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春”?有人说是黄四娘家的红杏,有人说是那只“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的黄鹂,还有人说是牧童短笛中的那一个个的音符。其实,青山绿水,白鸟红花,村童野花,闺房怨妇……都是“春”,朱熹有诗道“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一语道破了“天机”。
有一个故事说,有一位高僧对自己的三个徒弟说,寺前有两株树,一株枝繁叶茂,一株枯枝败叶,你们说到底是“荣”好还是“枯”好?大徒弟说“荣”的好,二徒弟说“枯”的好,三徒弟说“荣”也任它,“枯”也任它,高僧只是点头微笑,并不加以指正谁对谁错。其实这三种观点代表了对生活的三种态度,认为“荣”好的和尚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主张以解脱众生而成佛,最后他自立一宗,弟子云集;认为“枯”好的和尚主张以清修苦行来达到成佛的目的,经历了世间的磨难才能枯树逢春,最后他也成了一代宗师;最后一个和尚对生活的态度是——任其自然,淡泊无为,这与禅宗的虚无主义不谋而合,当然他也悟道了。三个和尚对生活的不同看法,对佛的不同认识,充分体现了生活的多样性。世界是变化的,问题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取向正确,一样能“得道成佛”。
生活如此,人们对美的认识又何尝不是如此?有人认为林黛玉美,因为她“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有人认为杨贵妃美,因其温文尔雅,丰满宜人,胖得可爱;又有人认为赵飞燕美,因为她体态轻盈,行若飞燕……对美的认识是千差万别的,我们大可不必唇枪舌剑,大动干戈。世界上绝对找不到“增一分则嫌肥,减一分则嫌瘦”的人,因为人的审美观念不同。即使有这样一个人,我们也只能把她当成模型来看。模型是不美的。写诗作词,可以朝着不同的风格迸发。或入豪放,或入婉约,或清丽,或凄怆,或雄浑,或沉郁……不一而足。李白的浪漫是美,杜甫的沉郁也是美,陶渊明的清淡是美,李义山的晦涩也是美,王维的禅味是美,李贺的鬼气也是美,不同的风格成就着不同的美。有人评《灞桥风雪图》道:“此为阳刚派之正宗,毫无柔媚之姿,钉头鼠尾,铁画银钩,沉郁顿挫,山骨嶙峋,笔笔外露,这才是画的最高境界。”我认为该评画者失之偏颇,苍凉老辣是画的一种美的风格,并不能否定清秀、绮丽之作,唐寅的《四美图》,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同样给人以美的享受。评诗论画就好像对生活的感受,感受不同。理解深度不同,自然就产生不同的评判,但是有一个原则,那就是不能一棍子打死人。任何事情都有其美的一面,客观世界的多样性决定了人性认识的多样性。
苏轼《题西林壁》中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人处世,写诗作画,看待任何事情都不能片面化。万紫千红总是春。只要我们用正确的眼光,用科学的态度去观察分析事物,我们便不会“不识庐山真面目”,而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了。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