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拟以最朴素的语言,最真实的体验,通过对高一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教材弊端,学生写作不良习惯的延续,感情苍白,语言贫瘠,文体不分,内心浮躁的剖析.结合自己的教学体悟,从理顺作文指导顺序,弥补不足,积累语言,提升兴趣等实践角度加以探讨,试图理顺一些高一作文教学的思路和方法。
如果你期待着新颖高深的理论充斥本文,那你会很失望,这里只有最本真的语言,朴素得不像论文更像散文,如果你在静心看,我是在跟你谈高一作文教学.作文教学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往往是谈论者众多,实践者少.本着自己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对作文教学的一些感悟,抛却冗杂的理论,辅以实践事例,对作文教学谈些思考,但幼稚而不失真实。
上:知己知彼:分析教材和学生现状
苏教版的作文体例安排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想说爱你不容易.基于人教版的作文编排来看,苏教版的作文体例并没有像人教版整饬有序,人教版集中而有条,一册的写作着眼学生抒写的基点,从感受思考生活开始,到想象联想及表现与再现;二册侧重人物个性事件波澜,间杂着说明文体例.这种有条不紊的编排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又契合教学规则,简明而不简单,分明而不疏离.相较之下苏教版的作文尾随在每个专题后,比人版教多了两次训练.每次写作指导看似与专题文章目标相似却又游离于专题内容形式,如必修二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课文有《六国论》《阿房宫赋》,一论一赋,写作指导是准确,及时,生动,当然也不排除与两则新闻的训练指向有关;本身单次的作文训练点也交杂叠出,如必修一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中写作指导"激活我们的诗情",写作实践中有话题作文,散文诗,小诗,可谓"青春的地摊",学生"乱花渐欲迷人眼",老师猫看花被单,何况学生呢 纵向观察高一四册必修课本,文体概念全无,从诗歌打头,以演讲稿结束,中间议论文有之,写景散文有之,新闻通讯有之,人物个性有之,真是高一一年,应有尽有,无所不有,学生奔窜于文体的驿站之中,老师也不好受,晕头转向迷失方向,苏教版作文丧失了学生最基本的文体进程,从记叙到议论,再作文体分化.所以导致教师越懒于讲规范的作文指导或讲评课,而讲一节课所化的心血倍增.苏教版以主题为经纬的体系逼教师登临上作文教学的至高点,从高一开始站在高三的起跑线上回望高一高二,"视力"差得就会迷茫.苏教版的作文编排,教我如何爱你。
学生茬茬在变,学生年年不变.变得是学生的面孔,不变得是学生的写作现状.社会环境使然,作文教学处境窘迫.我结合自己对本届学生的观察思索,认为大致存有如下弊端:
一、为有源头.中考考试导向是接轨高考,衔接高中,为了应试,老师拿出一个大家认同的方案,不论文体,记叙抒情定行,少讲章法,默认学生肆无忌惮地背诵所谓的"范文",隐性地教之以套用之法.一篇写奶奶的文章可以用于外婆,大妈,一位陌生人成为了朋友兄长,一段优美抒情移花接木,足不出户游八方,身处顺境遭遇厄运,不一而足.当然我们高中老师不能一味地推卸责任,而是静心思之,勉力改之,耐心教之。
二,柳暗花明.此"柳"喻指学生的真情实感,此"花"喻指学生的虚假感情.学生作文情感的缺失已非一朝之弊,除却社会现实环境遭际不管,学生作文之无病呻吟,矫情造作已经司空见惯.一学期数量少得可怜的5至6篇大作文对于学生来说是情感的折磨,"作品"对老师来说是审美的疲倦.那种一临考试,无辜受伤亡命的亲人何其多矣!路上巧遇怎么只有学生有 学生的情感只是徘徊在已定的情感模式之内,情感的缺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无真情何来好文
三,巧妇难为.俗语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囿于学生的阅读现状的逼仄,课外阅读淡化和文学阅读的边缘化,就连四大名著都只是停留在读图时代和卡通电视的印象,更不用说经典作品了.书店充斥着的作文宝典,满分作文泛滥,写作秘诀宣传的神效等等都增长了学生写作的惰性和投机心灵.所以材料的贫乏,语言的空洞是目前学生作文最大且最难以短时内扭转的弊病.试问学生腹内空空硬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挤出一篇800字的作文,真难煞他们.老师平时课堂上作文技巧的教授都是隔靴搔痒,"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让学生做巧妇也不现实。
