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人:潜山中学高级教师葛满玲
(一)我们的心近了
经常徜徉于书山文海中,历览前贤,学习他们的爱国之情。在学习中,我们的心近了。
——题记
屈原愤而沉江
汨罗江边,一个双目愤怒而又无可奈何的老年人迈着坚定的步伐缓缓走来。他是什么人?他要干什么事?他是楚国大夫屈原,不是本应与楚国君臣过着灯红酒绿般安逸生活吗?形容怎会如此枯槁?原来他厌倦了官场,看清了世俗;他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愤怒,做《离骚》,赋《楚辞》,发《天问》,痛斥楚国君臣等封建黑暗势力;他看到了楚国亡国的命运,可自己却不为楚王所信,高呼“举世混浊我独清”。他对楚王彻底失望了,终于迈出了让人震惊的一步——怀石沉江!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爱国诗人,他的诗因爱国而不朽。我开始欣赏他的心,不知不觉中,我的心里种下了爱国的种子。
杜甫心忧天下
落败的长安街上,一个失魂落魄的中年人缓缓走过。他痛心,他在悲痛地吟唱着“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他又在伤心地阐述着“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他也在悲伤地高呼“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他同情劳动人民,留下了“忆昔开元全盛日,公私仓廪俱丰实”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历史变迁的痕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愿望更是伴着他走过余生。
他是诗圣杜甫,他心忧天下,为国为民。我读他的诗,接触了他的心,我心中的爱国种子发了芽,开了花。
毛泽东泽润东方
新中国的成立与毛泽东的书生意气息息相关。青年时,他自信地高呼“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抗战前夕,他更加自信,唱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在漫长的革命岁月里,他不光是指点江山,更是问天下之命运——“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一代伟人毛泽东那一篇篇气吞山河的诗词,像爆发的火山一样红光冲天,像奔流的巨瀑一样浪花飞溅。读他的诗词,我豪情万丈,有了冲天的革命斗志。
我欣赏屈原的心,接触杜甫的心,领会毛泽东的心,他们都有一颗火热的爱国之心。不知不觉中,我心中的爱国种子业已发芽开花并结出硕果。
我们的心近了!
我们的心融合在一起了!
【点评】我们的心为什么近了?小考生在“题记”中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前贤们的爱国之情让我们的心近了),起笔不凡,一下子吸引了阅卷老师。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作者回放了屈原、杜甫、毛泽东人格中最精华的部分,并旁征博引地说明:在他们的心中,爱国热忱占据了首要席位。最难能可贵的是,小考生用两条清晰的线索驾驭了全文:一是前贤们爱国之情的具体表现,二是“我心中由种下爱国种子到爱国之情发芽开花并结出硕果”的过程。结尾处深化了主题:我们的爱国之心不仅近了,而且融合在一起了。文章注重过渡照应,段与段之间连接紧密。语言简练,厚重又不乏文采,确实是一篇上乘之作。
(二)我们的心近了
凝眸远处的山,倾听潺潺的水,走到高大挺拔的松树下,我们的心近了。我的心与山,与水,与松相连。
山
山,你雄伟挺拔,傲然屹立。
多少人,在你的脚下臣服,仰望你,使他们望而生畏,这些人,你对他们摇头;又有多少人,不畏艰难,勇于挑战,征服了你,这些人,你为他们自豪。
我来到你的身旁,感受到一股力量,催我奋发。于是,我开始踏上征服你的路途。你陡峭崎岖、荆棘密布,我不怕,我有一颗不败的心!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我登上了山顶,体会到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
闭上眼,我感受到我们的心一起跳动。我与山的心近了:我感受到了山的稳重与巍峨,山也在为我的不屈与勇敢叫好。
水
水,柔。
你的柔情,多少人为你倾倒。
静谧的夜晚,漫步林间,皎洁的月光铺满大地,水像一条银带。此刻感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让人感受到美好。
水,猛。
我站在黄河岸边,吟着“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你咆哮着,气吞大地;你冲击着两岸的沙石,让我感受到了壮阔。
我们的心近了:我感受到了水的柔美与汹涌,水也告诫我要经得起风浪的考验!
松
松,你不屈不挠,无所畏惧。
当秋风卷走最后一片黄叶,树林只剩下一棵棵光秃秃的枝杈,而你却依然茂盛,绽放着青春的光彩。你不畏风霜雨雪的折磨!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大雪翩然而至,树木被压折了,你不屈不挠,如刚强的士兵,笔直挺拔。
我们的心近了:你傲视着严寒,用自己挺直的脊梁向我诉说着——人生要永不言败!
我静静地坐在考场上,望着远山,用心倾听着流水,欣赏着青松,我的心与他们更近了。我知道:我会成功的!
【点评】小考生巧妙地采用拟人手法,化虚为实并托物言志,“我要有征服高山的勇气,要经得起风浪的考验,要像松一样傲视严寒,永不言败”,有创意地诠释了“我们的心近了”这一文题,让阅卷老师的眼睛一亮。本文情感化的叙写,使内容具有真实感和感染力;结构明晰,结尾处看似轻轻一笔“我知道:我会成功的!”,但意蕴颇丰,耐人寻味。
(三)我们的心近了
掬一束清凉的月光,捧一把芬芳的泥土,撷一片火红的枫叶,茫茫书海中,我追寻着一种美丽。渐渐地,我与文学的心近了。
——题记
心灵孤寂
我是一个喜欢清静的女孩,那些到一块就喜欢叽叽喳喳、评头论足的女生常常用吵闹的语言打乱我平静的思绪。渐渐的,我远离了喧闹的女孩堆,我觉得我们似乎不是一个世界的,她们在一起比吃比穿比谁更美丽的话语使我有些不畅。于是我悄悄地来到湖边,夕阳下的湖面荡起的层层涟漪,就像我心中滋长的少年愁。夕阳下湖光山色的美景不能让我释怀,我的心寂寞了,我拷问着自己:你到底需要什么呢?
