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阳台帖》
说起李白,只知道他是个伟大的诗人,其实李白的书法也是造诣很高,只是写诗的名气太大,把书法的名气给掩盖了。
《上阳台帖》为李白书自咏四言行草诗,也是其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纸本,纵28.5cm,横38.1cm。草书5行,共25字。诗文曰:“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何穷。十八日上阳台。太白。”款署“太白”二字。引首清高宗弘历楷书题“青莲逸翰”四字,正文右上宋徽宗赵佶瘦金书题签:“唐李太白上阳台”七字。后纸有宋徽宗赵佶,元张晏、杜本、欧阳玄、王馀庆、危素、驺鲁,清乾隆皇帝题跋和观款。卷前后钤有宋赵孟坚“子固”、“彜斋”、贾似道“秋壑图书”,元“张晏私印”、“欧阳玄印”以及明项元汴,清梁清标、安岐、清内府,近代张伯驹等鉴藏印。
《上阳台帖》其书极类其诗,苍劲雄浑而又气势飘逸,其落笔天纵,收笔处一放开锋,用笔纵放自如,快健流畅,一如李白豪放、俊逸的诗风。宋黄庭坚评李白的诗与书云:“及观其稿书,大类其诗,弥使人远想慨然。白在开元、至德间,不以能书传,今其行、草殊不减古人。”(《山谷题跋》) 宋徽宗赵佶帖后跋文曰:“太白尝作行书 ' 乘兴踏月,西入酒家,可觉人物两望,身在世外 ' 一帖,字画飘逸,豪气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诗鸣也。”
元代张晏跋曰:“谪仙(李白)尝云:欧、虞、褚、陆真奴书耳。自以流出于胸中,非若他人极习可到。观其飘飘然有凌云之态,高出尘寰得物外之妙。尝遍观晋,唐法帖,而忽展此书,不觉令人清爽。” 此贴之书风与初唐四大家欧、虞、褚之风格有异,正如黄庭坚所言,元代郑杓曾评论过唐代之书法,并将李白与其他名家并列比较,说:"欧、虞、褚深得书理,信本伤于劲利,伯施过于纯熟,登善少开阖之势。……太白得无法之法,子美以意行之"(见《衍极》卷下之《古学篇》)。显然,元人亦认为李白书不遵法度,与唐代举世崇法不类,可见李白并未像天下士子那样追随王羲之、褚遂良,而不拘章法,但神态放逸,飞舞自得,而能得书法之神妙。明初宋濂跋米南宫贴时所论:"予尝评海岳翁书,如李白醉中赋诗,虽其姿态倾倒不拘礼法,而口中所吐皆成五色之龙。"(《宋学士文集》卷四五)
此帖曾入宣和内府,后归贾似道,元代经张晏处,明藏项元汴天籁阁。清代先为安岐所得,再入内府,清末流出宫外。民国时被收藏家张伯驹收藏,现由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 《上阳台帖》清安岐《墨缘汇观》、内府《石渠宝笈·初篇》等书有著录。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