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各版本语文课本中陈伯吹的课文
1. 【湘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第一单元 第1课 《春天在哪里》
2. 【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第一单元 第1课 《春天在哪里》
3.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 第一单元 读课文识字 第1课 《春天在哪里》
陈伯吹的资料
陈伯吹(1906~)
儿童文学作家,儿童文学理论家。原名陈汝埙。上海宝山人。16岁当小学教师,开始业余文学创作活动。1927年出版中篇小说《学校生活记》。1930年主编《小学生》半月刊,并编辑《小朋友丛书》。九一八事变后,创作了中篇童话《阿丽思小姐》、《华家的儿子》,小说《火线上的孩子们》,童话《波罗乔少爷》。1934年起,任儿童书局编辑部主任,并在上海幼儿师范学校任教职。1942年去重庆在编译馆工作,1946年在上海发起组织上海儿童文学工作者联谊会,开展儿童文学的创作和理论研究。1949年以后,历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等职。他的作品塑造了众多的各具特色的少年儿童形象,语言流畅,故事生动曲折,富于浪漫色彩。有童话《一只想飞的猫》、童话集《幻想张着彩色的翅膀》,小说集《飞虎队和野猪队》等。此外,尚有散文集《三门峡工地两少年》及《儿童文学简论》、《作家和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研究》等理论著作。为奖励优秀作家、促进创作发展,1981年起由他出资倡办了陈伯吹儿童文学奖。
陈伯吹曾用笔名夏雷。上海宝山县人。小学毕业后辍学,当过学徒。后在乡村小学教书多年,1927年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儿童小说《学校生活记》。从此开始了文学创作活动。'四·一二'事变后,流亡到上海,一边教书一边写作。1931年,在北新书局主编文艺综合性期刊《小学生》,同时编辑《小朋友丛书》《北新小学活页文选》。'九·一八'事变,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先后写了讽刺国民党不抵抗主义的童话《爱丽思小姐》和讽刺剥削者腐朽生活的童话《波尔乔少爷》,小说《华家的儿子》和《火线上的孩子》等。1934--1937年,任儿童书局编辑部主任,负责编辑《儿童杂志》《常识画报》和《小小画报》。抗日战争爆发后,为《立报》《译报》《文汇报》先后写了《新流亡图》《缠黑布的人》等二十多篇揭露和控诉日寇侵华罪行,反映国难中儿童生活的散文、诗歌和小说,并致力于翻译欧美儿童文学,先后出版了《伏象神童》《出卖心的人》《绿野仙踪》《空屋子》等十多种外国儿童文学作品。1942年离开上海赴四川,在国立编译馆工作,并在复旦大学任教,业余从事创作和儿童文学研究。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继续从事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和作者队伍组织工作。1945年,担任《小朋友》主编。1946年,与李楚材等共同发起组织了'上海儿童文学联谊会'。1947年任《大公报》副刊《现代儿童》主编。同年,加入上海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热情投入中小学教师'反饥饿,争生存'的民主活动。这时期创作的的儿童文学作品有:诗歌《下雪了》《童话》《小鸡出壳》《老虎尾巴》;童话《不勇敢的稻草人》《甲虫的下场》《井底下的四只小青蛙》;小说《亲爱的山姆大叔》,散文《希望的塔》《光明的烛》以及翻译作品《小夏蒂》等。
新中国成立后,陈伯吹担任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社长,把全副精力投入儿童文学创作和研究工作中。先后在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儿童文学课程。1949--1959年,是他创作最旺盛的时期,连续不断为孩子们写了近百篇作品,出版了《一只想飞的猫》《中国铁木儿》《幻想张着彩色的翅膀》《从山冈上跑下来的小女孩》等童话、小说、散文集。
'文革'十年中,他被迫停笔。粉碎'四人帮'后,又连续创作数十篇新作。出版了小说集《飞虎队和野猪队》《一场比赛》《直上三千八百坎》等作品。
陈伯吹还出版了大量的儿童文学理论专著。如《作家和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简论》等。
1980年,在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大会上,小说选《飞虎队和野猪队》获荣誉奖。
半个多世纪以来,陈伯吹坚持不懈地在儿童文学园地上耕耘不息,不仅写下了近七十种著作,而且还在1981年献出5万5千元存款,作为评奖基金,设立了'儿童文学园丁奖',为我国儿童文学事业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常用成语
中考 高考名著
陈伯吹简介
拼音读物:《春天在这里》陈伯吹
春天在哪里陈伯吹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