

学生做得好与差不是教师评价的重点,而是我们指导方法的台阶。我引导学生相互找写作中的亮点,哪怕一个词、一句话、一个修辞,都能增强了受评价者的自信心,提高了写作兴趣。而激情的课堂、热烈的掌声,更能引起学生的热情和极强的满足感。

我认为教师的角色应由过去的课堂主宰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合作者、鼓励者和引导者。从学习情感上讲,教师有效的价值引导和不断的成功激励,是学生求知欲和创造欲不断得以满足的前提,只有这样,学生的写作才会变得积极、主动、自信。

三、指导方法是实践兴趣的依托

我在第三环节设计了方法指导,因为我觉得一节课光有热闹和激情是不够的,学生们要想写出高水平的作文,还要有“法”可依。我选择了学生们常有的经验和感受为例,进行方法指导,更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也更易于他们理解这些“法”,并把它们贯彻到写作中去。

四、启发哲思是课堂兴趣的升华

朱自清先生说过,“作文说是做人的训练也无不可”。教作文,就是教做人。新课程标准对作文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教学过程除了传授知识和写作技巧能力,更是不断帮助学生加深对社会、人生、大自然的认识、理解、思考的过程,不断用美的情操陶冶学生,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悟能力,培育创新精神,激发人文精神的过程。

在现今,独生子女养尊处优和拜金主义的影响,人生目标的散漫使许多学生虚以待日、空乏无聊,因而重塑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念、自我意识极为重要。所以我在课堂的结语中鼓励他们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激励他们向前走,可能这些话语对他们某些人一生都有意义。启发他们进行人生的思索,升华他们的思想,这可能比课堂本身更重要。

总之,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实践证明,学生是可以写好作文的,只要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他们就会敞开心胸,用手中的笔创造出一片“姹紫嫣红”的作文新天地。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