走近文学
在一个清凉的午后,我与文学邂逅了。
它似乎是我久别的朋友,让我找到了共鸣。于是,我开始靠近它,渴望了解它。一有空闲,我就拿来一本文学读物,如饥似渴地拜读着。在这里,我找到了让自己心灵飞舞的异度空间。渐渐的,我也拿起手中的笔,写心中的冷月清秋,写时代的莺歌燕舞。那让人产生无限遐思的筝音让我文思泉涌,我欣喜地感到我的心与文学近了。
吾将上下而求索
时光弹指一挥,如白驹过隙。
我的心与文学真的近了,它为我打开了信念之窗,智慧之门。在文学的殿堂里,我可以朝谒曹子建,暮访李太白;我悲白娘子永压雷峰塔,叹孟姜女寻夫哭长城;我扬鞭策马驼铃古道,玉扇踟蹰杏花江南。文学之光在我心中闪耀。
我与文学大师牵手。我可以让朱自清带我去寻找那七十年前清华园的旧迹,我可以让余秋雨领我去寻找那敦煌的奥秘;我可以让三毛带我穿过西班牙和德意志,迎着撒哈拉的热风去聆听那羊群悲惨的鸣叫;我可以让张爱玲点燃一柱沉香,在香烟缭绕中回到那个人力车穿行旗袍裹身的旧上海-------文学开启了我思想的大门,我的心与它偎依了。
文学,像那雨后的甘露,滋润着我的心田;文学,像那三九的阳光,温暖着我的心灵。文学,是我诚挚的朋友,在我孤寂失落时给我慰藉。我与文学的心近了,近了!前方的路上,有它与我为伴,我快乐,我无悔!
(本文在语言、小标题上都做了大量修改,原文得49分的原因是构思上有特色。考场作文在解题准确的前提下只要有一处能吸引老师就能得高分)
【评分依据】拿到作文,首先要反复读题,在构思上下功夫。我们的心是如何一步步靠近的?我们的心近了后,我有哪些收获?小考生解题到位,不仅写出了自己一步步走近文学的过程,而且用大量的文学名人和其文学作品为例,写出了自己走近文学的收获,字里行间洋溢着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读罢此文,一个有个性,有追求的青春少年形象跃然纸上。
(四)我们的心近了
从小,我就有许许多多的理想和梦想;长大后,追求理想和梦想的愿望更是迫切。我渴望和名人交游,渴望与自然倾心,渴望跟朋友拉近彼此的距离。我们的心一天天地近了,一个热爱学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阳光少年也快乐地成长起来了。
孔子是我的老师,《论语》字字珍言,教导我学、思和做人之道。在我学习上遇到困难而无法向别人启齿时,夫子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给我指明了做法,让我获得了新知;在我挑灯夜战不见成效时,夫子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让我懂得了思和学的辨证关系;在别人误解我使我生气发怒时,夫子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让我豁然开朗,使我能够正视别人的言行,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总之,夫子的教导使我获益匪浅。渐渐的,我觉得自己开始拥有了夫子那样的思想深度,甚至还能提出自己对世间万物的看法,我觉得我与夫子的心近了。
我喜欢在空闲独自一人拿着钓竿、椅子、鱼饵,在那杨柳树荫下、鱼塘边垂钓,欣赏自然的风光。这时,微风在水面吹过,泛起了层层涟漪,在日光的照耀下,煞有“盛光凌人”的感觉;抬头望望天空,悠悠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呀飘,是那么地惬意、迷人,那是仙女撒下的花瓣吧?那阳光如同宙斯王冠上的宝石射出的万丈光芒,刺得人只有眯着眼看他,这大概是王权的威力吧?再眺望远处的群峰,宛如翠绿的屏障,又像刚出笼的馒头,更让人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喜悦之情。我陶醉在这幅山水画中------“快快,鱼儿上钩了,怎么还不拉上来?”弟弟一边嚷着一边向我这边跑来。呀,原来我只顾欣赏风景,忘了自己的目的——钓鱼啦!我发现我的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了!
人生不能没有朋友,更不能没有诤友!“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中考前,我与好友小明比学赶帮,共同进步。当我被大量的习题压得喘不过气来时,小明耐心地对我说:“后阶段,我们不能做难题、怪题、偏题,要有选择地去做。最近我把各科错题登记本上的题目认真地复习了一遍,这样对症下药,我发现自己有了很大的进步。你不妨也试试!”对呀,时间紧急,把自己没弄懂的知识点、容易错的题目拿出来重新学习,效果肯定好。于是我“温故而知新”,把自己从大量的书山题海中解放出来了。中考,把我和小明的心一步步地拉近了。
我们的心近了,所以我的思想一天天成熟起来;我们的心近了,所以我陶醉在大自然的美好中;我们的心近了,所以我珍惜友谊,更加感谢生活、热爱生活!
【点评】大多数考生都把文题中的“我们”解读为自己与父母、与老师、与同学,本文作者对“我们”一词进行了发散——我与历史名人、与自然、与朋友,因此内容较丰富,增强了可读性。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思路明晰,一目了然。学以致用,小考生将《论语》中的名句信手拈来,就是在写自己与朋友的心近了部分也巧妙地引用《论语》中的名言,故意与前文照应,足见小考生在短短的时间内仍不忘写作技巧,悟到了夺取考场作文高分之章法!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