四,雾里看花.通过高中以来的几次作文训练,我发现学生对文体很隔膜,不知记叙文,散文,更不用说议论文的写作.我想主要是学生在初中后阶段应试教育引起的,因为中考作文的文体只要掌握了一篇记叙文就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可用,所以在苏教版的必修一专题中一旦出现议论文写作时就手足无措,不知笔从何下.文体观念在他们看来是雾中之花,水中之月.高中阶段在老师的极力弥补下,基础稍微好点的学生能大致写出篇初具外貌的议论文来,但视线朦胧的学生就如雾里看花,四不像的文章出来了,议论中记叙的冗长,议论语言的匮乏,论证手法的稀缺成为了通病.学生经常询问议论文怎么写,记叙文怎么写,散文是什么这些最基础的写作知识,但老师同时心明肤浅的毫无体验的写作是苍白的教导,死马当活马医,学生依旧笼罩在这挥散不去的雾瘴之中。
五,浮躁浮躁.写作是需要心境的,只有心静且心有所感之时才会有写作的冲动.根据自己写作的体会,浮躁是写作的最大障碍.考试成绩的羁绊,课余时间的让位,学科的繁杂等等都滋长了浮躁之心,高中生内心对外部世界强烈的渴望欲与现实的禁锢形成了明显的情感对照,在安静与浮躁之中,绝大部分人选择浮躁,浮躁是一种消极的放松,一种无价值的休闲,它是心灵的停顿,思维的死机.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精神那只是停留在所要宣扬的苦学精神之中.浮躁的内心是当前学生写作的天敌。
下:百战少殆:高一作文教学土方。
有的放矢说的就是在客观分析学生写作现状基础上然后提出较为积极有效的方法,如此为之则百战不殆,尽最大可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我下面所讲的并非高深莫测玄乎又玄的理论,也不是中规中矩的条框,而是结合自己教学过程中实际情况和实际操作的一些愚见,以兹明己高一作文教学之一斑。
一,正本清源,理顺作文训练顺序.教材是死的,教师是活的,面对苏教版杂乱的作文编排体系,我想不妨脚踏两只船,立足新教材的教学目标,兼顾已有的较为成熟但并不落后的人教版的作文编排体系.按照学生习作文体和思维语言及作文感受过程,我自己梳理了写作线索,从首先感知丰富多彩的世界开始,会感动,并与必修一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的内容合拍,我给学生布置了作文:以"青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对于青春,高一的学生正开始步入这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要他们在这个关键而特殊的年龄阶段动用自己敏捷的感官来体会世界,体会生活,我相信学生肯定有许多可以讲的话.第二篇是写人物形象,从身边熟知的人入手,绘形貌,写性格.第三篇是在必修一"月是故乡明"后面的写作指导,回忆故园,勾沉学生的童年乡村生活痕迹,当用记叙抒情.又安排"假如祥林嫂没有死"的想象作文,最后为高一限时作文的"走出圈子"的命题作文.第一学期以记叙抒情为主.第二学期首先安排诗歌,其次是两篇议论文,通过集中练习,加深学生对此种文体的印象,第四篇又回归写人状貌,第五篇要求夹叙夹议的行文,第六篇写文学短评,与议论文相应和着写.其中欠缺的部分可以灵活安排在小作文中写.在理清文章教学指导顺序之后,我们可以更为清晰有效得展开教学。
二,亡羊补牢,重明文体培养情感.作为高中作文教学并不能完全的顺其自然,学生的兴灭不理,那是老师不负责任的表现,面对学生薄弱的基础.我充分利用每次作文课耐心而反复地讲解文体概念,但一学期有限的作文指导课是没有多少时间可以讲且讲明白的,我想大可利用教材中阅读课文的范畴进行作文文体观念的落实.如在教学《劝学》《师说》等文言文时,除了主要教学目标落实文言字词句和了解思想外,可以将文章结构的分析与现代文中议论文文体特征相结合,晓之以论证手法,议论结构,议论语言.一文两目标,是教材内涵拓展的好方法.同样《乡土情结》《前方》《想北平》《西地平线上》《听听那冷雨》等等都可以作为散文体裁的例子在教学目标落实过程中加以强调.寓文体教学于遍布教材的看似毫无联系的课文中,脱离了阅读只是阅读,写作只是写作的尴尬,学生对文体的印象会收到较好的效果.说到情感的培养,即是通常在告诉学生的写作秘诀或者是写作准备,每次大型考试前或上虞市限时作文竞赛前,我总叮嘱学生,我说写作可准备可不准备,准备的是情感,即我事先得有一个底,云集一些感情之流,藏着,在合适的题目出现时打开,定有较好的发挥.当然这些只是临门一脚,情感的培养途径很多,需要细腻地感知生活,体悟周围,总有学生在抱怨我们生活枯燥,我们三点一线,没有情感.我就问对学习怎样反映 对住宿生活态度如何 对老师家长的教育如何看待 对星期天怎样评价 对未来如何思考 一系列问题其实蕴涵着学生们充沛的情感.我想此时,我们教师可以提一些在学校之中的写作素材,我说校园的水,桥,池,树不都是天然的素材吗 第二学期必修三第一专题要求写诗歌,我设计了最简单的教案,写几行诗歌,以校园内的一棵树为内容对象,要求写5—8行诗歌,学生在5分钟左右就有成形的文字,而且写得还有点样子,在这次诗歌写作的初步指导后,让学生训练了一次诗歌,从批改的情况来看,有些写得相当的可以了,而且情感饱满.例如一位学生的《老树》"褐色的巨人/擎着一把绿色大伞/它一直站在那里/很久,很久……/久到那些已被遗忘的岁月/心心念念地-——/刻在身体上/不肯忘记"较好得写出了老树的形象。
除了教师的专门引导思考生活,我们也可以在课堂上随时打开学生的情感之门,《一个人的遭遇》《流浪人,你若到巴斯》让学生比照现实,体味自己生活的幸福,《六国论》《阿房宫赋》让学生徜徉在浩淼的历史时空中畅想古人,《荷塘月色》《听听那冷雨》让学生品咂那浓得化不开的情感,《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祖国山川颂》激荡爱国热情,不再絮叨,苏教版其实就是按照情感的条理来组织的,文体破碎,情感明朗,我们应充分利用此教材的这个特点.我们要时时提醒学生,要让学生在"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之际也不忘"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接触了鲜活的材料后,学生那如一潭死的情感之池才会荡漾,才会重新清澈.虽然一切有亡羊补牢之嫌,但我们还是应该勉力为之。
三,积少成多,攒积语言融会贯通。
怎样积累材料,语句和篇章的积累.我平时常规的方法是课堂上词语的听写(这一方面是语言基础的积累),让学生准备一个硬皮本,坚持做摘抄,抄写的内容是课外阅读中遇到的好词好句好段甚至好篇,并要他们适当作一些点评,大部分学生能依从我的要求去做.但有些是为完成任务而凑字数,照顾了大部分比一个不顾及总要好.这些摘抄一个月中检查一两次不会很费时.我给学生下了标准,即摘抄如何有效,看你每次作文有没有用进去一个句子甚至一个词语.正如我提醒学生对待课外书籍的态度,不要心怀大志,通过一本书要掌握许多,而要着眼细节,以少成多,细水长流,才能泉眼不枯竭,写作之素材丰富,填充自己的库存,增加储量.在对学生摘抄坚持过程中我发现发部分学生摘抄了好词好句好文,有些学生设计的还很富有个性,既整洁又美观.学生摘抄的有杂志上的隽永之语,诗词的赏析之语,课堂上补充的经典之语,名著中感动人的哲理之语,简短精练的名人睿智之语,在这些纷呈的语句集合中 ,我似乎看到了写作提升的希望,但如何运用这些积累到实践中去这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待慢慢学来.语言的积累上述只是可视可操作性的方法,我们还应该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语文的学习无处不在,语文即生活,我们可以提醒学生在娱乐放松之余注意电视广告语,在公车缓慢经过市区时留心广告牌,可以看看杂志,勤跑图书馆,高一学习生活同样紧张,但假期相对完整,可以给自己的心灵在文字的牧场上放放牧.只有在积少成多的思想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写作语言。
四,身示为范,摸索兴趣提升途径.我觉得让学生要有兴趣写作文,这是前提,而且是个大家已经谈透的问题,我没有别的特别新鲜的招数.我个人体会是应该加强作文批改周期,据我所知,大部分的学生希望老师能尽可能快的把作文批改的结果告知,所以教师平时应该加强这方面的自律.大部分学生对写作总有一种期盼感,如果作文如泥牛入海般在快要忘却之时去讲评,试问一而再再而三的这样,学生写作积极性和兴趣何来.我也不勉迟发,但尽力提高效率,一般两周左右反馈一次.每次遵循打印几篇例文,选文学生不重复的原则以鼓励他们的积极性,此为一.优化写作方式,以大作文为经,小作文为纬.小作文放宽字数和内容的要求,自由发挥,让学生有了个相对比较自由的舞台,老师爱看,学生相对大作文爱写,这是大家都希望看到的结果,此为二.三是打算在学年末编一本两个班的作文选,这项计划在第一学期初早就预定了,我想有望付诸实施.四则教师以身作则,我认为作为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大谈如何写作,说一百句好不如同题写一篇给学生看,我朝这个方向努力着.这是对学生的鼓励,也是对自己的加压.如此学生才会较会信服老师,比如有位学生写到了教室里的一盆即将枯萎的文竹,我看了她写到了由竹到人描写说理,但有些简单,我把自己不久前的拙文《一盆文竹》给她看,我想比写一大堆评语好.我想教师和学生完全可以同题作文,要相信自己,在提升学生的同时也加强了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呢?
作文教学,很多语文老师是不愿重点教学,因为它比语文本身更难见成效,我有时也存在很偏激的作文不可教论,但静心思之,作为高中语文学习的重头戏,作文教学是学生在离开语文课本之后最有价值的知识.高一教学一年将尽,在循己对高一作文教学总体的思考框架下,循序渐进,多管齐下,让作文教学彰显功效,此功可谓大也,吾当力行之。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